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即将迎来成立100周年之际,堆积了太多金融优越感的美国,似乎显得不那么淡定了。
不想恋战的伯南克警告:财政悬崖可能使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看来伯南克还是希望在本届内阁任期结束前说点实话。此前,伯南克多次重申:危机基本上没有给美国经济造成结构性损害。如今,他终于承认,在过去几年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可能已导致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降低。
不错,最近一段时期,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给本就不确定的全球经济平添了新的变数。
回过头来看,去年七、八月份,白宫和国会之间围绕债务上限提高的讨价还价其实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双簧戏”。在美元体系彻底崩溃之前,所谓“美国破产”是假命题。只是美国“即差钱又不愁没有钱”的财务现状折磨的是新兴经济体的敏感神经。
按照伯南克的警告,假如美国国会两党无法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1月1日前达成妥协,国会将启动自动减赤和增税机制,势必削减上万亿美元的支持,届时美国将会出现财政赤字如悬崖般直线下降,克林顿时期的高税率将重现。
看起来,其警告逻辑不可谓不严谨,可能的后果也不可谓不严重。但早有人预测,即便国会两党无法在明年1月1日之前达成妥协,也会在两个月之后的三月最终端出一个双方都感到体面的妥协方案来。而在所谓“停摆期”,美国财政部一定会采取技术性措施以避免短期违约风险的出现。
事实上,1944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变迁史一再证明,这个世界上能把金融玩得最彻底恐怕也最无耻的,非美国莫属。一如基辛格所言:“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只是68年后的今天,包括美国人在内的世人对美元体系的担忧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美国经济在1980年代就已经严重失衡了,双赤字的不断扩大,使得美国必须寻找不断补充经常性逆差的来源,以确保其资本项目下的顺差。于 是在1990年代,美国利用其话语霸权大肆炒作新经济概念,通过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金输入美国。并凭借其国家信誉,吸引日本和中国等国大量购买美 国的国债,间接地支持了美国的经济繁荣。
偏偏全球经济与金融失衡使得美联储长期以来低成本地扮演着各国央行的角色。美元作为金融帝国主义的标志性符号,一直是美国高边疆战略的三大核心优势之一(另两个是军事和技术)。美国籍此优势不仅在遭遇金融危机时成功转嫁危机,还拉开了与外围国家的差距。
更令这些国家难以容忍的是:美国轰轰烈烈的所谓救市计划和后续的经济复苏方案其实就是选择在何时大印美元的一场游戏。这才是不平等国际金融秩序下的现代荒唐剧。
看看今天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和白宫捉襟见肘的财政金融政策,世人看到的则是一个力量使用过度的霸权国家试图摆脱衰退周期并维持既有秩序体系而进行的诸多挣 扎。奥巴马在面对接近10%的失业率以及每天都在高速攀升的国债时,到目前为止似乎都没有找到有效对策,在其第二个任期内也不大可能找到答案。
美国究竟会否走向国家破产之路?也许只有白宫决策者和华尔街的精英们心里最清楚。有着债券大王之称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之一格罗斯早就警告过,美国 根本无法走出自己眼前的债务陷阱。他指出,美国的债务量已逼近彻底破裂点,美国已不能再将外国资本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美国是一家企业,任何一个思维 正常的人都不会借钱给美国。
从货币主义角度来看,国际储备货币长期而言是中性的,无休止的流动性释放除了引发滞胀以外,还会使美国之外的美元持有者对美国的信誉和美国经济失去信心。而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应该彻底认清:美国政府对美元债权人的口头承诺其实是一种国家级的“忽悠”。
购买美国国债其实就是美国用一种做工精良的纸换回另一种同样做工精良的纸的游戏。早已力量使用过度的美国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对美元的发行承担无限责任。美国 也许还能凭借暂时的竞争优势维持一段时期的美元本位,但美国其实也明白:今日的世界早已不是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国经济一家独撑局面,世界业已形成美洲、欧洲 和亚洲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从国际货币均衡的角度来看,理应形成美元、欧元以及可能的“亚元”或“中元”相互制衡的稳定三极。因此,全球货币金融领域的公共产品由目前的单极霸权向均 势结构变革是大势所趋。美国可以推迟这一天的到来,但无法改变趋势。国际金融格局不能长期处于个别大国独家垄断的失衡状态。
从全球主导货币的生命周期来看,美元在统治国际货币体系长达100年之后,基于内生性衰退因素和全球经济竞争的外部挤压,正不可避免地步入了全面衰退的轨道。
基于机制化金融霸权体系的惯性,肇始于2008年的美元体系崩溃周期,或将持续30年。美国定会设法推迟这一天的到来,但历史规律恐难逾越。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7期,摘自2012年12月12-18日《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