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安华选择留下迎击巫统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2月10日 上午 10点30分

 林宏祥

图中左下角安华演讲照片,是由《火箭报》Wira Andika所提供。

直言不讳:伊斯兰党署理主席莫哈末沙布(昵称Mat Sabu)昨晚道出了一个事实:喜欢安华与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以安华68岁之龄,在能够选择流亡海外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回国面对判决,乃勇敢之举。末沙布甚至打趣说:换成是自己,未必经得起这个考验。

围绕安华的争议仍未盖棺定论。但至少目前这个阶段,他没有因此而退缩、变节、逃亡。相对于知识分子詹德拉(Chandra Muzaffar)、年轻才俊依占(Ezam Mohd Nor)、著名博客拉惹柏特拉(Raja Petra Kamaruddin)等,安华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上,面对面迎击这个腐败的政权,宁死不屈。

去年终极审讯前夕重返马来亚大学校园时,安华道出本身意愿:“……我必须付出小小牺牲。我不要年轻人对这场斗争感到失望。让我倒下……我曾经在监狱里被殴打到半死,我不懂未来是怎样。即使我再度倒下,年轻人会知道,安华叔以这样的岁数,承担这样的风险,选择回来面对这个考验。孩子们可以说,如果安华叔能这样,我们也能付出一些些。”

这个“小小的牺牲”让他占据道德制高点。上个月专访安华时,我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你希望马来西亚人记得的你是(remember you as)……?”他很快就接腔:“安华!”把大家逗笑了,他再接下去:“安华,扮演小小的角色,带来了让人民受惠的改变。”

但后505的安华要面对人潮不再汹涌、民联气势不再高涨的窘境。安华昨晚表示:“我无法要求更多。”如常,他向出席者致谢,甚至主动提及2013年那场5.05大选,在最艰巨的情况下仍让民联赢得了52%选票,缔造历史,让人感到骄傲。

在这场极可能是自己再度入狱前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说中,安华依然重复“马来人的孩子、华人的孩子、印度人的孩子、达雅人的孩子……都是马来西亚人的孩子”这句话。这些3.08大选时出自安华口中的感动字句,即便到了今天,依然让人动容。原因无他,因为历经“政治海啸”洗礼后的马来西亚,种族政治并无退潮迹象。煽动种族情绪的部长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92个巫统区部的力挺,我们还在举牌“挺中庸”的小动作中自我感觉良好。

肛交案II的终极审判,已非针对安华,而是司法制度本身。但我不禁要问:“烈火莫熄”翻转了17年,为何却还停留在同一页?如果说,1998年的“黑眼圈”把这个沉醉在歌舞升平的社会狠狠揍醒–我们见证了制度如何压迫反抗的人,开启了“司法独立”、“贪污朋党”、“警察专业”、“结社/言论自由”等议题的讨论–但何以17年后我们却还在原地踏步,始终无法把“安华会否获释”与“安华是否有罪”联想在一起。

这个舆论社会抗拒“英雄主义”,看课题的视野总是“超越个人”。这17年来我们无一刻相信“司法已经独立”,也越来越感受到“司法受操纵”的危机。但在这个赤裸裸的案例里,我们似乎就接受了这是一场政治博弈,不去思考如何改变这个困局。

媒体上尽是“没了安华民联会否决裂”的评论,这个视野“超越个人”的舆论社会吊诡地又把政治改革的前景和安华的命运系在一起。支持改革未必要力挺安华的道理谁都懂,但司法制度的崩坏如何匡正,这显然不是喜气洋洋的新年里应该讨论的问题。也许很多人还是相信:反正一周后门前两排鞭炮响彻云霄,就能把河马吓走。

林宏祥是新闻工作者,近距离观察政治动态,热衷于跨语界书写、对话,希望马来西亚政治赶得及在天黑之前,冲出隧道。现为《火箭报》编务顾问。 

备注:文中安华演讲照片是由《火箭报》Wira Andika所提供。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356#sthash.ntQFU6BG.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