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君泽 · 2016-10-20 · 来源:国防参考
摘要: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僵持待解,俄经济发展颓势尚未止住,且国家杜马大选在即,普京肩上的“担子”不轻。面对国内外压力,近来普京执政突出“求变保稳”基调,在内政、经济、外交方面打出“组合拳”,欲掌控内外局势发展主导权,巩固执政根基。
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僵持待解,俄经济发展颓势尚未止住,且国家杜马大选在即,普京肩上的“担子”不轻。面对国内外压力,近来普京执政突出“求变保稳”基调,在内政、经济、外交方面打出“组合拳”,欲掌控内外局势发展主导权,巩固执政根基。
1 内政方面维稳防乱
今年,普京的头号工作就是保杜马选举平稳胜选,同时筹谋布局2018年总统大选。为此,普京在内政方面强化控局能力,全面应对“生变”隐忧。
政局尚稳但潜藏风险不小。9月的国家杜马选举是普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俄体制内反对派依赖现体制,体制外反对派相对分散孱弱,杜马选举“变天”的可能性不大,政局总体平稳可控,选举前甚至过于风平浪静。
但同时,政局隐忧对普京的压力也不容小视:一是“统俄党”选举压力增大,或难“完胜”。
一方面,俄经济下行、通胀高企、收入下降让民众度日艰难,对执政当局不满情绪积聚,冲击“统俄党”的声望。民调显示,民众对其主导的杜马满意度降至42%,认为政府工作不力者达48%,仅39%的民众表示将投票给“统俄党”。另一方面,2015年2月反对派领袖、前副总理涅姆佐夫遇刺后,体制外反对派联系密切,欲联合参选,给“统俄党”增压不小。
二是精英内斗加剧。乌克兰危机以来,俄军事、安全等部门“保守派”权势迅速上升,普京平衡各派精英难度增大。据俄媒推测,涅姆佐夫案或为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所为,意在与强力部门争权夺势,凸显内斗升级。
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与不久前重获重用的前副总理、普京密友库德林的国家发展“路线之争”也日趋激烈。近期,老“克格勃”、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突然辞职。很多智库分析认为,这是精英内斗结果或普京平衡精英集团之举。
三是地方政府对联邦中央心生不满。一方面,俄联邦中央财政吃紧,对地方拨款严重不足,使其无力满足民生要求,执政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为赢得杜马选举胜利,联邦中央有意将民众不满引向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苦不堪言,对联邦中央怨气重重。
普京多管齐下,管控局势。一是清理政治反对派。司法机关清查“人民自由党”圣彼得堡市分部,并对其领导人提起诉讼;全球通缉反对派、尤科斯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调查反对派普罗霍罗夫所办报纸。
二是强化非政府组织管理。俄国家杜马通过法案,进一步扩大“外国代理人”类非政府组织的范围,同时要求媒体提交接受国外资金情况,实际上将“外国代理人”概念扩至媒体领域。
三是严控互联网。2015年俄共屏蔽7000多个网站的违法内容。近期又修订法律,要求网络企业和运营商在一定时间内保存用户操作及信息。
四是组建国民近卫军。为在选举前强化维稳力量,普京在内卫部队基础上搞独立的国民近卫军,兵力达30~40万人,并任命其“贴身保镖”佐洛托夫为主管,这实际上也是普京重新调整强力部门格局,收紧权力的重要举措。
2 经济方面筹谋改革脱困
当前,俄经济仍未走出危机,发展停滞或将成为未来数年的常态,恢复增长尚需时日。为提振经济,普京欲推出系列改革计划。
经济虽陷低谷但渐趋稳定。普京近日称,目前俄经济基本保持稳定,已适应现实情况。主要表现在:
1.宏观经济指标跌幅收窄。2016年上半年GDP负增长0.9%(2015年同期负增长3.7%);零售总额下降5.7%(2015年同期下降8.4%);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3%(2015年同期下降7.3%);1~5月外贸总额同比下降24%(2015年同期下降32.8%)。
2.金融风险有所缓释。一是俄汇、股两市向好迹象明显。截至8月17日,卢布兑美元汇率较年初升值12.3%,兑欧元汇率较年初升值9.6%;俄交易系统指数上涨30.1%,莫斯科银行间交易所指数上涨13.9%。
二是外债风险缓释。俄已渡过偿还外债高峰期。截至2016年7月1日,外债总额减至5215亿美元,为近期较低值,其中国债仅为348.5亿美元。据俄央行评估,俄银行部门第三季度需偿还外债为61亿美元,非银行部门偿还额为173亿美元。央行认为银行和企业有能力偿还大部分债务,其余部分可延期或重组。
三是外汇储备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16年8月1日,俄外汇储备为3939亿美元,较年初增长6.5%。
普京“两手抓”促经济发展。其中,一手抓“救急”,推进反危机措施缓解眼前困局。3月,俄政府出台总额8800亿卢布、共120项措施的《2016年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计划》,主要着眼于调结构、促增长,包括支持陷入困境但具增长潜力的行业、改善营商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口替代、促进非能源产品出口、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等。
