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玉精神与种族主义的综合治理/麦翔

《南洋网》2016年12月9日

当今世界各地的新兴经济体,都须跨过发展途程中的“新经济瓶颈”,否则就会停滞不前或危机丛生,这是一个规律。

我国也不例外。当前阴魂不散的“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种族主义矛盾升温,内外不景气,凸显这个规律正折腾着我国。

“十六字诀”维护民族个性

林连玉精神是解决瓶颈总源头民族问题的药方。林老先生阐述了多元社会“共存共荣”的价值观,开拓性的提出维护民族个性的“十六字诀”(不受压迫,反抗压迫;不怕牺牲,避免牺牲)和“民族大同观”的远景(见林连玉《杂锦集》)。

可贵的是,林连玉指出只要有“正确的政策”,民族问题无疑可以克服。这个政策就是以林连玉精神为核心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将林连玉精神置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使林连玉精神更为完整、具有更明确的可行性,成为我国持续发展,并转轨到民主团结社会的良方。

历史是没有偏见的,1930年代英国人最后定型了在我国的殖民统治形式——“英马双头体系”(Anglo-Malay Diarchy System),即表面上以英国总督与马来苏丹并立为标志的统治体系,其特色在于把互相对立(在英帝是互相连接)的“华人威胁论”与“马来人永不消失论”撑起为体系的两大支柱。

1957年的独立与《宪法》,就是它的实体化。所谓独立,不过是“右翼马来民族主义蜕化为种族主义”的逆潮流的过程;前者为后者的外皮,散发着迷惑和误导马来族中下层民众的色彩。

巫统王朝一再躲过灭亡

说穿了,这就是为什么巫统王朝一再躲过灭亡危机的秘密。战前华社经济与华教也确曾有过“自由”发展的“好时光”,独立释放的种族主义黑浪把它化为乌有。多元社会的被压迫民族“独善其身”是幻想。

马来学者鲁斯丹桑尼与荷兰学者WR洛夫的名著,掀开了分而治之的黑箱。英帝将首先形成近代工商社会的华族,污蔑为骑劫了“土地之子”生计的“罪人”,加上“英国人仿如沙漠中的水,使在自己的土地上焦虑不安的马来人不致消失无踪”。

这两条赫然纸上的病根,使巫统王朝的香火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林连玉的“正确的政策”就是“综合治理”,其基石可以概括为“民族个性与国家共性相结合”。它从革新各族社会固有的弊病入手,解放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辅以政治、教育宣教;不断加以平衡(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不息。

重中之重的是,必须坚决、持续、毫不留情地打掉英帝种下的两条病根,以实惠向受误导的广大民众证明,他们除了失去权贵们加于他们的愚昧与贫穷,获得马来民族和国家的振兴之外,丝毫无损。

腐朽无能、贪得无厌而又自卑的权贵们,将随着让他们升官发财的“特权”一起进入博物馆。

(作者为华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