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党,还是新希望?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7月28日 上午 10点30分

伊斯兰党6月选举无从化解党内矛盾,反之加剧了在野党联盟的决裂。对外,伊党与民主行动党撕破脸,让成立七年的民联破局;对内,哈迪派系主导的领导层与落选的领袖继续恶言相对,把矛盾推到势不两立的僵局。

有人主张在野党以“大联盟”的方式,化解伊党与行动党和“新希望运动”(Gerakan Harapan Baru,简称GHB)领袖的尴尬关系。用耳熟能详的调子–在纳吉因1MDB丑闻而权位岌岌可危之际,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重击巫统/国阵。然而,随着伊党长老协商理事会主席哈伦丁(Haron Din)放话要人民公正党在“伊党”与“行动党和新希望运动”之间二选一,“大联盟”方案看来已无从解套。

2015年4月消费税落实后,人民承受的生活压力,逐渐转化成国阵承受的民意压力。纳吉的26亿丑闻,更让巫统雪上加霜。因此,“马来人海啸”的说法虽然夸张,却有其一定的根据。但5.05大选给我们的教训是,在这么一个选举制度里,得票率如果没有越过特定门槛,将与得席率不成正比。换句话说,即便反风从第13届大选的52%吹到第14届大选的55%,谁又敢担保马来西亚就能见证改朝换代?

更甚的是,若没有妥善处理伊党的决裂,第14届全国大选将无可避免地上演三(多)角战,平白让国阵坐享渔翁之利。以“新希望运动”大将卡立沙末(Khalid Samad)的选区沙亚南(Shah Alam)为例,如果来届大选伊党执意派出候选人,制造三角战以分散“反国阵”的选票,则反风再强也吹不倒国阵。“新希望运动”领袖若在大选中落败,无法凑足国会议席,“换政府”也依然只是口号。

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气用事”的伊党领袖之用意。当他们知道自己无法取得胜利,则他们接下来会做的是破坏你的胜利。因此,伊党选举局主任慕斯达化(Mustafa Ali)会高调放话,委派非穆斯林上阵行动党选区。许多人固可不屑一顾这种不自量力的说法,但在行动党以微差多数票险胜的选区,伊党只要挖走你5%选票,则足以让你饮恨收场。

诚然,若伊党执意搅局,最大的受害者将是基层薄弱的公正党。以公正党署理主席阿兹敏(Azmin Ali)上阵的国会选区鹅唛(Gombak)为例,此地甚称伊党老巢。倘若伊党暗中搞破坏,阿兹敏必阴沟里翻船。

然而,若非得在“伊党”与“新希望运动”之间二选一不可,公正党当如何抉择呢?从原则来看,这关乎政治理念。尽管两者在伊刑法的立场上可能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新希望运动”团队是相对可以在“共同纲领”下共事的盟友,不会刻意违反联盟共识。从道义角度,当初若非伊党务实派领袖(当下的“新希望运动”团队)坚持与民联同在,公正党可能早已保不住雪州政权。倘若公正党当下回头拥抱哈迪,叫人情何以堪?

从策略上考量,选择与哈迪主导的伊党同在,是否就能确保“三(多)角战”不会上演?我们不要忘记,5.05大选时,伊党执意在公正党上阵的双溪亚齐(Sungai Acheh)、哥打白沙罗(Kota Damansara,社会主义党候选人以公正党旗帜上阵)等选区安插候选人,导致两党双双落败。值得一提的是,5.05大选尚有安华坐镇。如今安华身陷囹圄,谁有足够的分量压得住伊党?

路已走到这里,时间不会等待公正党做决定。再拖下去,恐怕只会得不偿失,两头不到岸。

至于未来,在野力量策略上避免与伊党正面冲突有其道理,反正无法同室共处也可以成为相敬如宾的邻居。做不成的朋友未必就是敌人,与其不断与伊党公然对骂,不如冷静思考如何争取其基层支持,把群众力量凝聚为时代洪流,反将伊党一城。

就目前政治现实而言,若在野进步力量要与伊党切割,公正党还是要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在野阵线少了伊党,而公正党又日益式微,再加上“新希望运动”起步艰辛,我们可能又要逐步倒退到那个所谓的“马来人在朝、非马来人在野”的对立中,平白毁了“烈火莫熄”运动17年来的耕耘。在纳吉、巫统、国阵最脆弱之际,如果这不幸成了马来西亚政治民主的结局,在野党领袖要负很大的责任。

林宏祥是新闻工作者,长期观察本地政治动态,热衷于跨语界书写、对话,希望马来西亚政治赶得及在天黑之前,冲出隧道。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31533#sthash.SVrbWGel.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