此外,俄政府还多措并举,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另一手抓长远,筹谋未来经济发展道路。5月,普京亲自主持召开总统经济委员会会议,寻找未来10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改革之道。但目前各方尚存分歧,库德林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鼓励自由竞争;同时缩减预算,降低赤字;改革行政和司法体系。梅德韦杰夫主张积极财政政策,以优惠信贷刺激经济,支持出口;增加投资,建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创造条件促存款向投资转化,必要时增发货币以落实投资项目。
3 外交层面力图打破僵局
当前,俄外交形势较前两年出现好转迹象,普京抓住时机谋求外交新突破,一是争取转圜与西方关系,二是“东向外交”由中国为主转向多元平衡,三是提升在中东影响力。
在俄西关系僵持中寻求重启与西方关系。首先,在叙利亚问题上,普京亲自与奥巴马敲定叙停火方案,随后又撤出“主要部队”,与美共推“实质性”和谈。美国务卿克里近期访俄,提议加强军事和情报部分务实合作。评论认为,此倡议若能实施,则将是叙危机重要转折点。
其次,在乌克兰问题上“放低身段”。普京助理苏尔科夫与美助理国务卿纽兰深谈6小时,探讨乌克兰问题妥协之道。梅德韦杰夫称,俄将在乌克兰问题上展现“明智的灵活性”。
当前,乌克兰东部局势总体可控,美欧都表示,若俄忠实履行“明斯克协议”,可取消部分制裁。法总理称应立刻与俄讨论制裁问题,德副总理赞成逐步取消制裁。欧盟人士称,欧将在年底减轻制裁。
第三,逐步重启俄西重要沟通机制。4月,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俄美网络安全对话时隔两年再度召开。5月,俄美德三国议员三年来首度会晤。德外长称,或在明年讨论让俄重回G8。
“东向外交”中既聚焦中国更重视多元平衡。乌克兰危机后,俄“东向外交”主要聚焦中国,为实现“向东转”多元化,平衡中国影响,俄近期多面布局。
一是重启俄日关系。5月初,日首相安倍晋三访俄,9月还将再次访俄,俄日外长、防长“2+2”会谈也将重启,不排除普京年内访日。俄日欲相互借重,既拉近双边关系,又对我形成牵制。
二是巩固与东盟国家合作。5月,俄与东盟峰会在俄召开,双方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加强经贸、防务、能源合作。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批准与越南的自贸协定,系该联盟与第三国建立的首个自贸区。
三是进一步深化俄印关系。2015年12月,印总理莫迪访俄,俄印继续加强能源、军技合作。俄还力挺印加入上合组织,欲借此稀释我影响力。俄中东外交活跃,影响力上升。
一是助叙政府军稳住局面。今年以来,在俄空军配合下,叙政府军收复大量失地,不仅度过“生存危机”,其在战场和谈判中上的地位得到巩固。这为俄维持在叙地位奠定了基础,俄也借此成为影响中东局势的举足轻重角色。
二是与伊朗全面加强合作。8月,俄罗斯、伊朗、阿塞拜疆三国元首举行峰会,同意加速“南北交通走廊”建设,拓展能源运输合作;不久后,数架俄战略轰炸机自伊军事基地起飞赴叙执行任务,这是伊斯兰革命后伊首次接受外军使用本国军事设施,凸显俄伊反恐联盟进一步夯实。
三是重启与土耳其关系。6月底,土总统埃尔多安就去年战机事件向普京“致歉”,随后又在8月访俄,双边关系“破镜重圆”,重启经贸、能源合作。
4 积极运筹中俄关系
俄国家杜马选举前后俄内外局势展现新动向,我宜谨慎运筹,精准拿捏俄政策变化,确保战略主动,夯实中俄关系基础,防止中俄关系滑坡。
继续深化中俄战略互信与协作。一是共商治国理政。借领导人会晤推心置腹交流治国心得,进一步加深双方政治认同感和亲近感;交流防范“颜色革命”、开展网络管控的经验。
二是拓展对话机制。俄总统办公厅对决策影响力比政府大,宜进一步打通总统办公厅与我沟通渠道,我中办、国办、中央政研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可与其展开定期交流,同时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与俄总统经济委员会可建立直接联系。
三是推动安全合作升级。加强上合框架下合作,应对恐怖主义,邀俄参与阿富汗问题对话;反对美在亚洲和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共同研发重型直升机、五代机;在核武现代化、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网络战等领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世界新军事变革。
扎实推进中俄经贸合作。首先,重点落实已签大项目合作。着重落实好东线天然气管道、莫斯科-喀山高铁等大项目,将其做成中俄合作、“一带”“一盟”对接的样板。也要看到,当前俄政、企财政困难,市场容量萎缩,金融市场风险犹存,存在合同违约可能。我推动新项目时要侧重风险防范,做好前期调研,用好投资“再保险”机制。
其次,推动中俄民间经贸合作。中俄合作换档升级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俄电商、制造业等对华需求旺盛,我应鼓励民企与俄合作,将中俄经贸合作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第三,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欧三方合作。推动欧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仿效亚马尔液化气项目搞中欧在俄合作等。最后,主动作为,消弭俄对我疑虑。加强对俄舆论宣传,多讲中俄合作对俄好处。在对俄合作中要顾及其心理感受,以俄易接受方式沟通合作。
作者:段君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