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六一】贪婪的资本主义——童工在美国的盛行

理查德·扎克斯 · 2016-06-01 · 来源:察网

【摘要】美国目前经济发达的原因,很多人很骄傲地说是强烈的劳动责任感、了不起的销售方法和独立的企业精神所致。但有另外一项经常是被人遗忘掉了的,那就是利用童工降低劳动成本的悠久传统。为追求廉价劳动力,雇佣童工在美国持续了150多年,充斥了美国发迹史近3/4的时间。

美国目前经济发达的原因,很多人很骄傲地说是强烈的劳动责任感、了不起的销售方法和独立的企业精神所致。另外一项经常是被人遗忘掉了的。

美国在1940年以前一直都有利用童工降低劳动成本的悠久传统,特别是在信奉清教的新英格兰地区。虽然废奴主义者大声疾呼废除奴隶制,可是,12岁的孩子们却仍然还在马萨诸塞州的工厂里上长达10个小时的班。内战之后,南方的奴隶劳动力主要由儿童劳动大军所替代。“正如黑人奴隶制的阴影笼罩着南方老区的田野,”一位史学家说,“可是,儿童奴隶制的阴影却笼罩着南方老区的棉纺厂。”

追求廉价劳动力的驱动力,使得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些美国公司去海外雇用未成年的劳力,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美国有150多年雇用儿童的传统,这从1790年的罗得岛棉纺厂就开始了。知道1938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美国第一份童工综合法为止。

为什么童工在美国开始,为什么它在美国历史近3/4的时间里为人们所容忍?

我们得回到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济贫法。比如,1601年的济贫法允许让贫穷的儿童进行无“约束”的工作——并赞扬此举为消灭闲置人员和减少国家负担的办法。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的雇主可否到收容所去挑选几十名儿童,让他们在没有工作规则的情况下工作而不付钱给他们,同时又向政府申请哺育他们成长的费用呢?

“这种表面上是很仁善的举动,”沃尔特·特拉特纳在《寻找儿童的战争》中说,“通常不是为了儿童的利益,而是为了雇用者的利益。雇用者会认为受自己托管的人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并强迫他(她)努力地工作很长时间,经常是干些家务劳动,这样,等他期满后,让他们没有一分钱,也没有任何一门手艺,就这样进入一个竞争极其残酷的世界。”

第一批殖民者就带有这样一种态度。17世纪早期的几年,最初定居在弗吉尼亚州的人,他们的档案还有存留下来的,其中有接受一船共100名儿童的收条(除开在路上死掉的以外)。这些儿童会被投入工作,并要求第二年春天再送100名儿童来,1627年的一封信上提到:“有很多船只开往弗吉尼亚,里面装有1400或1500名儿童。”另一份存留下来的公文要求,伦敦市应送来“100名没有朋友的男孩和女孩来。”

今天,这些行为看起来虽然非常明显地带有剥削性质和自私目的,可是,在当时,这都是被人视为“善举”的事情,特别是在虔诚信教的新英格兰地区。

“撒旦找到某些危害的事情,仍然等着闲置的手来干,”那些牧师们这样说。“人们最好在年轻时在脖子上带上牛轭比较好。”

虽然辩论者宣称,这些年轻人——这些学徒会学到一门手艺,可是,情形并非总是如此。一项殖民地的法律这样规定,儿童必须“愉快地遵守”主人的“合法命令”,因为“接受孩子们出城的人必须让他成为仆人,直到他成年为止。”

在马萨诸塞州喝康涅狄格州,权威部门有时候会强行将儿童从贫穷人家拖走,并把他们带到别的人家里去。康涅狄格州早期的一项“济贫法”规定,“任何无事可做的贫穷儿童,或者无法供养和处于压抑中的儿童”,都必须有所责任(就是说,“当学徒”),男性到21岁,女性到18岁或者至结婚为止。

美国立国以后,儿童的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善。18世纪90年代,萨缪尔·斯莱特的棉纺厂被描述为整个国家最为有效的劳动模式,而斯莱特(1768~1835)也被人认为是“美国棉纺业之父”,他雇用7到12岁的儿童,他公开宣称,他喜欢年轻的快手替代工作。

\

  摄影家刘易斯·海因斯四处周游,看到美国各地利用童工的现象。1910年,海因斯拍下了这张照片,并加注说:“罗茜,一名8岁大的姑娘,正在剥牡蛎。她从早晨3点一直剥到下午5点,每天都这样。这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登巴康纳利。”他还说:“哪个小姑娘只要学会了用刀,她也马上要开始剥了。”

随着工业时代的最后到来,雇用者高兴地意识到,儿童(拿到的工资更低)可以像成年人一样有效地处理机器。说到底,雇用者们自我辩护说,工作会成为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防止青少年犯罪,可以防止女孩乱交。”

“1820年的《制造者及农场主日报》上有一篇社论,改社论预测,因为能够为他们7~12岁的健康孩子找到工作,父母会选择新英格兰而不是新开发的西部各州作为居住之地。到那年,按照《制造商文摘》的说法,儿童会构成马萨诸塞州各棉纺厂劳动大军的43%,康涅狄格州的47%和罗得岛的55%。”

公司的惩罚是很常见的,从叫醒一个沉睡的孩子所用的棍棒,到棉纺厂的“皮鞭室”。有个工头会议说,他在罗得岛看到的皮鞭是用“14英寸长、4英寸宽、3/8英寸厚的皮条做成的,里面还时常夹有大头针。”比如,参议院183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鞭打在宾夕法尼亚的工厂是家常便饭。

