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选,会更糟!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5月7日 上午 10点30分

 庄迪澎

直言不讳:今天(5月7日)就是槟州峇东埔国会议席补选的日子了,前几天《星洲日报》有一则以“选谁也没用”为主题的匿名选举广告,怂恿选民别去投票,显然是企图藉低投票率令人民公正党候选人旺阿兹莎败选,让国阵(巫统)攻陷安华的桥头堡。

没错,选举从来都是劳民伤财的事,对出门投票的选民也吃力不讨好。大家舟车劳顿、耗时耗力去投选议员,非但没有立即而明显的“劳动所得”(受贿者除外),还得自掏腰包“补贴”选举作业--请假、暂搁生意,都有各自的机会损失,更别说出门/回乡投票的交通开支。

这一切仿佛都是在为人作嫁衣裳,当选者支领议员津贴和各种福利、享受前一句、后一句YB的恭维,甚至官拜部长、行政议员,或出任官联公司董事领干薪。

而且,议员选前选后可能会变了样,政党和从政者有各自的政纲和政治考量,选后所为未必满足所有投选他的选民的意愿。即便姑且不谈这些,一个国会选区有数万的选民,人人皆有不同的需要、诉求和期望,再俯顺民意和能干的议员都不可能满足所有选民。

这些是事实和现实,但是选举和参与选举的意义原来就不应以是否有立即的“劳动所得”来衡量,它既是宪赋权利,也是公民义务。不过,参与选举并非没有“劳动所得”,而是参与选举的“劳动所得”是以选民的共同福祉来兑现。最理想的情况是选对了较好的政党和议员组织政府,把国家治理好,不仅人人安居乐业,而且民权获得保障。

即便是消极一点,选票仍然是你表达异议的媒介,尤其是在消费税加剧民生疾苦的当儿,投票给旺阿兹莎至少表达你并不认同消费税,而不是不投票帮助国阵(巫统)胜选,然后让国阵(巫统)以胜选来“论证”人民乐意接受消费税,甚至藉此论证选民赞成政府以肛交罪把安华关进监狱。

换言之,选举不是候选人之间的个人得失之争,而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2013年5月5日的第13届全国大选,大批旅居外国的选民自费以海陆空路线赶回国投票,图的正是一个更宏大的政权轮替与民主化大业;他们的激情令人动容,甚至迄今仍然记忆犹新。

两天前(5月5日)的彭亨州云冰国会议席补选,投票率(74%)比2013年大选的投票率(85.9%)低了将近12%,但民联(伊斯兰党)候选人得票1万4901张,虽比2013年大选的1万4926张少了25张,得票率却提高10.2%;反观国阵(巫统)虽在自己的强区胜选,多数票却比上届大选锐减6219票(-41%)。

云冰补选结果反映了当地许多选民否决国阵(巫统)。在大是大非面前,峇东埔的选民应暂搁个人喜恶,义无反顾地投选旺阿兹莎。你可以埋怨补选劳民伤财,但请先想想导致这场补选背后的司法公义问题。

庄迪澎长期观察及评论本国媒体业、新闻自由与政治变迁,他认为推广传播学教育和媒体识读是新闻自由运动的重要工作,而且只要发言的自由意志仍在,知识分子的声音禁不了。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8042#sthash.75QurP1b.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