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作者:姜述贤 发布时间:2014-10-30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一、冷战结束前古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曲折中不断深化

1961年古巴革命成功,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古巴逐步建立了广大民众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古巴人民的健康和受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某些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古巴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但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调整政策,从而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古巴圣地亚哥奥尔金卡马圭哈瓦那

古巴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过超越发展阶段、从“理想主义”出发作出决策的失误。20世纪60年代,在实施全民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等措施时提出,要在短短几年之内,“把古巴人民的生活水准提高到美国人和俄国人之上”,“达到高于一切国家的生活水准”。卡斯特罗在后来反思时指出,“在某些方面,实行免费是不妥当的”。“由于没有实行按劳取酬,商品和劳务都供不应求,过剩的流通货币迅速增加,从而为旷工和不遵守劳动纪律提供了土壤和温床”。“看起来我们当时好像在向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方式日益靠近,实际上背离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正确道路愈来愈远”,犯了“某些理想主义的错误”。在经济体制方面,从1967年至1975年,取消财政预算制和经济核算制,否定国营企业间的购销关系,代之以拨款制度的经济簿记登记制,后来卡斯特罗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1969年初,卡斯特罗发起了年产一千万吨糖的群众运动。1970年7月,他承认指标不能达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人对“客观因素”判断失误,责任要由他来负。他告诫说,“让我们再也不要像过去习惯的那样,把一个来自我们头脑里的主意直接在实际中实施,这样的方案常常在现实中碰壁”。

从70年代开始古巴共产党逐步认识到,“理想社会主义”不符合古巴实际,提出要学习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古巴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卡斯特罗认为,各国所建设的社会主义不能都一样,不能抄袭人家已经使用过的方式,“每一个国家应该使自己的纲领、方法和策略适合本国的特点”。1975年12月召开的古共一大指出,“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之间的基本差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古巴社会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此会议决定“有必要采用和实施一个适当的国民经济领导体制和计划体制。经济领导体制的基础应该是承认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必须集中统一规划,同时保持企业经济经营管理的自治;保留并最有效地利用货币—商品关系和价值规律”。“经济领导体制需要一种适当的计划体制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途径。计划是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应该客观地反映出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进程,并通过不断提高科学水平、消灭唯意志论和主观主义的一切表现,对这些进程发挥积极的影响。”1986年古共三大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这一体制。但由于这一体制未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弊病,放开经济政策又出现腐化堕落、贫富分化的“不良倾向”,卡斯特罗认为古巴形成了一个富人阶级,在克服理想主义错误时,“却犯了经济主义和重商主义的错误”。因此,在80年代后期掀起一场“纠正错误和不良倾向的进程”。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公开性”和苏联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时,卡斯特罗强调“古巴环境特殊”,“受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和入侵”,因而“不能抄袭别国的经验”。古巴的纠偏运动虽没有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保持了社会和政治的基本稳定。

古巴1972年加入经互会,采用“经济领导和计划体制”,实际上是按照经互会的分工,实行了依靠外贸、外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古巴原有的单一经济结构更为突出。苏东剧变后,这一经济体制的弊病全面爆发,苏联不再以补贴价格购买糖,古巴民生需要的粮食、日用品、燃料等失去了供给,苏联援建的工程不得不停工,造成国家经济瘫痪、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古共三大提出的已胜利完成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实际上已被打断。古巴不得不宣布进入“特殊历史时期”、“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也就是说,古巴处于顶住压力、摆脱困境、捍卫社会主义成果的时期。1991年10月古共召开“四大”,提出“拯救祖国、拯救革命、拯救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人民造福”的“三项原则”,同时要采取灵活政策,使古巴的“制度适应当今世界的现实”。古巴开始逐步调整政治和经济政策,根据内外环境特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199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发表讲话,正式宣布古巴要改革。古共认为,“为了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成果,我们准备做一切必须做的事情。”“与其自我灭亡,不如冒改革风险”。

  二、在新时期古巴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改革

在新时期古巴领导人对改革的认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开始从思想理论上形成了关于改革的观念意识,把坚持马列主义和实行改革开放纳入社会主义范畴。古共认为,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在“某些方面背离了列宁主义”,“实行了极端的集中和机械的计划”。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又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摧毁了社会主义制度。古共明确表示,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不符合古巴国情,古巴不能选择它们的模式。改革的目的应当是“改进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摧毁这个制度”。古巴提出借鉴“中国人的榜样”,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做到三不放弃: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民造福的目标。强调改革一定要从古巴具体国情和地缘政治条件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做法。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努力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

