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主权的影响(一)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作者:王健 谢长安 时间:2016-06-12

2014111162346.jpg

一、引言 

当 代西方资本主义处在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通过跨国公司组织推进实体产业转移,以新形式垄断国际商品市场与技术市场是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 一大特点。究竟什么是跨国公司?有学者总结指出:“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本国基地以外一个国家以上拥有子公司的企业就可称作跨国公司;但从狭义来看,除了 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以外,跨国公司应该是具有共同所有权、共同资源分享和共同战略的企业集团,是多国导向型的国际企业。”实际上,处于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的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早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型跨国生产性企业。西方跨国公司尤其是超级巨无霸企业往往代表着金融寡头的利益,受金 融资本操控,其行为背后通常有政府和利益集团的身影。西方跨国公司不仅从事商品生产、销售等简单的商业活动,而且它们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开拓并垄断全球市场 (特别是金融市场)和技术,兼并企业,控制产业、原材料、能源和资源,传播西方价值观,掌控他国精英阶层,甚至参与颠覆他国政权。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如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和担保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国际评级机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 此,我们可以将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看作由金融资本支持,代表金融寡头及其集团利益,由大型跨国生产性企业、跨国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企业所组成的小型“国 家”。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的实力与经济规模甚至可以与一些中等规模的国家相匹敌。在全世界规模最大的100个经济体中,有一半是国家,另一半则是公司。许多 跨国公司的财富超过了它们所投资的国家。

由金融资本支持的当代西方跨国公司所具有的超凡运作能力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了诸多影响,更对全球化下处于外围位置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构成了严重挑战。

一 般而言,国家经济主权主要包括主权国家对境内的所有自然资源享有的终极支配权,主权国家在境内所拥有的征税权,主权国家在境内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主权国 家对境内经济活动拥有监督管理的权力,主权国家对本国产业发展拥有的主导权,主权国家对国民境外资产拥有提供保护的权力。有效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经济主权 是一国政府最根本的职责,国家领土主权的维护往往可以通过一系列有形行为看出,但国家经济主权的有效维护却相对较难。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侵犯,政府 的合法性就会逐渐丧失。侵占一国的经济主权就相当于侵占其国民财富,国民财富被悄然侵占,国民福利势必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国力孱弱,社会矛盾激化,国 家也将衰落。

在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特别是面对一些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时,西方大国像以往那样直接使用赤裸裸 的军事手段,侵略、占领他国领土进而支配其国民财富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借助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资本,通过本土代理人,暗中突破主权壁垒,构筑利益输送 带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颇具时代特色的新型金融殖民主义构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下新的国际斗争形式。正是这种隐形战争导致大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知不 觉中遭到侵蚀。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今已经失去了对国民经济的实际控制,沦为西方世界的新型殖民地。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采 取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与开放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大量西方跨国公司和金融资本的进入,我国许 多产业包括一些支柱产业被外资控制,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当初“以市场换技术”的设想并未实现,盯住美元的管理汇率制导致货币自主收放难度 加大,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对国内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压力,调结构、转方式的改革陷入困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衡,在华外资大有垄断中国 市场之趋势。因此,一方面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维护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困难了。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特别是通过设立自由贸 易区开启新的开放模式的今天,探讨维护国家经济主权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economic/info_11447.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