公平地说,美国的童工剥削,比之英国的童工剥削还算是轻的。(查尔斯·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述过“柯克城”的情况)。1842年在英国进行的一次听证会,曾讨论过童工的事情,这些童工是煤矿雇来在仅18英寸高的横井里运煤的:“(这些孩子)身上绑着铁链,像狗一样套着皮圈,不停地挨鞭打。他们一身乌黑地推着推车,浑身臭汗,大半个身子都光着,手脚并用在巷道里爬,拖着身后沉重的重物。这些儿童的样子看上去无法描述,极其令人恶心,极不自然。”

有个到英国棉纺厂看过的奴隶贩子说:“我是个奴隶贩子,因此一向感到很没有面子,可是,我从来没有想到,作为一个人类,有人会如此残酷,竟然让一个9岁的孩子一天工作十二个半小时,还认为那是通常的工作时间。加不加班则另当别论。”

\

  这是罗伯特·米诺在20世纪20年代画的一幅卡通画。上面画的是一个商人,他明白如何降低人力成本。

这种极端残酷的工作条件使沙拉·克莱格霍恩得到启发,创作了如下这首四行诗:

高尔夫球场紧挨着棉纺厂,

黑汗水流的孩子们抬头仰望,

几乎就在每日每时,

老板们都把球打的飞扬。

在美国和英国,愤怒的人们不堪目睹这一切。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导致了一场保护儿童的司法宣传活动。可笑的是,那些详细规定哪些活动是受禁止的法律条文,却正好反应了当时流行的做法。1842年,康涅狄格州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其工作时间限制在12小时内。1848年,宾夕法尼亚州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得在棉纺厂、毛纺厂和丝织厂工作。1866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类似的规定,可是该法律的最低年龄限制为10岁。

这期间,在内战爆发前的美国南方,年幼的黑奴在拼命干活,而年幼的白人儿童却很少劳动。战后,这种状况却颠倒了过来。

战后,南方复兴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棉纺厂,而几乎所有的棉纺厂工人都是白人。一位历经世纪之交的目击者不无夸张地说:“黑人儿童都在上学,而白人的孩子却都在棉纺厂里做工。”南方不喜欢联邦的干预,他们极力反对童工法。有3项联邦法律在南方法庭上受挫,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

可是,公平地说,童工在整个国家都是司空见惯的:棉纺厂的老板们这次就不像以前那么内疚了。美国反对童工法的一支强大力量,倒是各级工会,他们意识到童工对自己形成的威胁:儿童拿的工钱少,因此挤走了成人的工作机会。

在1896年的纽约,一位名叫凡妮·哈里斯的14岁少女证实,她在一家成衣店里一周工作60小时。她不识字,她母亲也靠她的工钱养活。

全国儿童委员会大肆展开游说活动,揭露出所为的“民族耻辱”。1906年,该委员会制作了一副招贴画,画的是一名8岁大的小姑娘在佐治亚州的一家棉纺厂里做夜工,一个夜班12个小时。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于1938年签署了“公平劳动标准法”,根据该法律,那些将其产品跨过州界运输的公司,在上课的时间段内其雇佣的童工最低年限为16岁。危险职业的最低年龄限制为18周岁,在制造业和采矿业之外的职业范围内,14周岁以下的学生可以在放学后参加做工活动。

相对而言,如今的美国只有很少儿童干全日制的工作,而只有少数来自中美洲的、移民到美国来的农场工人的孩子在干活,也许还有少数在大城市的小店铺里帮自己的父母干些零活的儿童。今天,寻找最低劳动(通常是指童工)成本的美国公司,都是在像印度和新加坡这样一些国家去找人的。

基地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反奴隶制协会估计(截止1995年),在全世界的约1.04亿~1.46亿儿童从事的工作当中,做什么工作的都有,从汽车零件制造,到青铜烛台。

纪录片制作人彼得·李莱特本人曾在印度、孟加拉、马来西亚、巴西、泰国、葡萄牙、土耳其、菲律宾和墨西哥都看到过童工劳动的情景。

比如李莱特伪装成进出口商的样子,曾看到仅8岁的穆斯塔法在印度的莫拉达巴德一家青铜厂华氏113度的高温下做工,制造青铜烛台。这个孩子在这家工厂已经做了两年整的全日制工作,他从来都没有上过学。

迪斯尼有部片子叫《玛丽波平斯》,在这部片子里,迪柯凡·戴克带领一群扫烟囱的小孩子(包括小简恩和米歇尔)欢天喜地地在屋顶上兴高采烈的跳舞。可是,严格地说,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这种职业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真是叫玩命啊。

一些扫烟囱的小孩子们——通常都是他们的父母把他们卖给扫烟囱的大师傅的(也许一点也不像迪柯凡·戴克)——一般从5岁那么小就开始干活了,到16岁上就给赶走了。小孩子更容易在狭窄的烟囱里爬,他们还得学会在到处是烟灰的烟囱里一边扫烟灰,一边站稳身子。

诺丁汉有位扫烟囱的大师傅1864年曾经这样说过:“没有谁会明白,一个小孩子要学会干那些活,他们必须经历何等样残酷的过程。一身的肉必须练的硬硬的,得用手使劲搓,搓肘子,搓膝盖,靠在大火边沾着极浓的盐水使劲搓。你得用棍棒监督他们,或者,如果他们能挺过几次搓,你就给他们半块便士,哄他们。一开始,他们扫完烟囱回来后,浑身都是血乎乎的,膝盖看上去就跟膝盖骨已经揭下来了似得。然后再用盐水使劲搓伤口。”

在一名8岁的孩子被迫钻进一家酿酒厂刚刚熄火的烟囱里,他卡在里面了,一直在里面被烤熟。虽然有法律管制这样的事,可是,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效果,直到1875年的“扫烟囱者法案”出台为止。

【察网(www.cwzg.cn)摘录自《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章节2“贪婪的资本主义——童工在美国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