古共从国情出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稳定第一的方针,稳步推进改革和开放。古共认为,古巴最大的国情就是存在美国的威胁,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都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各项政策也要从这一实际出发。古共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改革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加之苏东国家改革失败的前车之鉴,实行改革开放不能不顾及上述因素,必须重视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把改革可能带来的冲击限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古巴在处理稳定和改革、开放之间关系时,毫不犹豫地把稳定放在第一位。对古巴生存的国际环境的判断,决定了古巴对改革的态度。因此,古共对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慎之又慎,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更是小心翼翼,以免出现思想混乱和局势失控。卡斯特罗曾明确指出,古巴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力戒冒然行事,不能犯错误,更不能犯大的错误,否则后果是灾难性的。

  三、古巴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改善政治体制

苏东剧变后古巴在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下,表示要“誓死捍卫社会主义、誓死捍卫马列主义”,卡斯特罗宣告“决不放弃建设由我们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权利”。古共“四大”修改的党章和党纲重申,古巴共产党是古巴社会的领导力量,古巴革命的最高目标是在古巴建设社会主义。古巴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不实行西方式民主和多党制度,同时提出要改善政治体制,重点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采取措施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作用。

  1·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古巴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古共重视党的理论建设,把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991年古共“四大”将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正式写进党章。卡斯特罗主席说,“马蒂思想同我们时代最崇高、最正确的思想是密切相连的,是永存的”。古共为研究和宣传马蒂思想,成立专门机构并出版“马蒂手册”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教育的读本。古共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党校,用党的指导思想培训各级干部,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素质。其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密切干群、党群关系,坚持领导人与群众打成一片。古共“四大”和“五大”吸收年轻干部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对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要求、加强监督。1996年7月,古巴颁布了国家干部必须遵守的《道德法规》,规范各级干部的行为准则,要求党的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与群众共甘苦。对干部加强经常性的组织监督,在党内外建立监督委员会。各级干部还要接受居住地保卫革命委员会的群众监督。古共设有专门的舆论调查中心,定期和不定期调查群众的反映和情绪,提供领导决策参考。古共还要求领导干部定期到地方视察,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第三,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受苏东剧变冲击,古国内经济一度十分困难,物资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党员对此产生思想波动,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失望,有的甚至提出退党。在此严峻形势下,古共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对党员的要求,反而更注重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水平,强调党员的先进性和坚定性。古共规定,吸收新党员要通过群众的推荐和群众的评议,保证新党员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工作,古共的执政地位更加坚强有力,党员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从1991年的61·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85万人。此外,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对违法乱纪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教育和惩处。一些高级官员受到撤职和刑事处分,上万名党员被开除党籍。古共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实际情况,注意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允许宗教人士入党。革命胜利初期,古教会曾敌视和参与颠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但情况逐步有所改变,一些宗教人士思想上接受社会主义和古共的主张,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的经济建设,反对美国的野蛮封锁。为了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古共“四大”作出允许“信仰宗教的革命先进分子入党”的决定。至今,已有1300多名宗教人士被批准入党。

  2·完善人民是国家主人的人民民主制度

古巴自革命胜利后,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理念,主张国家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人民谋福利,服务于人民。为了保持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固,古巴在政治体制上采取措施,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使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参与政权建设,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古巴坚持1976年开始实行的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并加以改进。1992年修改《宪法》规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全国和省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的代表。古巴已先后举行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代表由群众组织而不是党组织推荐提名,差额选举。每次选举的选民参选率均在98%以上。

在政权建设方面,古巴鼓励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高人民在人民政权中的参与程度。在基层建立人民委员会,由基层选出的代表和当地群众组织(工会、妇女联合会、保卫革命委员会等)的代表组成,拥有对所在地区的一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和领导的充分权力。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旨在加强各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还决定,在全国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中建立“工人议会”。在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工人议会派出代表参加,并在会上代表工人发言。古巴始终注重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切实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和政府每出台一项改革措施,特别是直接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举措,都事先通过党、政、工青妇等系统,提交全党、全民讨论,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以争取广大群众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待多数群众认同后再作出决定付诸实施。古共在选拔和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规定要征求群众意见,群众不公允的人不能任用。古巴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抵制美国反古势力的思想渗透和改革开放后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1996年3月,卡斯特罗在古共四届五中全会上专门就意识形态问题作报告时提出,“不仅要在党内和干部中,而且要在全体人民中开展一场强大的意识形态战役”。1999年后,卡斯特罗提出开展“思想战”,通过舆论和各种“思想论坛”,采用自我教育方式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思想战”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特别是青年的文化素质相结合。

