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多元化之父 –瓦希德

 来源 :犀乡资讯网     作者: 钟武凌     发表于 2015年7月4日

  

 

阿都拉曼瓦希德(简称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是印尼第4任总统,也是后苏哈多时期首位撤销多项歧视华人与华族文化的法令的总统,因此深受华裔印尼人的爱戴,他们甚至把他誉为“华人之父”(Bapak Tionghoa),由此可见华裔印尼人对他的崇敬。

然而,另一方面,瓦希德也是一名极具争论的政治领袖,许多印尼政治人物批评他行为古怪、反复无常。他在1999年10月被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印尼国家立法机构之一,简称人协)选为新总统,取代放弃连任的哈比比。但他掌权21个月后却因涉及两项贪污丑闻遭国会弹劾,被迫下台,并由其副手,也就是第一任总统苏卡诺的女儿美卡娃蒂接任。

瓦希德于1940年出生在东爪哇宗班(Jombang)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其祖父和父亲皆为当地著名的宗教师,因此,瓦希德又昵称“Gus Dur”,“Gus”为印尼爪哇穆斯林对宗教师儿子的尊称,而“Dur”则是瓦希德的名字“Abdurrahman”的简称。瓦希德具有阿拉伯、爪哇和华人血统,他曾公开宣称其父系先祖陈金汉(Syekh Abdul Qadir Tan Kiem Han)为来自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伊斯兰教长老,于15世纪跟随郑和前往印尼宣教,并定居爪哇,与当地土著女子结婚。瓦希德是长子,底下有5名弟妹。

瓦希德的祖父哈芯阿沙里(Hasyim Asy’ari)为印尼最大的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教士联合会(Nahdlatul Ulama,简称伊联)创办人,而父亲瓦希德哈芯(Wahid Hasyim)则曾在1945-1949年期间参与印尼抗荷独立战争,在独立后更被第一任总统苏卡诺委任为宗教事务部长。然而,在1953年4月,瓦希德哈芯与当时年仅13岁的长子在一次旅途中遇到车祸,虽然少年瓦希德安然无恙,但其父却不幸丧生。当瓦希德哈芯的遗体由首都雅加达运回东爪哇安葬时,无数伊斯兰长老和公众人士都前往现场致哀,场面非常隆重,少年瓦希德看在眼里,心中深感震撼。他因而立志发愤图强,以超越其父亲的成就与声望。

中庸开明思想的形塑

之后,瓦希德在母亲的安排下前往日惹(Yogyakarta)求学。他上午在伊联宗教学院修读宗教课程,下午就到一所天主教会所办的中学上课。这所中学的教学媒介语为印尼文,但英文是必修课。瓦希德也在学校里受到一名亲共的老师的影响,阅读了马克思和列宁这2名共产主义思想家的著作 [注1]。

瓦希德高中毕业后前往中爪哇马格朗(Magelang)一所著名的伊斯兰教学院深入研究伊斯兰教,并于1963年获得宗教事务部奖学金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Al-Azhar University)修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研究课程。然而,他后来觉得爱资哈尔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他,因此在3年后转入伊拉克巴格达大学(University of Baghdad)研究中东文化、历史和文学。

瓦希德大学毕业后为了深入了解西方社会的民主思潮,就前往欧洲巡回留学了10个月,才回印尼。他在欧洲接触和学习民主思潮的经历形成了他后来中庸开明的思想。

瓦希德回到印尼后就跟未婚妻努丽雅女士(Sinta Nuriyah)共结连理。努丽雅的父亲曾是瓦希德父亲的学生,因此,瓦希德很早就认识努丽雅。他们婚后过着俭朴的生活。瓦希德在以他祖父命名的大学当讲师,并经常在各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努丽雅则靠经营一些小本生意赚钱维持生活。

由于瓦希德的评论文章不但尖锐,而且充满幽默感,因此很快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一些政府部门因而邀请他担任顾问,一些民间团体也经常邀请他担任座谈会主讲人。

