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丑闻:欧洲银行的又一次劫难?

•徐 刚•

过去半年,欧洲银行业好运气似乎用尽了。2012年6月底的欧盟夏季峰会刚给欧洲银行业注入一支强心针,欧盟同意动用即将生效的欧洲稳定机制为困难银行直 接注资。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丑闻就随之而起,巴克莱银行遭重罚,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汇丰控股等欧洲主要银行纷纷涉 案。还没完,现在它们还将迎来大西洋彼岸的另一场风暴:反洗钱调查。

不断加长的丑闻名单

7月16日,刚被卷入Libor丑闻的全欧最大银行汇丰控股“未出虎口,又入狼窝”。美参议院发布报告称汇丰涉嫌“三宗罪”:帮墨西哥毒贩洗钱、协助转移 来自伊朗及叙利亚等国的可疑资金、与有“基地”组织背景的银行有业务往来。长达340页的报告令这家百年老店瘦身省钱计划大受冲击,或将面临10亿美元巨 额罚款。8月6日,英国渣打银行也卷入“洗钱门”。纽约州金融服务局称渣打银行涉嫌与伊朗机构洗黑钱活动长达十年,非法交易约6万笔,所涉金额2500亿 美元,威胁吊销其纽约州银行牌照。消息传出,渣打市值两天蒸发170亿美元,起初态度强硬的渣打不得不在一周后缴纳3.4亿美元罚款达成和解。8月1 8日,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也未能逃脱厄运,美监管当局怀疑其在2008年以前为伊朗企业洗钱。目前这一指控尚在调查之中。

美国对欧洲银行的反洗钱调查并非始于今夏。近年来,美频频挥舞制裁大棒,对欧洲银行“严查猛打”。从2009年以来,美监管机构与欧洲主要银行就非法交易 已达成多起类似和解。2009年,瑞士信贷因涉嫌向伊朗、苏丹、缅甸等国进行过高达16亿美金的转账活动遭罚5.36亿。同年,英国劳埃德TSB银行被控 伪造客户记录,让伊朗、利比亚和苏丹等国客户仍可跟美国做生意,被罚3.5亿美元。2010年,英国巴克莱银行因违反美针对古巴、伊朗、利比亚、苏丹及缅 甸政府设定的金融制裁规定被罚2.98亿美元。同年,苏格兰皇家银行被迫为“无妄之灾”买单,已并入其旗下的荷兰银行因涉及多年前帮助古巴、伊朗等黑名单 上的国家进行数十亿美元的交易而被罚5亿美元。今年6月,美司法部指控荷兰国际集团通过隐瞒交易实质等方式非法为来自古巴和伊朗的客户转移了数十亿美元资 金,罚款6.19亿美元。

从这些指控看,美国开出罚单的理由非常直白,无一不是因为跟伊朗、古巴、利比亚和苏丹等位列美制裁黑名单上的国家交易而受到惩罚。商业银行洗钱不是什么新 鲜事。逐利永远是贪婪的金融资本考虑的第一件事。在巴拿马、开曼群岛等管制薄弱的“避税天堂”,兴隆的私人银行业务往往成为黑钱流动的温床,带给银行远超 其他金融服务的利润。据美参议院的报告披露,汇丰墨西哥分行在开曼群岛的虚拟分支客户资产高达21亿美元,15%的账户根本没有客户资料。在伊朗、利比亚 和苏丹等受制裁的石油出口国,大量以美元结算的巨额交易需要一种途径使这些现金流入国际银行系统,这项业务利润之高往往令欧美银行家们趋之若鹜,甘冒重罚 风险。2004年瑞银被美国盯上,指控它有七年时间与伊朗、古巴、利比亚和南斯拉夫(2003年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这四个“流氓国家”进行交易。瑞银 在与美监管机构达成和解并支付1亿美元罚金后并没有收手,仍继续与伊朗交易到2006年底,美国的罚金差不多只是瑞银在这些交易中收益的一个零头。

美国频下狠手为哪般?