  3·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古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方面制定和颁布了不少法律,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重视维护法律尊严和执法,为法律执行制定了配套措施,加强国内法制宣传,注重增强执法力度。古巴依法惩治反政府活动和干部腐败犯罪行为。

  4·军民结合,保卫主权独立

古巴面临美国的威胁,一直重视军事建设。根据卡斯特罗提出的全民战争思想,古巴实行义务兵役制,并以正规军为主体将全国人民按军事体系组织起来,形成全国性的防御网,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军队还承担起重要的生产任务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军队开办企业和从事农副业生产,其目的在于减轻政府的军费负担。90年代初期,军队所属的企业和农场进一步扩大,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率都优于地方单位。

  四、古巴逐渐加大了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

古巴在1993年宣布调整经济政策,主要是从摆脱经济困境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出发,实行“和平时期特殊阶段”的“应急措施”。主要措施有:宣布私人持有美元合法化;允许在135个行业中建立个体和合资企业;将原有国营农场或农业企业转为合作社性质的“合作生产基层组织”;修订1982年的外资法,颁布新的外资法,除防务、卫生保健和教育外,包括糖业在内的所有经济部门都向外资开放;开放农牧业产品自由市场和手工艺品市场;颁布《税收制度法》,对所有企业征收公司所得税,实行个人外汇收入所有税制度;建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分开,允许外国银行在古巴开设代表处。

1997年古共“五大”加大了调整政策的力度,在“应急措施”产生积极效果和中国、越南改革取得成就的影响下,提出要“冒风险改革”。卡斯特罗指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推动了经济工作的总体变化,也使我们对经济工作形成了新的观念”,“有的措施涉及面很广,且相当激进,目的是完善经济工作,特别是使我国经济适应当今世界的现实。中国、越南等国一直在这样做”。“作为真正的马列主义者,我们应该这样做,形势也要求我们以现实主义态度勇敢地这样做”。

  1·改善国有企业管理,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合资企业

在所有制方面,古巴坚持公有制,不搞私有化,同时改善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古巴国有企业约3260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为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1998年8月,颁布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第187号法令,开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军队企业实行了政企职能分开、扩大自主权的“完善企业制度”。古共“五大”决定把军队企业的试点经验推广到其他国有企业。1998—2001年有1550家获准进入“完善企业制度”不同的准备阶段。2002年已有504家批准进行“完善企业制度”工作。农村重点是改革农业体制,发展合作集体经济。除保留一些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和部分个体农民外,主要是将国营农场(占农业经济的82%)大部分转为具有合作社性质的“合作生产基层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国共有2800多个,耕地面积300万公顷,约占全部耕地的60%。个体经济和合资企业得到肯定,古共“五大”决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个体劳动增加了现有的物质和服务,并开辟了一种就业的门路,是国民经济中的一种积极因素”。个体经济分布在157个行业,基本上属服务性行业,为“防止出现新的富人阶级”,对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都有所限制。卡斯特罗在古共四大上明确指出,外国投资“与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并不矛盾”。1992年通过的新宪法承认“依法建成的合资企业、公司及经济联合体都是所有制形式的一种”。1995年9月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四届五次全会通过了新的《外国投资法》,1996年6月又颁布了《关于免税区和工业园区法》。古巴有合资企业407家,主要在旅游、能源、生物技术、通信等32个行业,协议投资55亿美元,实际使用约占一半,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

  2·坚持计划经济,利用市场机制

卡斯特罗认为“没有计划就没有社会主义”,“不能放弃一切计划,不能把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交给市场的盲目规律”,“市场是一个无人驾驭的疯狂的野兽”。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在经济指导思想中,计划经济仍起主要作用,同时“在国家的调节下,已给市场机制打开了一个空间”。首先,改革价格体系,农贸市场实行有管理的市场价格。取消部分免费项目,提高非生产必需商品和烟酒、汽油的价格。外汇商店由市场定价。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完成任务后,部分产品可到市场销售。第二,改革税收制度。1994年颁布《税收制度法》,增加税种、扩大税收征收面,主要向公司和高收入者征税。1998年初,加大征税的力度,明确优惠项目。通过改革,古巴税收收入增加,财政赤字逐渐减少,由199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5%降低到3%左右。第三,改革金融体制。建立中央银行,其他银行商业经营。第四,实现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和贸易伙伴多元化。合资企业和免税区、工业园区的企业采用市场机制经营。

