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员:不平等正在毁掉资本主义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人们普遍认为,2008年至2009年的危机是由于银行借贷过度引起的,而经济无法完全复元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破产”而拒绝放贷。

传统观点:银行放贷过度

但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及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追随者更青睐的经典故事却是这样:在危机前夕,由于央行特别是美联储提供的资金成本过分廉价,银行向借款人借出的 钱比从储户那里筹得的资金更多。坐拥大量央行资金的商业银行为许多不良投资项目放出贷款,同时金融创新工具激增(特别是衍生工具激增),助长了放贷狂潮。

当美联储最终上调利率,叫停这股花钱热潮时,这一倒金字塔式的债务模式终于坍塌。(美联储将其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从2004年的1%上调至2006年的 5.25%,到2007年8月一直维持了这一利率。)因此,房价崩盘,多家银行成为“僵尸银行”(其负债远远超过资产),并且也令借款人破产。

现在的问题似乎是重新启动银行贷款。那些不愿借贷、元气大伤的银行必须以某种方式“恢复健康”。这正是美国和欧洲推出庞大银行救助计划,随后又推出多轮 “量化宽松”政策,央行印刷钞票,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输入银行体系这一切做法的目的所在。(哈耶克的追随者反对这种做法,认为由于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信 贷过度,因此放松银根无法解决问题)。

全新观点:人们过于“贪婪”

然而,还可以采取另一种观点,即对信贷的需求而非供给才是经济的关键驱动力。毕竟,在有充足抵押物的情况下银行必然会借贷;而在危机前夕,房价上涨恰恰提供了充足的抵押物。换句话说,对信贷的需求导致了信贷供应。

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危机的根源问题提供了不同视角。罪魁祸首并不在于掠夺性的贷款人,而是轻率的或被蒙蔽的贷款人。所以问题在于:为什么人们想要借这么多?为什么在经济衰退前的日子里家庭债务占收入的比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问题根源:收入分配不均

让我们承认人是贪婪的,他们想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他们所能负担的。那么,为什么这种“贪婪”会如此疯狂地表现出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当时的收入分配情况。世界愈来愈富有,但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平等。过去30年来,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出现增长,但收入中位数一直停滞甚至下降。这意味着,富裕人口攫取了生产力增长的巨大份额。

那么,在这个标准不断上升的世界中,相对贫穷的人口做了什么去“跟上邻居的脚步”?他们采取了穷人的一贯作法:背负债务。在过去的时代,他们从当铺抵押贷 款,现在他们从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借贷。因为他们的贫穷仅仅是相对的,房价又不断上涨,债权人很高兴看他们在债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解决办法:政府出面救市

个人认为,对于尽管央行一直在输送资金,但商业银行尚未再次启动借贷,经济复苏逐渐消失的现象,这一观点比传统观点能作出更好的解释。正如债权人在危机发 生之前没有强制公众借贷一样,现在他们也不能强迫负债累累的家庭继续借钱,或者强迫企业在市场持平或萎缩之际贷款扩大生产。

简言之,经济复元不能仅靠美联储、欧洲央行或英国央行。经济复元需要财政政策制定者的积极参与。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不是终极救市的贷款人,而是终极救市的消费者,扮演这个角色的只能是政府。

如果已然债台高筑的各国政府认为它们无法再从民间借贷更多资金,那它们应从央行贷款,并将额外资金花在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上。这是我们拉动西方各大经济体前进的唯一方法。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再让这个使如此多国民收入与财富堆积在少数人手中的体制继续下去。协调一致的财富与收入再分配往往对资本主义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我们可能会再次受到教训。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0期,摘自2012年11月21日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1)/不平等正在毁掉资本主义.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1/18 08:22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