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暴網霸‧荼毒文化

國內篇回顧2012年年刊

2011-12-31 19:34

1 of 2如果說,六七十年代,咖啡店是人們交流訊息最廣、最快的場所;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不只已經取代了咖啡店,也顛覆了傳統的媒體生態,使我們須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審視這個世界。

在網上世界里,似乎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記者或評論員,也沒有任何錯誤和謊言可以躲過網民銳利的眼睛,即使是一場球賽,裁判的一個微小的錯誤判決,也會被人放在網上反覆播放,讓誤判無以遁形。

然而,網上世界既是一個難以管理甚至無人管理的世界,也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傳言和臆測,有的真實客觀,有的虛假主觀,有的一派糊言,有的充滿惡意且徹底不負責任。

過去一年來,國內網絡引爆了多場戰火,從被過度放大了甚至禍延無辜的虐貓虐狗事件,到子虛烏有的檳州首長林冠英的兒子非禮一個從未謀面的香港女棋手的風波,都令社會嘩然,並在媒體上引發激烈的爭論。

網絡是雙刃劍

無可否認,網絡提供的不只是一個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也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言論空間,形成一股巨大且無遠弗屆的反傳統、反權威的力量,讓數以千萬計的年 輕人趨之若鶩。我們可以這麼說,新生的一代,已經不再是看別人製作的電視節目長大的一代,而是伴隨充滿個人個性和個人色彩的網絡成長的一代,他們隨時隨地 可以設置自己網絡平台,隨心所欲地通過電腦、手機和iPad播放自己拍攝或者制制的新聞、評論、感想和短片,並從而擁有自己的粉絲。

但任何新事物,都有其利弊的兩面,網絡也是一把既可殺人,也可傷己的雙刃劍。很多重要的公共事件和議題,都通過網絡而得以更加廣泛的傳播出去,並讓真相還 原,像709大集會發生的同善醫院事件,便是通過網絡傳播的短片,而得以真相大白,逼使警方不得不承認錯誤。但另一方面,由於網絡具有虛擬性、隱蔽性的特 點,匿名者自恃不必承擔風險,因此暢所亂言,也極盡污言穢語、污蔑抹黑之能事,結果反而引發了網絡倫理的問題。

有人把這種網民稱為“網絡暴民”,並把這種現象解讀為新一代對傳統的不滿、對權威的不信任,以及新一代的倫理道德觀念已經徹底改變的結果。

反混淆真相真理

事實上,由於網絡法律的缺漏,“網絡暴民”似有越滾越大的趨勢,網民動輒就發出“人肉搜索”的“追殺令”,引發“網絡圍觀”、“網絡霸凌”等現象,其結果 也許大快人心,但也令當事人遭到嚴重騷擾、恐嚇和辱罵,個人的隱私和自尊盡失;甚至有網民展開“道德審判”,號召“愛護動物者”以暴制暴,讓當事人和無辜 者飽受精神上的傷害與折磨。

這一類的網民,以年輕人為主,他們的特征是充滿正義感、激情和理想、敢於挑戰權威和傳統,並對社會上出現的種種不公平、丑惡的現象深感不滿和憤懣;但是, 這種不滿和憤懣並無法在備受種種法令管制的傳統媒體上獲得充份發泄,而更加自由且不受管制的網絡,正好讓他們找到發泄的出口,並在咒罵、揶揄和嘲諷中獲得 快感。然而,因為過於情緒化,有時不免怒火遮眼,流於偏激和衝動,以致忘了辯論應有的素養,也很容易一味發泄,人雲亦雲,最終反而混淆了真相和真理。

失序的網絡世界,也使到種種未經證實的傳聞、流言、誹謗乃至謊言得以迅速流傳,很多重要的議題因此失去了焦點,淪為無謂的罵戰,以致粗言髒話的漫罵取代了冷靜理性的辯論,抹黑栽贓的人身攻擊取代了就事論事的批評,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傷害和破壞已經造成。

相對於其他傳統媒體,網絡的自由度無疑是最高的,但回顧去年發生的網上爭議事件,“網絡暴力”、“網上圍觀”、“網絡霸凌”卻也成為不容忽視的負面現象。 這一現象顯然無法杜絕,但卻應獲得正確的疏導。只是,該如何為網絡構建一個更加自律的環境,讓網民加強理性,少點浮躁?該如何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大前提下, 設置起一個既不須靠法令壓制,又能讓資訊流通更加開放的監督機制,使新舊媒體可以相互激蕩,傳達更加理性、正確的訊息?

