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拒签国际电信新规 把持互联网管理权

2012-12-15 16:03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网络发展需要“两手抓”
Quantcast:找出流量背后是什么人
《人民日报》:网络需要依法运行
中国人上网 英美看电视?
美国无理拒签国际电信新规
国际共管互联网?除非美国消失

关键词:

互联网美国国际电信规则拒签管理权国家安全

美国继续把持全球互联网管理权

12月14日,为期12天的国际电信世界大会在迪拜落幕,与会89个国家代表签署新的《国际电信规则》,美国则纠集欧洲等25多个国家反对,拒绝签字。美 国彭博社报道称,新规则给予所有国家平等的接触国际电信业务的权利及拦截垃圾邮件的能力,被美国等认为“威胁互联网的开放性”。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的反对 声音吸引了大量关注。有媒体指出,美国在此次会议上的立场是在谷歌等企业的密集游说下形成的,谷歌、脸谱等均以“反对对网络设限”为由支持美国立场。

巨大的分歧使该会议从一开始就火药味甚浓,激烈的争执一度使谈判陷入崩溃的边缘。会议主办国阿联酋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修订1988年通过的《国际电信规 则》,推动所有国家平等管理互联网。中国、俄罗斯和沙特等国支持阿联酋的提议,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则极力反对,要求保持目前美国一手掌控互联网的局 面。美国代表团团长克雷默13日晚宣布拒绝在新规则上签字。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安德烈遗憾地说:“美国是互联网之母,我们赞赏这一点,但是美国不应对网络安 全之类的词汇如此抱有戒心,俄罗斯已经做出了让步,美国却一点也不让步。”追随美国的国家有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挪威、埃及、肯尼亚、希腊、芬兰等。

彭博社14日引述国际电信联盟发言人萨拉赫的话表示,拒绝在新规则上签字的国家将继续只接受1988年规则的约束。按照原定程序,本次大会的《国际电信规 则》要超过160个国家签字后才能生效,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路透社14日将此次会议比做“一场1500人参演的真人秀”。除了美欧、俄中阵营的较量外,西 方媒体还指责国际电信联盟“试图介入国际互联网管理”,批评该会议不透明。

美联社称,会议最后阶段已不再争论新规则的具体条款,而是互联网的本质及谁应该负责互联网的增长和管理。新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首个网络 规范。阿联酋《海湾新闻报》称,大会争论的实质是国家是否在互联网的技术领域有平等的权利。《纽约时报》13日发表评论说,此次会议中,美国的立场受到了 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的追捧,而俄罗斯、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与其针锋相对,“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冷战时东西方和南北方之间的对立”。

2012年国际电信世界大会12月3日至14日在迪拜举行,来自国际电联193个成员的逾1950名代表将集中讨论加速全球宽带建设、提高能效和处理电子垃圾、网络投资、移动漫游费用和国际电信服务税收等问题。下次电信大会将于2014年在韩国召开。

6349118402859998854itu_dubai.jpg 多个阿拉伯国家突然提出支持中俄、要求各国分管互联网的建议,让美国大为光火。

国际电联秘书长:无意接管互联网管理权

针对目前有关互联网管理权等问题的争议,国际电联秘书长杜尔在3日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国际电联并没有意愿与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 (ICANN)争夺互联网关键资源,如“域名”的分配。该机构无意接管互联网管理权,此次大会主旨是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目前无法接触网络的数十亿人 口提供互联网服务。他期望能与ICANN展开积极合作,并称大会将力促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力争在所有成员国间达成一致。

ICANN是位于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主要负责协调域名系统和管理互联网IP地址分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全球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国家呼吁对互联网的管理进行改革。

据悉,本次国际电信世界大会将对《国际电信规则》进行首次修改。现行的《国际电信规则》制定于1988年,是一项有约束力的全球性条约。过去20多年中,信息通信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国际电联希望通过修改规则,促进信息通信服务的全球互联互通及有效运行。

