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索路:第一章

来源:犀乡资讯网    发布于 2016-05-16 04:34   作者:editor3

第一章:北加里曼丹概况

第一节 汶莱概况

第二节 砂拉越概况

第三节 沙巴概况

第一章:北加里曼丹概况

北加里曼丹( North Kalimantan)由汶莱、砂拉越和沙巴(早期名为北婆罗洲)三个邦组成。

 

北加里曼丹位于加里曼丹岛(又称婆罗洲岛)的北部,北加里曼丹北面是南中国海,南面和印尼加里曼丹接壤,东临西利伯海。

砂拉越和沙巴曾经在汶莱苏丹的统治下,是汶莱国的一部分。十七世纪后,由于汶莱国的衰败,砂拉越和沙巴先后被分割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到1888年,汶莱也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一节 汶莱概况
汶莱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北临南中国海,海岸线长193公里,东、西、南三面与砂拉越毗邻,并被砂拉越林梦省分隔为互不相连的两部份。汶莱国土面积有2226平方哩(5765平方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为山地,东部地势较高,巴干山为全国最高峰。

汶莱的人口,1960年有84,000人,到了2000年7月有336,376人,主要有马来人,占62%,其次是华人,占15%,还有汶莱人、肯达央人、都东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

汶莱由马来苏丹王室世袭统治,现国家元首为苏丹哈吉哈山纳尔博尔基尔。

汶莱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通用华语和英语。

伊斯兰教(逊尼派)为国教,政府严格执行伊斯兰教律,国内禁开夜总会、舞厅、卡拉OK等娱乐场所,并禁酒、禁赌。华人主要信仰佛教、基督教及儒家思想。

汶莱首都为斯里巴加湾市,原名汶莱市。它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重要海港。市内有一座新王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王宫之一。其他主要市镇有都东、马来奕和诗里亚。

汶莱盛产石油,以“东方石油小王国”著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6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它们是汶莱的两大经济支柱。汶莱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农业和制造业是簿弱环节,农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制造业则更少。

汶莱人口少,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土地肥沃,全国72%的土地被树林所覆盖,盛产石油,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该国,全体国民不必交税;享受免费医疗;享受免费教育。

汶莱政府极为重视教育,大中小学实行全部免费教育。大部分学生还可以申请公费留学国家以高额奖学金资助留学生。学校绝大部分是国立的,私立学校甚少,按媒介语可分为巫校、华校和英校三种。1985年建立了汶莱达鲁萨兰大学,也建了多间学院。

现今汶莱仅有一个合法注册的政党,即汶莱国家团结党,甚少有政治活动,影响力很小。汶莱国家民主党於1988年被取缔。

汶莱国势16世纪初最为强盛。1500年汶莱第五代苏丹菩其亚时代,汶莱苏丹不仅统治整个婆罗洲岛,还征服并统治爪哇、马六甲、菲律宾和苏禄等地。由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等原因,16世纪中叶后期,汶莱开始没落,到16世纪末,其领土仅剩汶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后来才叫沙巴)。由于汶莱国势渐衰,于1841年9月24日,汶莱将砂拉越割让给英国人布洛克管辖,1846年将纳闽岛让给英国,1877年又将沙巴割让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1963年9月16日,砂拉越和沙巴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并入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的两个州。从此汶莱仅剩下如今的弹丸之地。因为汶莱人民极为强烈的反对,加上害怕加入马来西亚后会石油被马来亚独占等原因,因此汶莱最终没有加入马来西亚。汶莱于1959年获得自治权,又于1984年1月1日脱离英国而独立。

汶莱是一个穆斯林君主国,宪法规定苏丹为国家之首兼宗教领袖,拥有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利。独立以来,苏丹和王室加强了对政府的控制,推行“汶莱化”计划,重点在於扶持马来族等土著人民的经济,在强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保持伊斯兰教原则。
第二节 砂拉越概况
砂拉越( Sarawak )位于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北面南中国海,西面和南面接壤印尼属加里曼丹,东北与汶莱和沙巴接壤,面积124449平方公里(48250平方英里) 。人口— —1985年有154万人,2000年有2,012,616人(2006年达2,404,200人)。达雅族分为伊班和毕达友约占人口49%,其次是华人,再其次为马来族,其他少数民族有马兰诺、肯雅、加央、比沙亚、姆摩、普南、加拉毕、肯达央及其他等30多个民族。

