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卫星上天 中国“躺枪” 美媒:印度全民都得了一种“病”——

来源:参考消息 2017/02/18 10:23:35 作者:喻新

导读: “事实上,印度似乎在无休止地谈论中国的一切。”《纽约时报》曾刊文指出,拿中国的标准来衡量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似乎已经成为印度全民的一种“强迫症”。

最近,印度又开挂了,连带又让中国“躺枪”。

2月15日,印度再一次呼应“开挂民族”的称号,成功发射了一枚携带有104颗卫星的运载火箭。此次卫星发射任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是迄今人类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

▲印度成功发射“一箭104星”。(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这样一件创纪录的事,自然备受全球媒体的关注。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印度媒体对此的报道中,唯独对中国媒体的视角格外“上心”。

《今日印度》以中国媒体的评价为切入:印度在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是“有限的”,但有值得学习之处。

《印度斯坦时报》发布了一篇《“干得好印度,但我们还是远超你们”中国媒体这样评价》的文章,称中国媒体“明褒实贬”地称赞这次成就,同时不忘提醒印度其航天科技还远远落后于中国。并引用了某中国媒体的报道:“印度至今还未将宇航员送上过太空,印度建造太空站的计划尚未启动。”

此文引来不少印度网友的“反唇相讥”:“这纯粹是嫉妒。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航天机构可能在预算和技术上超过了印度,但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是最高效的。”

有印度网友提醒称,印度还是第一个成功将探测器送入火星轨道的亚洲国家:“中国是否曾成功执行过火星探索任务呢?印度已经一次发射了104颗卫星,再发射400颗也不是问题。”

不过也有网友对此感到厌烦:“为什么印度媒体每一次都要关注中国媒体对印度的成就说了什么?而不是美国媒体说了什么?”

“事实上,印度似乎在无休止地谈论中国的一切。”《纽约时报》曾刊文指出,拿中国的标准来衡量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似乎已经成为印度全民的一种“强迫症”。

印度报纸充斥着对比这两个国家的文章。印度公司总裁将中国当作发展的范式。政府官员将北京称作威胁、伙伴或榜样。但如果说追赶中国人是印度经济的发展动力,这种竞赛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

《纽约时报》的这篇观察文章其实发表于6年前。但时至今日,“和中国比”仍然是印度媒体的习惯性动作。

搜索印度的英文媒体,类似的比较仍司空见惯:《中国的铁路投资远超印度》、《对比印度制造和中国制造》、《中国的旅游业比印度强,是因为这些原因》……

▲《印度教徒报》:中国的铁路投资远超印度

▲印度媒体对比对比“印度制造”和“中国制造”时,用上了“龙狮之争”的配图。

当在和中国的比较中大幅度落后时,印度也毫不掩饰内心的不悦。

不久前《福布斯》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印度根本不够格跟中国划等号》文章。

美国纽约长岛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帕诺什·穆道库塔斯教授从信用评级的角度称,印度没资格与中国平起平坐。所有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都给了中国一个近乎完美的分数,却给了印度一个近乎垃圾的分数。例如,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打分,中国是A+ ,而印度是BBB-。

这立刻招致印度政府的不满,他们指责评级机构厚此薄彼。尤其批评这些机构未能提高印度的信用等级,尽管印度的经济基本面已经改善,例如它有着强劲的经济增长率和有力的财政纪律。

印度财政部的首席经济顾问反击称,评级机构的标准是“前后矛盾的”。质疑称,为什么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下降,却仍然获得标准普尔给出AA-的评级,而印度只有BBB-?

对此,穆道库塔斯教授的解释是,中国享受着国际收支盈余和巨额外汇储备,而印度仍有国际收支赤字,和不太大的外汇储备。这意味着,中国是量入为出地过活,印度则是入不敷出。换句话说,他也是在提醒印度政府,信用评级机构的打分,已经很地道了。

很大程度上,印度爱和中国比较,也是被一些西方媒体“带跑”的。

将这两个规模相当,但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做对比,一些西方媒体和学者乐此不疲。

如美国彭博社就在去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期间,发表一篇《印度在哪些领域比中国强?有很多》的文章。

作者相信,与中国相比印度是“潜力股”,为此他列举了几大“强项”:如印度的“人口红利”;英国殖民历史给印度留在的“民主制度优势”;以及继承自英国的媒体自由和法律体系;还有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优势等。

然而从读者反馈来看,就连印度网友也认为,“软文”的痕迹太重,不切实际地抬高反而会“捧杀”印度。

有网友称,这篇文章中每一条印度的“优势”都是老生常谈了。类似的分析早在十年前就出现过,却没有成为现实。尤其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度引以为荣的人口红利未必一直都是优势。“认为印度能凭借无穷尽的廉价劳动力换来经济增长的浪漫幻想,可能永远无法兑现。事实上,人口红利也可能演变成到大批失业青年涌上街头的噩梦。”

《印度斯坦时报》主编圣乔恩·纳拉亚撰文称,对比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是印度人很爱做的事,但这其实是很可笑的。坦白而言,中国的GDP五倍于印度,人均GDP也是4.5倍于印度。因此即便印度在某一阶段的经济增速超过了中国,也无助于在整体上远远落后的现实。纳拉亚认为,印度不应再着迷于如何赶上中国,而应专注于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

“从心态上说,印度需要在某方面超越中国获得民族自豪感。”新华社前驻印度孟买记者唐璐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中印两个国家作为邻国,人口第一第二,印度国家独立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也相近,两国的国情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又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再加上历史因素,1962年印度输掉对中国的那一仗后,印度需要超越中国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她说。

唐璐表示,她常在印度媒体报道的标题中看见“印度和中国”的字样,但读完通篇之后却发现,实际内容没有多少是和中国有关的,更多是一种“标题党”的操作。例如,印度军方每次发射远程导弹时,媒体报道时总喜欢将导弹射程换算成“能打到中国的哪座城市”,这是一种吸引眼球的方式,而文中官方或专家的表述中,其实并没有提到中国。

西方媒体也乐于比较中印,因为两国制度不同,西方希望看到两种制度的竞争。唐璐认为其中有如实的比较,但也有的比较是夸大的,因为西方不愿看到中国制度超越印度。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印度媒体界对于中国经济了解的人不多,所以印度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主要来自西方媒体,因此也以负面报道居多。

相对于印媒,印度的专家学者也会不时地比较中国,不过唐璐认为,部分印度学者会要比媒体更客观一些。如对于中印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的介绍。“我也问过一些专家为什么喜欢拿中国对比?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希望借此推动印度政府促进改革。‘看中国是这样做的,我们印度能不能做得更好’。”

原标题:锐参考 | 印度卫星上天 中国“躺枪” 美媒:印度全民都得了一种“病”——

责编:胡玲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