阿拉伯国家支持中俄分管互联网建议令美国恼火

在会议期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就发出感叹:“国际电信世界大会陷入分裂”。报道称,正在迪拜举行的该会议“出现不速之客”,多个阿拉伯 国家突然提出支持中俄、要求各国分管互联网的建议,让美国大为光火。英国《金融时报》10日引述一位接近美国与会代表的消息人士的话说:“这次会议被那些 要求对互联网扩大管控的国家集团绑架了,这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0日报道,美国和俄罗斯就网络管制的分歧在国际电信大会开始前被广泛报道,美国称其立场得到了欧洲、拉美和众多亚太国家的支 持,俄罗斯的立场有多少支持者却不得而知,“但这一切在会议开始后改变了”。报道称,会上流出的文件显示,主办国阿联酋7日提出了一份新方案,要求世界 193个国家分享互联网、尤其是技术规格方面的管理权,并将这一点写入国际电信条约中。这份22页的文件说:“政府、私营部门和市民社会有权分享互联网管 理权,呼吁各国在管理国际互联网,尤其是分配、转让和回收互联网编号、地址命名和识别资源等方面拥有平等权利。”

阿联酋《民族报》报道说,翻译们正在加紧对文本进行翻译,从其英文版草案来看,里面包含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和政府管理跨境互联网信息传输方面争议颇大。文章 称,这份草案最初由俄罗斯提出,并得到了中国、沙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和苏丹的支持。尽管国际电联秘书长哈马敦-杜尔称之为“一份折中的文本”,但仍遭 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代表克雷默称,这份草案没有在12月3日大会开幕前就提交给各方,因此在程序上不具备合法讨论的基础。“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份折中 的文件,里面有很多令人不安和严厉的内容,这次会议要讨论的是电信问题,跟互联网问题不相关。”对此,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团长塔里克说:“我们准备坐下来讨 论事情的解决方案,也许美国误解了我们的意图,我们可以向他们解释并倾听他们的意见。”

CNN称,美国及其追随者支持现有的网络管理制度,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可以自由地对本国互联网实施管理,但是美国及其盟友声称,在本次大会上讨论互联网管理问题“会使网络监管和审查制度更具有国际合法性,而且将导致相关国家在这一领域展开合作”。

6349118409426050390145393309-8.jpg 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共有13个,一个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有9个也设在美国。

互联网成为霸权主义又一武器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考虑到未来战争的需要出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的四所大 学。在此基础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和数量得到很大发展,逐渐扩展至全世界。1989年9月,在美国政府资助下互联网域名 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成立。美国商务部授权其管理互联网根服务器。40年来,美国一直利用互联网发源地优势、掌控互联网主动脉优势、握有互联网核 心技术优势,控制着全球互联网,成为互联网霸主。

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共有13个,一个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有9个也设在美国。从技术上讲,一旦某个国家的后缀从根服务器中被封住 或删除,这个国家便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特别是管理根服务器的ICANN是向美国商务部负责,并受美国商务部制约,其他国家的法律对它无任何约束。 2004年4月,由于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上发生分歧。“LY”(利比亚顶级域名)瘫痪,利比亚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三天。

在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美国独掌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状况令许多国家担忧和不满。多年前,许多国家 便表示希望将管理权交给联合国或以国际合作模式共管。欧盟称,国际互联网是全球共享资源,理应由所有国家共同管理。一些发展中国家指出,早期进入互联网的 发展中国家大量鲸吞域名,自己只能分得剩余的有限资源,要求与美国分享互联网管理权。对这些意见,美国上下极力反对。

2005年3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航天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同年6月30日,美国政府在 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要无限期保留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监管。声明称,交给联合国管理或由各国政府合作管理将会妨碍信息自由流动,互联网容易被滥用,全球监 管更难展开。

为阻挠2005年11月在突尼斯召开的关于互联网问题的会议讨论互联网根服务器监管问题,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写信给当时欧盟轮值主席英国外长,表示美国重 视互联网管理权,支持非赢利性民间组织ICANN(实际为美国商务部下的准政府机构)来管理和协调互联网。她称,私营管理模式可保证互联网的安全和稳定, 建立新的政府间管理体系可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障碍。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以423票对0票通过决议,要求美国政府明确向世界表明,美国控制互联网的权利是神 圣不可侵犯的。美国加州共和党议员约翰•杜立特甚至说:“美国发明了互联网。它是我们送给世界的礼物,美国的纳税人为其提供了资金,联合国想拿走这个礼 物,以增加其权力的举动必须被阻止。”

来源:环球时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1)/美拒签国际电信新规_把持互联网管理权.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1/27 08:17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