无惧批评苏哈多政策

到了70年代末,伊联一些长老开始推荐瓦希德参与该组织的内部活动,他与家人因而在1979年搬到雅加达定居。之后,他在1980年被选为伊联秘书,4年后更升任主席

此外,瓦希德也活跃于文化和艺术界,他先后在1983年和1985年担任雅加达艺术理事会主席和印尼全国电影节评判委员会主席。

瓦希德同情遭受压迫的少数族群,经常为他们仗义执言,因此在许多课题上与苏哈多政权针锋相对。他在1990年于某时事杂志发表一篇题目为“给华人出路”(Beri Jalan Orang Cina)的文章 [注2],描述印尼华人所遭受的歧视,并呼吁政府善待华人,然而,当时的掌权者并不愿意考虑和接受他的建议。

为了拉拢和收编国内穆斯林知识分子以延续本身政权,苏哈多在1990年安排亲信哈比比成立穆斯林知识分子联合会(Ikatan Cendekiawan Muslim Indonesia),瓦希德马上公开反对,并指出有关组织只是当权者的政治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排斥非穆斯林的组织,并不适合多元化的印尼社会,这一立场使他成为苏哈多政权的眼中钉。

瓦希德也曾在1994年公开向外国记者谴责苏哈多政权独裁无能,这引起当权者的不满。他们策划在伊联内推翻瓦希德,于是在同年的伊联大会上以金钱政治收买伊联会员推荐亲苏哈多的代表挑战瓦希德,但瓦希德最终仍以174票对142票击败对手,蝉联主席一职。据悉,苏哈多因而气得一整年都不愿意见他 [注3]。

争议手法坐上总统位

当年瓦希德跟第一任总统苏卡诺的女儿美卡娃蒂交情很好,后者于90年代领导印尼民主党(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也就是当年其中一个反对党。苏哈多担心印尼民主党在美卡娃蒂的领导下会变得更强大,对当权者形成威胁,因此在1996年对该党进行打压,派特种部队强占印尼民主党总部,结果引发暴动,4人死亡,逾200人受伤 [注4]。

瓦希德对此事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因此通过本身所领导的民间组织“民主论坛”(Forum Demokrasi)举办声援会支持印尼民主党,并指责当权者打压反对党。

印尼后来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创,印尼盾严重贬值,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无数老百姓失去工作,社会因而动荡不安。许多大学生、社运分子和老百姓走上街头,抗议当权者贪污腐败,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苏哈多最终于1998年5月21日正式下台,由其副手哈比比接任。

瓦希德在苏哈多下台后成立民族觉醒党(Partai Kebangkitan Bangsa),该党参加1999年6月的普选,并获得12.6%的票数,排在美卡娃蒂所领导的民主斗争党(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即前印尼民主党)和苏哈多之前所领导的专业集团党(Partai Golongan Karya,简称Golkar)之后。

瓦希德和美卡娃蒂皆有意担任总统,因此两人都有参选同年10月的总统选举。当时总统是由人协议员选出。虽然瓦希德一向予人正派的印象,跟美卡娃蒂也很要好,但他却为了竞选总统而使用近乎卑鄙的手段。虽然来自他所领导的伊联的宗教师较早时曾表明,穆斯林能接受女总统,但他后来却宣称美卡娃蒂没资格领导印尼,因为大多数印尼穆斯林还无法接受一个女性担任总统。此外,他也指美卡娃蒂所领导的民主斗争党不适合当执政党,因为该党不了解伊斯兰教 [注5],再加上美卡娃蒂当时跟其他主要政党的关系欠佳,因此,大部分人协议员都投选瓦希德,美卡娃蒂因而落选。之后,美卡娃蒂曾含泪向记者申诉遭到瓦希德的背叛,可见瓦希德虽然赢得了总统一职,但其正派形象却已受到某种程度上的破坏。之后,人协议员投选美卡娃蒂担任副总统,而后者虽然对瓦希德深感不满,却仍愿意与他共同领导印尼。