伊班族主要分布在拉让江和鲁巴河流域,其他各省也都有他们的足迹;毕达友多分布第一省地区。华人主要集中在各市镇和郊区以及离市镇不远的农村。马来族主要居住在市区和市郊以及沿海一带。加央和肯雅等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巴南河和拉让江的河尾地区。

砂拉越沿海为平原, 内陆多山, 最高峰姆律, 高2438公尺(7995尺)。土地80%以上为广袤青葱的森林所覆盖,最长河流拉让江,流经第七、第三和第六三个省份,其次为巴南河以及鲁巴河和砂拉越河等河流。砂拉越地处赤道,属热带气候。

砂拉越首府古晋,主要市镇有诗巫、美里、民都鲁、成邦江、泗里街和林梦等。如今砂拉越共分成十一个省。

砂拉越的物产主要有石油和木材,石油(本州只取5%的开采税)和天然气年产值一百多亿元,木桐及其产品每年几十亿元。农产品有橡胶、胡椒、硕莪等等,近年来还种植大面积的油棕和出产大量的棕油。砂拉越可谓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又少天灾。然而,砂拉越在各方面发展还十分落后,不少人还过着贫困的生活。

目前砂拉越有土保党、人联党、国民党、达雅党、民主行动党和公正党等注册政党,参加马来西亚国会和砂州议会选举。2009年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回教党成立砂州民联与国政对抗。土保党的党魁泰益瑪目(TaibMahmud)是砂拉越在位最久的首席部长。

16世纪砂拉越是汶莱苏丹的领土。于1841年让渡给英国人布律克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人拉者第三代又倒回来砂拉越,于1946年拉者又将砂拉越让给英国统治。1963年9月16日,英国又将砂拉越强行并入马来西亚,从此砂拉越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

长期来,砂拉越人民有反抗外来统治的斗争传统,早在1844年伊班民族英雄仁达,为了反抗英人拉者的殖民统治,带领广大伊班族,用巴冷刀和长矛与英人拉者进行长期英勇的武装斗争。1857年,华人为了反对英人拉者的殖民统治,爆发了以刘善邦、王甲为领导的石隆门华工起义。1949年12月3日,为了反对拉者把砂拉越让渡给英国,在马来反英组织马来青年协进会的领导下,马来族青年英雄罗斯里多比和几位青年,在诗巫市刺死了英国驻砂拉越的第二任总督司徒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的40年间,砂拉越人民在砂罗越解放同盟以及北加里曼丹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反对英、马的殖民统治,进行了波澜壮阔、英勇不屈的反帝反殖斗争。

 

第三节 沙巴概况
沙巴(Sabah)位于加里曼丹岛的东北部,北面跟菲律宾的巴拉贝海峡(Balabac strait)接壤,东北面是苏禄海,东面是西利伯海,沙巴合法政党林立,然而几乎全是以单元民族成分组成的。
东面是西利伯海,南接印尼属东加里曼丹,西南与砂拉越的老越县接壤。沙巴面积73711平方里。沙巴人口有四份之三集中在沿海地带。1980年统计是129万人,到了2000年时已达2449,389人,2010年已达312万人,主要有加达山族,其次是华族和马来族。近年从菲律宾南部移居来的主要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有几十万人。

沙巴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甚少天灾,它物产丰富,主要有石油、木材、油棕和可可,等等。工商业主要为华族所经营,经济不发达,一般人民生活水平还低。

沙巴拥有东南亚最高峰——神山,高达4093米,沙巴最长河流为京纳巴登岸。沙巴地处热带,属热带气候。从10月到2月是雨季,吹东北风;从3月到9月是旱季,吹西南风。

沙巴首府为亚庇,其他主要市镇有山打根、斗湖、保佛和根地咬等。纳闽岛1984年成为联邦直辖区,它在沙巴西北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亚庇关系密切。纳闽岛拥有天然的优良海港,极具有军事价值。

沙巴曾为汶莱统治,1877年为英人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当年沙巴人民还组织了神山抗日游击队,反抗日本殖民统治。1963年9月16日与砂拉越一起被强行并入马来西亚。

沙巴合法政党林立,然而几乎全是以单元民族成分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