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起爆炸,现场如“战场”,IS盯上埃及教堂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7/04/12 14:07:23 作者:郑凯伦 曾虎 陈霖

导读: 埃及安全专家萨利赫·萨马克表示,恐怖分子将科普特人作为袭击目标恰恰反映其在西奈半岛与安全部队战斗的失败,影响力和生存空间在日益减少,“整体来看,恐怖分子在西奈乃至埃及全境的影响力在下降,这就是他们将袭击目标改为科普特人的原因”。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于9日在埃及北部城市亚历山大和坦塔制造两起爆炸袭击,引发埃及社会深度震荡,总统塞西宣布全国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紧急状态,显示埃及安全形势面临新挑战。

现场惨烈“如同战场”

在亚历山大圣马尔谷教堂门外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发生24小时后,记者依然能在现场感受到爆炸带来的强大破坏力:士兵和装甲车组成的警戒线封锁了教堂周边约两平方公里的街道;司法系统调查人员则在挨家挨户调查教堂附近的商铺与人家,试图寻获有关袭击者及其背后支持者的更多信息;教堂大门外仍散落着一地的玻璃碎片和建筑残块。

现场目击者对记者说,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9日中午12点左右,一声巨响后硝烟弥漫,随后很快就从爆炸地点附近传出伤者的喊叫声,现场“如同战场一般”。

截至当地时间11日,发生在亚历山大的爆炸造成17人死亡,40余人受伤;当日稍早前发生在坦塔的爆炸则造成27人死亡,78人受伤。

4月10日,在埃及城市亚历山大,爆炸袭击事件遇难者家属在葬礼上哭泣。(摄影 赵丁喆)

亚历山大恐袭的伤者随后被转移到亚历山大大学校医院。该院女医生莎拉对记者说:“我们医院平时接收的都是普通病患,哪见过今天这般景象。许多同事一边流泪,一边继续手术。”

10日中午,部分在亚历山大恐袭中丧生的科普特人(埃及基督徒,是埃及少数民族之一)的遗体被运往圣弭纳教堂下葬。有遇难者家属在现场大声呼喊:“我们为什么要哭泣?我的儿子为此捐躯,是我们家庭的光荣。”

全国气氛骤然紧张

埃及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也令埃及全国的气氛一时紧张起来。在塞西宣布埃及进入紧急状态的当晚,一位从巴黎来埃及旅游的游客告诉本报记者,她想立即返回,却发现复活节(16日)前所有飞往巴黎的航班机票已销售一空。

有埃及民众对记者反映,他们这两天多次接到不明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说埃及内政部将从11日起加强对各种通信手段的监管,其中甚至包括监听手机通话。

在媒体工作的马尔瓦也收到了这条消息,她认为消息属实的可能不大,很可能是别有用心者散布的谣言。“不过这也确实说明埃及社会正处在空前紧张的时刻。毕竟,埃及在2013年底后就再也没有宣布过全国性紧急状态”。

极端组织策略转变

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场恐怖袭击显示出若干此前少见的新特点。

第一,袭击对象由武装部队转向平民,袭击规模扩大,伤亡人数增加。

埃及此前在西奈半岛发生的袭击事件主要针对埃及军警及其哨所,发动者多为穆斯林兄弟会残余武装。9日的两起袭击爆炸间隔仅为3小时左右,对象明确为参加宗教活动的平民,最终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9日也是埃及于2013年底解除上次紧急状态以来,平民死于恐袭人数最多的一天。

第二,“伊斯兰国”宗教极端主义特点突出。

“伊斯兰国”自去年以来加强对科普特基督徒的袭击力度,首先在12月针对开罗一所科普特教堂发动炸弹袭击,造成29人死亡,今年2月在西奈省发起针对科普特人的系列袭击,超过百余户科普特人家庭只得迁往国内他处。

分析人士指出,塞西于本月初访问华盛顿会见特朗普时,双方承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伊斯兰国”选择在两人会晤后不久发动新一轮针对教堂的袭击,是对塞西和特朗普言论的直接回应。

第三,埃及本地极端组织投靠“伊斯兰国”。

埃及境内此前各支极端组织拥有相对独立的诉求与组织架构。在“伊斯兰国”组织兴起后,埃及本地恐怖组织纷纷改头换面为“伊斯兰国”分支,以“伊斯兰国”为名进行的袭击日益增多。

以活跃在北西奈省、宣称制造9日两起恐袭的极端组织“西奈省”为例,该组织曾长期自称“耶路撒冷支持者”,与“基地”组织拥有紧密联系,直到2014年才宣誓效忠“伊斯兰国”。

袭击意图需要警惕

分析人士指出,极端组织在策略上的转变突出表明埃及安全局势面临新挑战。

其一,随着叙利亚和伊拉克反恐战场形势的转变以及“伊斯兰国”分支在埃及西奈半岛近期的失利,恐怖分子将袭击目的地选为埃及重要大城市,意图在埃及传播恐怖讯息,呼应该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局。

近几个月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两个战场展开的打击“伊斯兰国”军事行动持续取得进展。曾有美国官员在3月表示,“伊斯兰国”已失去在伊拉克和叙利亚65%的地盘。

埃及北部的西奈半岛也是“伊斯兰国”的活跃区域。2015年以来,埃及军方曾对西奈半岛进行多次的大规模反恐行动,共击毙数百名恐怖分子,另有数百名恐怖分子被逮捕。

埃及安全专家萨利赫·萨马克表示,恐怖分子将科普特人作为袭击目标恰恰反映其在西奈半岛与安全部队战斗的失败,影响力和生存空间在日益减少,“整体来看,恐怖分子在西奈乃至埃及全境的影响力在下降,这就是他们将袭击目标改为科普特人的原因”。

其二,极端组织试图挑拨埃及政府和科普特人的关系。根据埃及官方统计,科普特人口约占埃及全国9200万人口的15%至20%。分析人士指出,极端分子希望通过不断发动针对教堂的恐袭来激怒科普特人,使后者质疑埃及政府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保护。

埃及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穆贾希德·扎耶特表示,埃及目前面临着社会结构分裂的威胁,对科普特人的攻击意在表明埃及政府不重视保护其宗教场所。“‘伊斯兰国’希望向外界传递‘埃及是不安全的,科普特人在这里也是不安全的’这一信号”。

其三,极端组织试图打击埃及正在复苏的旅游业和外国投资,阻碍埃及经济发展。

埃及自2011年以来政局持续动荡,作为经济支柱的旅游业和外国投资长期处于低迷之中。自2014年塞西担任埃及总统以来,埃及旅游市场和外国投资逐渐显示复苏迹象。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袭击以及政府后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将对上述领域造成新冲击。

埃及政治分析人士哈尼·贾迈勒特别向本报记者指出,塞西宣布埃及进入紧急状态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埃及已经出台了反恐法来应对恐怖袭击,是否有进一步成立全国最高反恐委员会的必要值得商榷,因为委员会的设立和紧急状态的启动势必对埃及的旅游业和吸引外资能力造成消极影响。”扎耶特、贾迈勒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政府需审慎制定反恐战略与具体政策应对上述新挑战。

原标题:锐参考 | 一天两起爆炸,现场如“战场”,IS盯上埃及教堂——

责编:许舒琦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