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2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沉思
关丹中华中学虽然已经开学將近一年,它是教育部依照1996年教育法令批准註册,规定採用现行国中教材,必须报考SPM文凭,或其他考试,不过没有註明两个重要事实:即它是不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华文独立中学?以及能不能报考董教总属下的独中內部考试——统考?
在公眾人士的印象中,关中是仿傚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的体制申办,也採用独中统考教材,它应该是名符其实的独中,问题在于为何它不称为关丹中华独立中学,或者吉隆坡中华独中关丹分校;若有个独中“正名”地位,要考独中统考,就不会引起爭议。
如假包换私立国中
尽管关中董事长方天兴苦口婆心表明关中办学方针与路线,以独中体制为准,奈何又承认关中批文不完整,诚如前董总主席胡万鐸所谓:“批文第8条阐明,课程是国家课程,即中学综合课程(KBSM)和標准课程纲要(KSSM),也可教授国家课程以外的科目。”但没有明文规定可以考“统考”(UNE),批文中的“私立学校”,確是一所如假包换的私立国中。
关中处此“名不正,言不顺”的困境,报考统考的资格存疑。因此为了顾大局,保护统考地位及独中权益,董总不允许关中生报考统考,要求修改批文,並公开学校註册証及所有文件。
方天兴则透露,仍在跟进修改批文要求,反而邀请董总派团到校考察,才予出示有关証件。董教总经过会议討论,最终也同意由学务组组团前往了解状况。
由于关中开学了,学生正在攻读统考课程,明年招生如统考事件未明朗,將会影响报名人数。因此为了学生前途,许多政教人物及华团领袖都纷纷呼吁,让学生安心求学,准许他们报考统考,但一些明白利害关係的人士,则体谅董总的处境与苦衷,如履薄冰之上,绝不容错步。不过仍有人认为不能错过试探虚实,以身试法的机会,面对危机,整体以赴。
针对关中课题,华社的確出现两极化意见,採取什么策略与步骤应对,形成分歧,莫衷一是。
不能逼董总製造缺口
其实解铃还须繫铃人,这根本属于关中的个案,应该由关中当局解决,不能逼董总冒险开先例,制造一个缺口,让具有偏见的小拿破崙,获得吹毛求疵,见缝插针的机会,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当然,董总抱持谨慎自保的態度,是必须予以尊重与支持的,华社岂可为了一株幼苗,而断送一座森林?
董教总是领导我国华文教育的金字招牌,统考文凭是独中生出路的护身符,独中则是华教堡垒,是热爱华教、关心华教发展的华社各界人士应该全力支持与维护的珍贵文化遗產。
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统一考试委员会主任黎海洲博士说了实话,已推行40年歷史的统考属独中內部考试,超过900所大学招收独中生(意即承认统考文凭),全球200强大学(本国国立大学除外)中,超过40%有独中生就读,不过在80至90年代,曾有国中生要考独中统考遭独中工委会拒绝。
拒绝非独中生报考统考,早有前科,针对关中,哪能破例?华社必须明察前因后果,不应信口开河,指责任何一方不对或霸道,必须冷静观察关中当局如何运用智慧,克服困难。除修改批文之外,还有许多管道可循,包括要求我国首二號人物亲口表明关中学生可报考统考的承诺。
至此,华社必须拋开歧见,等待看在所谓大好国情与政治环境下,关中事件会如何“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达致突破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