  3·调整经济结构,重视科技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是古巴经济政策调整的突出任务。古共“五大”《经济决议》指出:“古巴经济政策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它应当包括经济结构方面,如多样化,振兴出口,发展食品基地,提高能源、物资和财政部门的经济效益等”。经济结构单一是古巴经济的突出问题。革命前,甘蔗种植面积113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56%,总产量占农业总产值的59%。革命胜利后,一方面不断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另外也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以解决食用、减少进口,但未获成功。加入经互会后,按照国际分工重点发展糖业,1987年底甘蔗种植面积增为176·9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47·8%。蔗糖生产占社会总产值的25%、出口收入的8%、外汇收入的75%—80%,占用劳力40多万,相关产业总共200万人。苏东剧变后,古巴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病凸显,粮食供给不足。世界糖价下跌,沉重打击了古巴的糖业,甘蔗产量逐渐下降,每年只保持在400万吨左右。因此,经济结构调整是古巴经济政策调整的突出任务。2002年古巴政府出台一项全面调整制糖工业计划,决定将60%的甘蔗田转为牧场和种植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关闭71家糖厂,改造、更新糖厂的设备;大约10万制糖业工人下岗,政府组织带工资培训,然后分配其他工作;加大科技投入,生产朗姆酒(甘蔗酒)、保健商品、建筑材料、甘蔗渣发电和提取酒精等以增加附加值。这些措施初见成效。尽管甘蔗产量仍保持在400万吨,但成本减少一半。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方面是重点发展旅游业、能源业、生物制药、冷冻海产品等产业。旅游业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1992年建立旅游融资机构,1994年专门成立旅游部。旅游业吸引外资最多、收效最快。旅游业基础设施不断扩大,截至2003年底建立涉外饭店273家、客房4·1万套、国际机场11个、新开发旅游景区7个。游客从1990年的34万人次,增加到2003年的197万人次,2005年的230万人次。外汇收入由1990年的2·434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2·196亿美元。旅游外汇收入已超过蔗糖业,成为第一大创汇部门,占外汇收入的40%—50%。古巴能源主要是石油,本国产量很少,1965年为5·7万吨,1985年增加到86·8万吨,每年需进口1200万—1300万吨。苏东剧变后,苏联供给的石油陡降,严重打击了古巴的经济。古巴不得不把发展石油工业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靠引进外资。卡斯特罗指出:“墨西哥湾11万平方公里的石油矿藏归古巴所有,如没有外国技术和资本,我国不可能进行勘探和开采。”古巴目前同外商合作经营生产的石油占总产量的1/3。古巴的新油田不断被发现,初步探明油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储量14亿吨,可开采35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1991年石油产量52·6万吨,1999年达到213万吨,加上天然气产量4·6亿立方米,可满足发电需求的22%。2004年古巴石油产量达到420万吨。古巴石油生产注意引进新技术和保护环境,防止影响旅游环境。

古巴重视科技发展,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1%。到2004年,全国有220个科学和技术机构。政府集中人力和物力,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品制造和医疗器械等优势科技产业,耗资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投资计划”取得重要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生物科技人才。古巴医疗事业发达,每年有数万名医生到拉美和非洲从事医疗服务。

  4·坚持公平原则,谨慎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古巴革命胜利后,1963年4月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976年2月第一部宪法对公民的社会保障作了明确规定。古巴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覆盖全社会,标准较高。政府对一些基本消费品和公共事业给予高额补贴。全民免费受教育,所有古巴人都有免费看病和免费住院治疗的权利。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使古巴人的文化素质在世界领先,医疗卫生也居世界前列。教育经费1959年人均12比索,2001年212比索,2002年古巴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从学前教育直至大学毕业学费和书本费全部由国家负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经合组织的统计表明,截至2002年9月,有关教育的7项指标中,除一个分项(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略低于其他两国外,其余均居世界第一或与发达国家处于同样优先地位。古巴20世纪60年代末普及了小学教育,70年代实现普及初中教育。按人口比例计算,古巴教师最多,每42·23人中就有1名教师,多数教师具有大学以上水平,数万小学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数千大学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在经济困难时期,教育投入仍保持先前水平。古巴1100万人口中每14个人就有一个是大学毕业,450万就业人口中平均每6人就有一人为大学毕业。2002年开始新教育改革计划,提出普及高等教育目标。目前古巴全国共有63所大学,2·5万名大学教员。根据这一计划,全国所有14个省和169个市都将办大学或大学分校。如今,18岁至24岁的古巴青年中50%是大学生,约有50万人正在学校接受高等教育。