回顾历史,欧洲银行并不能算冤枉,但美国的“选择性执法”却激怒了欧洲人。欧美银行业联系密切,一体化程度甚高。为什么每次“受伤”的总是欧洲银行,美国 同行却可以置身事外,或只挨高举轻落的板子?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中尖锐指出,美国的金融系统就是建立在洗钱基础之上,美国大银行如花旗银 行、美洲银行、摩根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利润中,为黑钱秘密账号提供服务的收入占很大比例。美国彭博新闻社曾在2010年考察美国银行过去几年的交易, 指出以美联银行为首,一些美国银行对墨西哥毒贩的洗钱活动视而不见。因此,尽管美国充当反洗钱“主力军”,其道义立场却倍受质疑。美国发起的反洗钱调查并 非单从合规经营或打击犯罪的正义立场出发,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考量。

今年以来欧洲银行之所以频频遭罚,一大原因就是它们撞到了美国加强对伊朗制裁的枪口上。对伊经济和金融制裁是美在军事手段难以施展的情况下对伊施压、迫伊 让步的最重要手段。单制裁一些发展中国家企业银行难以树立美国权威,欧洲银行不幸就成了那只“儆猴”的“鸡”。美国的“恐吓”式做法正取得效果,欧洲的银 行和企业变得无所适从,同伊朗往来大量断绝,即使药品、食品等不再制裁范围之内的合法贸易也被阻断。

在美一个月内对数家英国银行开出罚单后,“阴谋论”的指责甚嚣尘上。通常此类调查中,联邦监管机构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在宣布违规的同时会公布罚金,减少银 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如未公布罚金,政府也会对罚金数额做出暗示。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对渣打银行的单边行动则打破了这种默契。在巴克莱银行和汇丰银行丑闻中憋 了一肚子火的英国人终于找到发泄口,纷纷指责美国的做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削弱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英议会财政委员会成员曼恩表示“这些都是美国 政府高层计划好的,华盛顿是在打贸易战,意图将伦敦的交易转移到纽约。这是政治攻击。”英央行行长默文•金也就美监管机构表达了不满,并支持渣打银行试图 起诉美金融服务局的举动。来自英国政界对美国反洗钱行动的反击,令这场原本监管机构与银行之间的争端有向两国政治交锋演化的趋势。

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纽约与伦敦竞争一向非常激烈。分析人士称,美国不断出手,客观上让外国银行背负了巨大的诉讼风险,逼资金投向美国起诉风险较低的银 行,这显然符合美国利益。一些美国银行将受惠于渣打、汇丰的动荡,成为新的替代选择。特别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银行业在全球业务加速收缩,美国和亚洲的 银行则是迅速跟进,欧洲人的神经无疑更加敏感。汇丰、渣打几乎可以说是英国银行业的代表,这些银行被调查,英国人大怒不足为奇。

美国底气何在?

“该死的美国人,你们以为自己是谁,要来告诉我们能不能与伊朗人打交道。”渣打银行首席财务官麦定思因为这句话成为最近曝光率最高的银行家之一,这也被美国监管当局视为对自己的明确藐视,成为渣打是个“流氓机构”的佐证。

在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大多数国家似乎习惯了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开出的各种“罚单”,自觉或不自觉地去遵守。实际上,美国频挥制裁大棒,却少有国际法 和联合国相关决议支持,大多都是其国内法律对境外实体和行为的延伸。这种明显具有域外法权性质的应用,却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全球推广开来。如不 久前通过的《201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规定同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都将被切断其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这种霸权主义和强权作风可见一斑。

但美国有这个底气。抛开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盟主”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不谈,仅从经济角度看,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独一无二。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是其全球 经济霸权的象征。就连伊朗这样的反美国家,其石油出口换来的财富,也多以美元形式,不见光地储藏在欧美等国的银行系统中。

美元的超级地位,意味着受制裁实体一旦被隔离出美国金融体系,就失去了与世界市场交易的手段和渠道,以美元形式累计的财富也会面临无法流通、套现或遭到冻 结的噩运,损失将十分巨大。对伊朗、朝鲜这些不发达国家来说,这意味着被闭锁在世界主流之外,难以享受全球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红利。对欧洲银行来说,这 意味着客户和市场将大量流失,业务规模和全球布局都将萎缩。如渣打银行,虽只有5%的利润来自美欧,绝大多数业务都在亚非和中东地区,但它每天要为全球客 户处理的交易总额高达1900亿美元,纽约分行是其重要的运转枢纽。失去美元渠道对其不啻于灾难性打击,以美元计价的贸易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对渣打在新 兴市场的业务也会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美国制裁虽是单边立法,但影响不容忽视。一旦被制裁,寻求解除制裁并非一场简单的官司。外国公司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花费高额律师费,与美政府部 门磋商或诉诸法院,三年五载也不一定能解决。对汇丰、渣打这些国际化大银行来说,这个代价付不起。所以,卷入洗钱丑闻的欧洲银行不管是否真的冤枉,都只能 选择咬牙忍下,迅速认罚和解。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90期,摘自2012年第17期《世界知识》)

登入为: admin
2012年妙文共享(4)/欧洲银行的又一次劫难?.txt · 上一次变更: 2012/10/28 15:09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