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岑少宇:劫持案揭开澳大利亚深深隐痛

岑少宇岑少宇留澳生物学研究者,独立撰稿人

发表时间:2014-12-15 16:03:51

一起劫持案震动全球

因为案件发生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最繁华的地段——马丁广场(Martin Place),许多华人都对这里颇为熟悉,甚至在案发地林特巧克力咖啡馆里逗留过。

目前具体被劫持人数、劫犯身份等,都还不清楚,但从现场有黑色阿拉伯语旗帜(英国《每日邮报》称,旗上文字为萨哈达,系伊斯兰教用语,该旗属于恐怖组织Jabhat al-Nusra;最新消息称,劫持者要求澳政府给他们送一面ISIS旗帜)来看,很可能与极端穆斯林有关。

黑色旗帜在新闻镜头中出现

穆斯林在澳大利亚无疑是少数群体,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仅为476291人,占总人口的2.2%,现在估计有50多万,主要是移民。虽然该国早已放弃了“白色澳洲”的歧视性政策,转而追求“多元化”,但由于种族、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穆斯林移民仍很难融入澳洲主流社会,收入也很不理想。

而澳大利亚主流中也不时传出声音,称穆斯林移民是“文化抗拒”(cultural resistance)的主力,这种融入失败后归咎于单方面的指责,即使不是火上浇油,肯定也于事无补。

在反恐形势下,穆斯林的边缘化更加明显。当他们与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打交道时,往往会涉及与穆斯林相关的问题。

近期,澳大利亚境内的反恐行动明显升级,9月17日夜间在悉尼和布里斯班突击搜查,逮捕15人,起诉2人。次日,穆斯林社区400人发起抗议,虽然过程温和,但有些信息却令人担忧。当地知名人士杜瑞希(Wassim Doureihi)对当局表示失望:“如果你的房子遭到搜查,你的女人遭到羞辱,你会有什么反应?”半夜被搜查,确实不好受,但他后面的发言,也让人不敢轻言“同情”。他说:“倘使这个国家有一颗炸弹爆炸,它证明的是穆斯林非常愤怒。”

而民间白人的情绪更难控制。您肯定在观察者网看到过澳大利亚白人无缘无故谩骂中国人的新闻,不过相比穆斯林受到的歧视那是小case。

早在2005年12月,黎巴嫩裔聚居的悉尼Cronulla海滩就发生过种族冲突,震惊世界。5000人通过电邮与短信联系出现在了海滩,至少数十人呼喊“打倒该死的阿拉伯人”“驱逐黎巴嫩人”等口号,挥着澳大利亚国旗,围住中东相貌人士侮辱、殴打,甚至煽动当地居民动手。事件中有25人受伤,16人被捕,许多汽车受损。随后,冲突还蔓延到悉尼郊外其他居民点。虽然主流媒体在报道时,都强调是参与者醉酒导致骚乱,活动最初目的是反对黎巴嫩裔居民骚扰白人女性,但从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反穆斯林信息来看,这一事件未必就是冲动犯罪。

BBC最近刚采访了一位穆斯林移民萨利赫。他一个多月前在下班回家路上受到一名白人攻击,手部骨折。对方挥舞着一把椅子、大喊要“杀死所有的穆斯林”。萨利赫说,虽然有监控录像,但警方根本没有花多少功夫去搜捕嫌疑人,这令他对澳洲警察的好印象也大打折扣。

据2012年的民调显示,29%的悉尼居民、15%墨尔本居民对穆斯林持负面看法,报告还称,移民和本土人之间的信任感日渐淡薄。

虽然澳大利亚整体生活水平尚可,即使边缘化对大多数穆斯林移民不造成什么直接危害,但舆论、政府、社会等多方面造成的不满日积月累,确实可能在某个时刻被引爆,或被极端组织蛊惑。

如果说新移民由于面临种种压力而绝望,还能够理解,那么已站稳脚跟、具有澳大利亚国籍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甚至土生土长的人背弃“文明社会”,恐怕更引人深思:这个社会怎么了?

今年8月初,澳大利亚恐怖分子沙鲁夫(Khaled Sharrouf)让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提着叙利亚政府军士兵的人头拍照,并上传到社交媒体上炫耀。沙鲁夫本人就出生在悉尼的一个黎巴嫩家庭,本地人和黎巴嫩裔间偏见、分歧的累积,想来也是亲历者之一。

出生在悉尼的沙鲁夫与他的孩子们

其他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就在沙鲁夫发推特炫耀半个来月后,“伊斯兰国”一名将人质斩首的恐怖分子被发现有“伦敦音”。几天后,美国人道格拉斯·麦凯恩“一夜成名”——这个“篮球少年”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内讧中战死。

西方青年参与恐怖组织的原因很多,除了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被边缘化的第二代、第三代穆斯林移民,也有因经济不景气、生活遇到波折而感到无望的本地人,甚至还有感到空虚无聊、觉得打仗比“使命召唤”游戏好玩的。

德国恐怖分子科斯伯甚至还是小有名气的嘻哈歌手

若论输出恐怖分子的“贡献”,澳大利亚竟在西方国家中“名列前茅”。据《华盛顿邮报》搜集资料制作的图表,澳大利亚向叙利亚输出的反政府武装约250人,仅次于英国(488人)、法国(412人)和比利时(296人)。这或许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上述的澳洲社会问题。

 

此前,澳大利亚情报指出,至少有20名澳籍恐怖分子已返回澳大利亚,澳政府还取消了60人的护照。近期加大境内反恐力度,很可能与这些情报有关。

澳大利亚一直跟随英美打仗,争做“一等公民”,“反恐战争”也不例外。但西方放不下惯常的双重标准,甚至一度利用恐怖分子颠覆叙利亚政权,这些战争消灭的恐怖分子也许还没有“制造”的多。

政府的战争宣传、阵亡士兵亲友的社会影响、民间普遍的误解、穆斯林社会的反弹,未必不会使澳大利亚陷入种族冲突的恶性循环。虽然穆斯林中只有极个别蜕变成恐怖分子,10月底悉尼还有3000名穆斯林趁阿舒拉节游行之时谴责恐怖主义,可一旦仇恨酿成,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希望习惯“耀武扬威”的澳大利亚不会成为新战场,无辜平民——不论基督徒、穆斯林还是佛教徒、无神论者受伤害,希望在澳大利亚的同胞注意自己的安全。

在此还想贴下中国驻澳使领馆的联系方式,聊表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电话:0061-2-6228 3999

驻悉尼总领事馆 电话:0061-2-85958045 非工作时间,遇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可打:0413 647 168

驻墨尔本总领事馆 电话:0061-3-98043683 非工作时间,遇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可打:0417 114 584

驻布里斯班总领事馆 电话:0061-7-32106509 非工作时间,遇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可打:0406 318 178

驻珀斯总领事馆 电话:0061-8-92220333 非工作时间,遇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可打:0416 132 339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Cen-Shao-Yu/2014_12_15_303409.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陈轩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