古巴医疗保健水平比较高,建有完善的医疗体系。卫生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古巴1100多万人口,拥有6·9万名医生,8·2万张病床。1984年建立健全了“家庭医生制”,全国分381个医疗保健区,接受保健的居民占居民总数的98·2%,家庭医生为每个居民建立了健康状况记录,经常进行健康检查和初步治疗。一般公民每年体检1次。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年度报告说,古巴人平均预期寿命78岁,婴儿死亡率低于6·9‰,领先于拉美国家、步入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古巴政府还先后向8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了数万名医生,帮助这些国家的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看病和治疗。近些年来,古巴派到委内瑞拉、危地马拉、巴拉圭等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眼科医生有数千名。但同时,这种平均主义的福利体系使政府承受沉重负担。社会保障开支从1959年的1030万比索增加到1985年的10·15亿比索,2001年的18·62亿比索,近年来约占政府总支出的11%。加上文化、教育、卫生等项开支,古巴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5%,如果把企业亏损和价格补贴计算在内,则占70%。国家用于发展的支出,过去主要靠外援和外债。苏东剧变和美国实行经济制裁后,这部分资金失去了来源,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古巴早已发现“免费项目搞得太多”,逐步取消了一些免费项目。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国营农场和国营企业的补贴日渐减少,征税收入日渐增多,国家财政负担减轻。目前,古巴政府对福利体系的改革仍持谨慎态度。多数民众认为这是革命的成果,不能取消,特别在经济困难时刻民众更无承受力。卡斯特罗在古共“五大”上指出,“医疗、教育等领域依然不收费,它们是国家无偿给予人民的基本福利,这属于我们革命的本质特征之一”。古共表示,今后工作基点是,不再实行平分财富,而将要严格按照劳动的数量、质量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实行分配,但是免费教育和医疗的基本福利体系的格局不会变。

古巴根据本国国情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一选择对维护民族独立、保持国家稳定、摆脱经济困境、保障和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起到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1)统一思想、保持了社会稳定。(2)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并开始增长。受苏东剧变冲击,古巴经济曾下降35%,1994年开始恢复,2004年增长5·1%,2005年达到11·8%。(3)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取得重大成就。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提高到占60%。旅游、生物制药、冷冻海产品、矿业等新增长点,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石油产量成倍增长,缓和了能源危机。(4)经济管理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好转。减少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负担,税收收入增加,财政赤字逐渐减少,由199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5%降低到目前的3%左右。(5)经济自立能力增强。国内经济逐步加强了自给能力,对外经济向多边扩展,出口产品逐年增多(2005年出口额增长27·9%),经济的对外依赖降低。(6)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用于人民,在困难时期普通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和社会福利也得到保障,2005年政府又大幅度增加职工的工资和退休金,约有510多万人受益,占全国人口的45%。注意社会公平,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失业率从1997年的7·1%减少到2005年的2%。

古巴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外部环境恶劣。古巴单一糖业经济的结构有所转变,但粮食、能源、日用消费品、制造业零部件等紧需物资仍靠进口,每年贸易逆差约为30亿美元,成为经济的沉重负担。美国不顾联合国多数国家的反对坚持对古巴的封锁和制裁并限制盟国与古巴的贸易,阻碍古巴从国际金融机构得到优惠贷款,因而古巴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侨汇和外资的流入受到极大制约。古巴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和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资,由于缺少外汇而不能按需进口。但古巴政府和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服,针对美国对古巴金融业新的制裁措施进行反击,决定从2005年11月8日起停止美元在古巴市场上流通。古巴的困难处境得到拉美一些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贸易禁运。2004年12月,委内瑞拉和古巴达成“玻利瓦尔美洲”共识,即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所有参与国应该实现经济互补、能源一体化,加强各国资本在本地区的投资,维护本国文化和民族性。

古巴和委内瑞拉的政治经济关系有了实质的进展,双方达成“石油换医生”的合作协议,委内瑞拉每天向古巴提供5·3万桶优惠价格原油,古巴派3万多名医生、教练和老师到委内瑞拉工作。双方还签署了15个领域116项新的合作项目。2006年4月29日玻利维亚又加入“玻利瓦尔美洲”一体化进程,三国领导人在哈瓦那签署了经济一体化协议。根据协议,三国将取消一些关税限制,古巴承诺为玻利维亚提供医疗和教育援助。三国合作有利于古巴打破美国政府的封锁。古巴党和人民也将不断迎接挑战,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进。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责任编辑:南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