指错在董事会 育强地主仍愿谈判

国內  2017年04月13日

指错在董事会 育强地主仍愿谈判育强华小在吉南司南马地段建校迄今已有60年,目前全校有44名学生及12名教职员,其中28名为华裔,其余是巫裔和印裔学生。

报导:陈淑珊

(檳城13日讯 )育强小学地主当初基于学校属非法建筑一事要求校方进图,惟遭到董事会以学校结构安全为由拒绝,为了保障家人及师生的利益,地主被迫跟校方对簿公堂,才会出现学校必须迁离的局面。不过,地主依然打开谈判的大门,若董事会愿意就此事公开道歉,双方尚有商量余地。

不愿具名的地主第三代后裔今日向《东方日报》强调,本身从未说过要发展该校地,也不知为何会传出他要把地段卖给发展商的说法。
「这块是农地,鸟不生蛋的地方,就算要卖也不值钱,怎么可能作发展用途?」

他指出,在2014年6月24日已发出律师信给校方,要求为学校进图,並將副件寄给各相关单位,校方于7月10日回信,起初董事会愿意遵从信中开出的条件,但听信了某方面的意见后,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依然达不到他提出的要求。

他解释,其出发点是学校已成为危楼,若发生什么意外,地主將被市议会对付,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和顾及学生的安全,才会要求校方进图。

期间,他也有向介绍校方一名建筑师,以半价(约1万5000令吉)的优惠协助学校规划图测,但却遭董事会拒绝。

他认为,地主要求学校进图並没有错,並怀疑董事会里有政治背景的人士从中作梗,典当教育成为其政治舞台。

官司后饱受骚扰

他说,律师信提出要求的期限是2015年12月31日,他已多给董事会半年时间解决此事,但该会还是解决不了,之后他才决定入稟法庭。

他感嘆虽然地主已获胜诉,但今日的结果,没有人是贏家,反而是华人的耻辱,教育的失败。「有什么不能好好讲,非要逼到这个地步?」

他指出,官司结束后,有很多奇怪的人上门找其母亲(地主之一)造成骚扰,让家人感到不胜其烦。

「我也不想这样,如果他们(吉打州董联会及育强小学董事会)要和我见面,愿意公开道歉的话,谈判的大门依然会打开,保住华小尚有商量的余地。」

他也促请董事会出示所有的来往信件,用理据白纸黑字还地主一个清白。

他说,目前以学校利益为基础,若去到最后的地步,即吉打州务大臣所指的徵用土地保住学校,他也愿意遵从。

「献议送地  董事会无动于衷」

身为育强小学地主第二代后裔之一的老妇,今日现身说法,指当初她要送地给学校,要求董事会处理转名手续,但该会却无动于衷。

「我们要送地给他们,难道还要我们倒过来求他们尽快处理转名手续?」

董事会没註册

「我也是华人,知道办华小不容易,你以为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吗?我们只是要求董事会申请准证而已,连这个他们也办不到。」

她说,早前律师有提醒,担心转名手续会落入某董事手里,导致该校地变成个人名下的地段,较后才发现董事会是一个没有註册的组织。

其儿子补充,他曾在2016年11月7日致函教育局查询,该局回复该校董事会並没有向社团註册局註册。

「试问,我们要怎样將校地转名给一个没有註册的董事会?况且他们也不愿意为学校进图。」

他说,市议会也曾发信通知该校,必须根据地主要求,为学校进图,这些副本他还有收著。

幼子愿另捐地段建校

吉南司南马育强华小校地主后裔表示,愿意完成先人遗愿,献出学校现址旁的地段作为建校用途,让育强学校继续走下去。

不愿具名的他表示,只要校方能筹到一笔建校基金,他愿意捐出他名下的地段给育强学校,不过一切手续包括建校工程及土地分割,必须由董事部去负责。

「那块土地是农业地,要捐出大约3.5英亩地段给学校,是不成问题,况且距离目前的育强现址才500公尺。」

育强学校董事长吴志刚表示感谢,愿意在学校最茫然无助的时候挺身而出,但一切需要董事会从长计议,他会把这位地主幼儿的心意带入董事会討论再作决定。

愿意献出学校旁地段建校

早前曾发表其父亲教他们做人要饮水思源的育强小学已故地主幼儿今日说,若育强小学现任校地的拥有权问题无法获解决,他愿意献出学校现址旁的地段作为建校用途,让育强学校继续走下去。

不愿具名的他表示,距离学校约500公尺外的一片地段,是其父亲在1968年买下,后来再转名到其名下。这块约83英亩的地段,至今仍在其名下。

他说,如果其姐姐无法完成父亲方金授遗愿的话,他愿意捐出他名下的地段给育强学校。

他进一步指出,该地段距离育强小学现址约500公尺,那是一片农业地,因此,要他捐出其中3.5英亩给育强小学,这並非难事。

「不过一切手续包括建校工程及土地分割,必须由董事部去负责。」

这名儿子早前曾指出,其父亲曾跟他们8兄弟姐妹说,做人一定要饮水思源。且父亲也曾说,育强小学现址无论如何都是保留给教育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