顯然,這是網絡時代里一個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兩難問題,但卻是各方不得不去關注、正視並尋求解決之道的重要事項!

舊世代
資訊失衝須留神
資深媒體人兼時政評論員林放

林放雖然是舊世代的媒體人,但是,其腳步一點都不落在新世代人之後。他很早就設立個人部落格,針對時事課題發表評論,在網絡世界已有一定的地位。

作為同時跨越平面與網絡的媒體人,林放認為不看報紙的年輕網民或新世代,面對資訊營養失衡的問題。

他認為年輕人習慣享受免費的服務,以為只要上網就能接收資訊,無須付錢買報紙就知天下事,結果令到自己的資訊營養失衡,也容易受到網絡影響。

“在資訊營養失衡的情況下,這些人就偏差的認為,新聞網站尺度較開放,主流平面媒體親政府。”

他指出,平面媒體在受到法律的限制下,為了繼續生存,還是根據道德和良知報導新聞;網絡媒體則斷章取“句”,甚至藉嘲笑平面媒體來抬高自己。

他說,一些網民視網絡上的空間是本身的一片天地和享有自主權,可以暢所欲言;他們兼任總編輯、攝影師和記者,當文字受到歡迎,就產生虛榮和傲慢的感覺。

他指出,本地中文部落客以假名或匿名發表文章,因此以不用負責任的態度撰稿,缺乏法律素養;也有者匿名留言,目的是宣傳和抹黑特定對象。

“在308政治海嘯之後,面子書和部落格分成兩大陣營,不容中立的人士發表意見,甚至把某些人標籤為某陣營的‘走狗’,讓真正想發表看法的人無心再寫。”

他認為我國在308政治海嘯之後,才出現不同陣營的人士在網絡上較勁,這是一種選戰策略,等到來屆大選結束後,網上論戰才會回歸平息。

他說,一般人發表文章是為了分享觀點,或者希望以文治國;一些人卻使用語言暴力,為特定利益人士或團體服務。

“採用骯髒手段達到政治訴求的趨勢已日增,一些網絡打手自罵自爽,發表沒有營養的文章。”

他說,言論自由猶如一把刀,可以用在正途,也可以作為武器。

雖然網絡的世界寬廣和難以管制,但是,他認為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應該扮演監督的角色。

新世代
網絡鎗手假亂真
佳禮網絡私人有限公司創辦人柳樹吉

“在網絡發表看法、留言、回應十分方便,但是在網絡上流傳散播的消息傳得快,消失得也很快。”

柳樹吉說,網民是健忘的。

詢及本地是否有集團性或計劃性通過網絡攻擊特定對象的現象,他說,這類現象在中國非常盛行,主要是在商業上,有“專業鎗手”攻擊商業對手的產品;被攻擊的一方也會聘請“專人”在網上澄清以及反擊,保護本身產品的聲譽之餘,也打擊對手。

他相信大馬的網絡世界也會步向這條路。

不過,他說,歐美國家已到了另一個層次,這些先進國家的人民很少會相信網絡謠言,或者說不會認真看待,他們看了通常都會一笑置之。

他說,先進國家的人民還是選擇相信傳統媒體所提供的資訊。

他說,在論壇上的爭辯或糾紛,有時候會延伸到真實世界,雙方會當面談判或道歉。管理員有時候需要充當“和事佬”。

“網絡上的消息雖然真假難分,但也有一套約定俗成的不成文法則,網民會通過發帖人的等級,來判斷消息的可信度。

“網民比較相信金牌會員的消息,而金牌會員為了維持本身的‘江湖地位’也不會胡亂發言;新手發言鮮少引起注意,有時甚至被資深會員教訓。”

他強調,有心人士想要在網上引起“群情洶湧”的局面,其實也不容易;網絡世界有一套辨別是非的法則,要成功散播謠言也有其局限性。

【熱點新聞:2012年年刊】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2012(1)/網暴網霸‧荼毒文化.txt · 上一次变更: 2012/01/06 14: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