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原编者按:

2012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召开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资本主义危机与社 会主义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尼泊尔、古巴、越南等四大洲九个国家的近150位参会代表共聚一堂,纵论全球经 济政治格局变迁,畅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此次大会是对在全球经济政治大变局中展望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前景的一次深度研讨。《求是》杂志副总编夏伟东主持 大会开幕式。原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李力安、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央政策研究 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卫建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中央党校教授赵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崇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英国共产党主席哈帕、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茹科夫、俄罗斯莫斯科大学 教授多博林科夫、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教授卡扎诺夫、美国共产党经济委员会委员哈拉比、德国著名哲学家与经济学家帕特森、法国著名学者博卡拉、古巴世 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格迈兹、尼泊尔著名学者萨帕利亚、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副院长武明江等中外代表分别作大会发言。与会代表就新自由主义和国际金融垄断与世 界格局和社会阶级结构、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世界左翼与社会主义现状及前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探讨。大家 一致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形成了巨大冲击,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受到严重挑战,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被广泛质疑,当代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遭遇全面危机,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尽头也必然带来社会主义的复兴。本报今天特刊登与会代表观点集萃。

国防大学原政委、上将赵可铭:

走共同富裕之路

当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尽管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之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人均收入水平则更低, 而区域间发展又很不平衡。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让13亿人同步富裕是不现实的。我们党关于鼓励先富、促成共富的政策,反映了效率与公平在我国现阶段的历史 统一。邓小平同志强调,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实践表明,鼓励先富、促成共富的大 政策在总体上是成功的。

党的十八大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强调了共同富裕问题,既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又将“必须坚持走 共同富裕道路”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热烈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

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既强调发展生产力,又强调共同富裕。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在1992年 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 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 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快速发展生产力,民生为重,共同富裕,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旗帜上写明的东西,马、恩、列都有明确的论述。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 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剥削与对立,平均分配,没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 生活。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存在阶级剥削与对立,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 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全符合马、恩、列的理论指导。没有改马克思主义之旗,易科学社会主义之帜。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是实现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实行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私有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必须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干强:

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共同富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目标的中国化、大众化表达,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朴素共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来阐释 共同富裕,会扭曲和修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主张人人收入均等,绝对平均主义,这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幻想;在私有制基础上,用转移支 付等财政再分配手段缓和两极分化,搞最低生活保障,扩大就业、搞最低工资制,也不是共同富裕,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只能是在 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共同富裕,是最终趋向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 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真正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的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有人把贯彻“华盛顿共识”,实行私有化“改制”,作为中国经 济增长主要原因;有人把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对立起来,反对再提共同富裕;还有人主张把公有制为主体改为“公有制为主导”。这些观点以经济发展为论据,企图 否定公有制为主体,抛弃共同富裕的目标,其实都是主张中国走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出现失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已经在警示人们,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动摇不得的。在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只有坚持市场社会分工制度与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结合,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真正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2期,摘自2013年1月7日《光明日报》)

登入为: admin
探索2013(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2/21 07:59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