健康问题冲击施政

正如前言,瓦希德上任后撤销了许多歧视华人与华族文化的法令,华人因而得以公开学习和使用华族语言、公开欢庆华族传统节日、成立华族团体以及创办华文报刊。换言之,因为瓦希德的开明政策,华族语言和文化得以在印尼重见天日。

然而,另一方面,瓦希德上任后并无法改善国内经济问题,因为通货膨胀仍然严重,失业率仍高居不下。此外,他在一些政治课题上立场摇摆不定、反复无常,这很大程度上是跟其健康状况有关。瓦希德曾两度中风,且在担任总统时双目已近乎失明,无法阅读文件,平日只能依靠亲信口头所传达的讯息和意见来下重要的决定,而其亲信当中有不少人是只顾本身政治利益的奸诈政客,经常给瓦希德提供片面资料,导致后者无法明智裁决。我所认识的一名印尼土著教授曾坦言,如果瓦希德不曾中风,他一定有能力把印尼管治得更好。

瓦希德立场反复无常的毛病可从这两件事看出来:当印尼人权调查小组指出当时担任政治与安全事务统筹部长的前军官威兰多(Wiranto)涉及较早时发生在东帝汶的侵犯人权事件后,瓦希德起初宣称他会原谅威兰多,并让后者继续留任,但在隔天却反口宣布决定开除后者。此外,在上任初期,瓦希德曾宣称他赞成在分离主义日益高涨的亚齐进行公投,以让当地人民决定要脱离还是留在印尼,但数星期后却强调他不会允许亚齐脱离印尼。

瓦希德也数次擅自开除某些内阁成员,以安插本身人马,这引起许多政治人物的不满。此外,为了遏制亚齐的分离运动,瓦希德向印尼国营粮食局和汶莱苏丹索取巨款,以在亚齐对当地宗教领袖进行游说,赢取他们的支持 [注6]。然而,瓦希德始终无法对公众清楚交代这笔巨款的下落,因此,国会最终对他展开弹劾,逼他下台,并由美卡娃蒂取而代之。

瓦希德于2009年12月30日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69岁。其遗体安葬在其祖父和父母坟位旁边。

总的来说,瓦希德是一名毁誉参半的政治领袖,对华裔印尼人而言,他是思想中庸开明的好领袖,是华人的“救星”,但对广大老百姓而言,他是一名无能的总统。无论如何,我认为瓦希德开明的思想以及勇于为弱势族群仗义执言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印尼政治人物如果都具备像瓦希德般开明中庸的思想和道德勇气,将使印尼社会变得更具包容性。

注释:

1. 见李卓辉,“瓦希德为民主和人权奋斗终生”,收录于李卓辉编著,《改革激流,迂回迈进》(雅加达:联通书局出版社,2010年),页221。

2. Abdurrahman Wahid,“Beri Jalan Orang Cina”,Majalah Editor,1990年4月21日,转载于http://santrigusdur.com/2015/02/beri-jalan-orang-cina/。

3. 见李卓辉,“瓦希德为民主和人权奋斗终生”,收录于李卓辉编著,《改革激流,迂回迈进》(雅加达:联通书局出版社,2010年),页228。

4. 见Edward Aspinall,Opposing Suharto:Compromise,Resistance,and Regime Change in Indonesia(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年),页191。

5. Angus McIntyre,“Middle Way Leadership in Indonesia: Sukarno and Abdurrahman Wahid Compared”,Grayson Lloyd与Shannon Smith编著,Indonesia Today: Challenges of History(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01年),页94。

6. Harold Crouch,Political Reform in Indonesia after Soeharto(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10年),页30。

 


 

钟武凌,出生于吉打亚罗士打市,霹雳怡保市长大,2014年考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大学讲师。她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华裔印尼人在后苏哈多时代印尼的民主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