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面】新国雇主爱聘用越堤大马人

30/10/14

作者/来源:东方日报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

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实施外劳开放政策,由于该国资源有限与人口稀少,新加坡政府开放自由贸易,並大量吸纳外资与外籍劳工。从70年代开始,许多大马人陆续到新加坡工作,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员工,大马人更受新加坡雇主及当地人欢迎。学者认为,按目前的趋势,前往新国工作的大马人未来依然会有增无减。

新加坡340多万劳力中,约38%是外籍人士,据非正式统计,我国约有30万人在新加坡就业。

庞大的外籍劳动力为新加坡经济带来贡献,当中马来西亚籍员工人数不小,遍佈于新加坡各领域及各阶层。相对于其他国籍的员工,大马员工更能融入当地,因此受到新加坡雇主欢迎。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兼时事观察家赖涯桥指出,新加坡若要继续保持经济成长,推动转型,是不可能完全依赖自己的劳动力。

「新加坡在上届大选虽然反对聘请外劳,但他们所反对的是其他国家的外劳,而不是马来西亚人。」

不住新国减摩擦

他认为,大马人生活习惯、背景与新加坡人相似,相较于其他地区如中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等,虽然同样是客工,但对大马人较不会出现隔阂。

「这主要受两国歷史和地理关係影响,新加坡人在心理和物理上较不会歧视马来西亚人,甚至会將他们看成是『自己人』。」

其他离乡背井的外籍客工,由于地域的关係,都住在新加坡,但许多大马员工在下班后直接回到新山,也减少与社区间的摩擦。

「很多大马客工每天往返两国,而不住在新加坡,即使住在新加坡,但因为生活习惯接近,因此与社区之间的摩擦和不满较少。」

他说,对于很多新加坡雇主而言,大马员工较忠于职守,对公司也较有归属感,不会轻易跳槽。

「虽然雇主需要为他们支付外国劳工税,但大马员工確实较能吃苦耐劳,在製造业方面或是技术上也愿意自我磨练,这不是其他国家客工能够取代的。」

「此外,由于大马客工也鲜少造成社会摩擦或引起雇主担忧,因此更受新加坡雇主欢迎。」

赖涯桥也是日本横河电机新加坡公司首席执行员,他透露,在其领域,于70年代新加坡开始工业化后,当时已有不少来自马来西亚的年轻人到新加坡就业。

「当时,很多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在新加坡工业化开始时,便到新加坡工作。如今很多已近60岁,仍在新加坡居住和生活。」

对于很多新加坡雇主而言,大马 员工较忠于职守,对公司也较有 归属感,不会轻易跳槽。
新幣不易赚批评多属酸葡萄

长堤塞车问题、新加坡车辆入境费调涨、马新两国关卡过路费上调等课题,受到马劳关注,也常在网络上表达不满。惟他们的言论,常被网民以「吃得咸鱼抵得渴」来批评,或是以调侃的口吻表示「你就好咯,赚新幣」。

新闻主播陈嘉荣指出,当初自己在新加坡发展时,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许是当初的网络没有现在的发达。

「我无法解读网民发表这些言论的心態,但不管是留在本地工作,或是牺牲睡眠每天到新加坡上班,这都是一种选择。」

他认为,不管做出任何决定,都是一种选择,他们也有各自的理由。那么辛苦的背后,有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的是为了事业上的发展,网民也不需要有激烈的反应。

「只要是好的发展,对社会有所贡献,在外发展何尝不是好事?时机成熟了,再试著將所学带回分享,也不错。」

新加坡与新山在地理位置上很 靠近,加上经济自由度高、发 展空间大,促使很多人选择到 新加坡发展。
高匯率好发展吸引游子

牺牲睡眠、每天面对严重的塞车问题,但许多大马人仍天天往返马新两地,到对岸上班。

陈嘉荣在2000年与多名台湾毕业的朋友出版了《新新关係》,对新山与新加坡之间的关係进行了「城市思考」。书中从多个方面探討两国关係,当中也包含这群每天披星戴月到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並以「异乡客重唱过番谣」来形容。

事隔超过10年,但前往新加坡上班的大马人数量依然庞大,选择到彼岸工作的原因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不只柔民爱越堤

陈嘉荣指出,在2000年时两国的匯率大概是1新元兑换2.2令吉,选择到新加坡工作主要还是因为兑换率,加上新加坡有很好的专业发展空间,促使不少人选择到该国工作。

「新加坡与新山在地理位置上很靠近,加上经济自由度高、发展空间大,必然促使很多人选择到新加坡发展。不仅是柔佛人,许多外州子民也会南下到新加坡发展。」

他认为,这是边境城市惯常现象,就像香港与深圳,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强,弱的一方子民就会往强的一方去发展。

「在吉隆坡也有很多外州游子,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心理上的煎熬或是所面对的塞车问题,与在新加坡工作的游子相似。但或许是对国家的认同或其他因素考量,他们选择留在自己的国家发展。」

2014年10月25日

---

分类题材: 行业_industries新马政经_gpsgmy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