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丽 编译 •
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创造历史,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号称民主、发达的西方国家何以债台高筑?11月12日,德国《明镜周刊》高级编辑克劳德•斯科尼伯恩撰文进行了分析。
西方国家政府利用财政预算来影响经济增长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一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政府举债创造需求,进而生成私人需求,增加政府收入。二是供给 学派经济学理论。该理论主要认为,经济增长由公司的基础条件决定,其投资活动取决于高收益、低工资和低税收。根据这一理论,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鼓励经济 增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国家权力总是在支持供给学派与拥护凯恩斯经济学的政客们之间转换。降低税率、减少政府收入的政策和扩大政府支出政策交替推行。两种 政策推动产生的经济机制刺激公共债务和个人家庭债务的产生,最终都以不同方式推高了政府债务。自1985年以来,由于公司的债务和个人家庭债务被列为公共 债务,西方国家的债务以两倍于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加,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经济总产值的三倍之多。面对市场,为获得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各发达经济体习惯选 择扩大信贷投资需求以维持增长。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无不从扩大财政投入开始,把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在举债发展能创造收入的赌注上。但市场不能长期回避债务本息 的压力。德国三分之一的市政府无力独自偿还所欠债务,利息支出现在是联邦预算的第三大支出项目。在美国,国家债务在过去的四年里,已从10万亿美元增加到 16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市政府申请破产。在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券市场已经影响到了养老金、职业补助、工资等的发放。
尽管有政客喜欢把选民当作自己的员工来对待,但国家不是生意场。政策是一种艺术,是连接政界和经济市场的媒介。推行经济政策要促进繁荣,维护社会共同的利 益;能让市场和投资者相信政府不能像追求利润的企业那样进行国家管理。但在经历了四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民主制度和市场体制之间的平衡遭到了破坏。政府通过 大规模干预拯救银行和市场的行为加剧了一个根本问题的合法化,即政府的政策被认为保护了富人利益,而致使穷人更穷。在金融危机的第一阶段,房主深陷债务失 去栖身之所,但没有证据证明给他们提供抵押贷款的银行利用纳税人的钱在商海捞金。而在金融危机的第二阶段,国家被迫额外借贷上万亿资金以稳定金融市场。政 府干预金融市场,其立场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导致市场力量和民主力量的冲突公开化普遍化:在雅典和马德里的街头,在德国的电视谈话节目里,在峰会和在竞选活 动中,都可以看到这点。民主的强光灯现在对准了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除了一天内的交易额降到了数十亿之外,没有其它的回应。对市场是否有利成了评价政客们 的行为标尺。
尝试通过国家支持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这一政策受到两种力量影响:人民和债权人。债权人和投资者要求的是减少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前景,而人民想要的是工作和繁 荣。政客们现在更关注债权人的利益,走上街头游行的人民力量比不上债权人利益的力量。没有多少人相信政府的能力与公正。因此,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民主 制度的危机,一场在更广的范围内存在的危机。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9期,摘自2012年12月20日《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