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面】看李光耀清算华文报业历史

25/10/14

作者/来源:新加坡文献馆

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的满纸荒唐言,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一把辛酸泪。另外,对熟悉新加坡政治历史演化过程的读者而言,确实是不能不对李光耀扭曲历史论述的伎俩,叹为观止。

李光耀如是说:‘ 我一直向人民保证,新加坡政府不会在教育上或文化上消灭华人的语文。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在经济方面的推动力。但是,如果任何人要制造借口,虚构华人语文和文化将面对灭亡的危险,以期鼓起种族情绪,那一定要受到严厉的处分。

1971年就发生了一起报章企图借着语文和文化问题鼓动种族和沙文主义情绪的事件。当年5月2日政府援引内部安全法令逮捕了该报的总经理李茂成、总编辑全道章、主笔李星可和公共关系经理兼发行部经理郭隆生。这家报章是《南洋商报》。…

1971年2月全道章从《星洲日报》引进李星可担任社论撰写人,《南洋商报》开始集中通过语文问题,鼓动种族情绪们在社论 《华文的前途如何?华语的前途如何? 》中他们说: “四种语文一律平等当中,居然有的语文逐渐越来越比其他几种‘更平等’”。 在社论《谁是‘沙文主义’? 》中他们指责政府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这都是很恶毒的字眼。他们也要求政府以华文出版宪报, 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语文。他们这样做,无非要求华文成为唯一的官方语文,成为在政府和法庭使用的语文.我认为如果政府不及时制止这种利用种族、语文问题混淆人民、分化人民,制造误会的行为,势将引起种族卞义的爆发,导致社会的倾覆和国家的沦亡。

我们认为报章尽可以批评政府,但不可以制造足以毁家灭国的言论。他们的言论,要使新加坡成为第三中国,而当他们成功地把新加坡变成第三中国时,我们就完蛋了。这已经不是新闻自由的问题,而是国家安全的问题了。

我后来在芬兰赫尔辛基参加“国际报业协会”大会,回答记者询问时说: “撰写社论的李星可送五个儿子到澳洲受教育,我的子女全在新加坡接受华文教育‘。任何人说我数典忘祖或要扼杀华文教育和文化,是危险的。因为如果大部分新加坡的人民都相信这样的话,这意味着我将在下届大选失利。所以政府必须表现坚定立场,不允许这类文章发表。 ’

1,李光耀消灭华人文教是历史事实。虽然如此,李光耀竟然可以大言不惭的指责别人虚构华人语文和文化将面对灭亡的危险,以期鼓起种族情绪。并且,以此全属虚构的籍口,把新加坡原有的华文报业瓦解。其实,1971年的五月风暴,并不是单独的针对华人报业,而是政治清算新加坡的整体新闻行业。因为从此之后,家族企业经营报业的时代全面终结,各种语文的新闻报业悉数由政府全权统一治理。

2,李光耀指责报章企图借着语文和文化问题鼓动种族和沙文主义情绪,是脱离现实的诬陷之说。华文报章为华社服务,理所当然,是报道华人生活面貌和相关的种种社会困境,其中包括华人文化教育的问题。社论关心的《华文的前途如何?华语的前途如何? 》并非无的放矢,历史证实了,李光耀的确是在执行消灭华人语文和文化的政策。此外,华人文化面临存亡危机之说,不是危言耸听;就事论事华人文化危机,不是鼓动种族情绪;挽救华人文化教育等同沙文主义之说,更是胡说八道。

3,《谁是‘沙文主义’? 》指出的四种语文一律平等当中,居然有的语文逐渐越来越比其他几种‘更平等’”的说法,是客观现实。从华社的角度来看,政府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的说法,是另一个无可厚非的客观现实。重要的是,华社提出以华文出版宪报是合理合法的要求,其实,政府本来就应该平等的以四种官方语文公布信息,让各个民族享有同等的资讯权力。

4,一个人是不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取决于个人对自己民族文化是不是有认同的心态。事实是,鄙视自己民族文化的华人是二毛子之说,是可以验证的一个事实,所以二毛子一词说不上恶毒不恶毒。不过,众所周知,内部安全法令作为一个恶毒的政治工具,却是完全没有争议性。

5,政府不公平的对待华校和华校生,致使华社要求政府平等对待华人语文是一个合法的维权行为。同样的,华人报纸如是讲述华人困境和反映现状是报章职责的份内事。

所以李光耀指责报章利用种族、语文问题混淆人民、分化人民,制造误会,引起种族纠纷,导致社会倾覆和国家沦亡之说,是把政府政策失误引发的社会问题归咎于报章。换言之,社会祸害是来自政策失误,而不是来自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在此,李光耀不仅仅是推卸责任,更是倒本为因,并且,进一步的嫁祸于人。

6,当年,内政部以‘颂扬共产主义,操弄种族议题和在语言文化上激发沙文主义情绪’的罪名逮捕南详商报的三名负责人。政府文告信誓旦旦:‘自1970年初以来…一方面炫耀着共产主义,…把政府描绘成为一个压制华文华教的政府…把政府说成是数典忘宗的二毛子’。但是,《我一生的挑战》不敢再次提起共产党阴谋,因为李光耀知道那种指控是站不住脚的无中生有。

7,华社要求平等对待民族语言文化的诉求,不仅仅是被李光耀歪曲为要使新加坡成为第三中国,更是被升级为足以毁家灭国的言论。这一种说辞是十足的一派胡言。

8,李光耀讽刺李星可送五个儿子到澳洲受教育,其实,这一事实正好证明了李星可具有国际视野,不反对学习外国人的语言文化,这种文化包容气度也否定了沙文主义的排外心态。

李光耀动员庞大人力物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殊不知,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反而留下白纸黑字,揭露了自己的不正心态。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悲剧。

---

分类题材: 政治_politics ,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