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英国共产党的兴衰

作者:王军 游楠

发布时间:2014-06-26 来源:乌有之乡

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和战争使世界各国共产党及其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正义性和必要性。

在英国这一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着致力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股力量,这就是英国共产党。[1]在其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既有过二战时期五万多党员的辉煌岁月,也曾经历过被排斥清洗的艰难时期。与其他欧洲国家共产党(如意共、法共、西共等)相比所不同的是,它从未成为一个大党。这个拥有小规模党员的政党,影响力虽然远不及英国的主流政党,但却是整个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家族不容忽视的一员,其实践活动也曾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国外部分学者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如安德鲁·索普(AndrewThorpe)在《英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1920—1945)》一文中,对英共初创25年间的党员人数统计精确到月份,并对1922—1939年的党员分布地区进行了数据统计;威利·汤普森(WillieThompson)在《古老而美好的事业:英国共产主义(1920—1991)》一书中列出了英共47年的党员人数。此外,国内部分学者在此领域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本文试图从整体性视角,对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进行数值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英共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通过对英共近百年来参加历届大选的选举业绩和党员人数变化这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剖析英共在英国国内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变化基本数据和发展阶段划分

英国共产党(大不列颠共产党,英文缩写为CPGB)于1920年成立,从最初拥有2000多名党员,到二战期间超过五万名党员,再到如今人数不到1000人,近百年来党员人数起伏跌宕的变化过程,就是英共的一部兴衰史。从表1不难看出,二战前十几年,英共党员人数处于缓慢上升状态,1942年达到峰值5.6万人。此后至今的70余年时间里,英共党员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已不足1000人。党员人数的多寡,反映了政党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政党组织力量强弱的现实写照,同时还是检验政党合法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搜集了英共迄今93年历史中(1920—2013年)69个年份的党员人数数据,其中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60年代的数据较为完整,其他年代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数据缺失共计24个,其中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缺失较多,分别为9个和8个。图1一目了然地展示出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变化的趋势:1920—1945年间,党员人数持续增加,尤其在二战期间增长幅度最大。二战后至1991年的近50年间,党员人数呈逐渐下降趋势。自1992年至今,党员人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据此,我们将英共近百年的发展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表1 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变化情况一览表

年份

党员人数()

年份

党员人数()

年份

党员人数()

1920

4000

1948

43000

1974

28378

1921

2500

1950

38853

1975

28529

1922

5116

1952

35124

1976

26242

1924

4000

1953

35054

1977

25293

1925

5000

1955

32681

1979

20599

1926

10730

1956

33095

1981

18458

1927

7377

1957

26742

1983

15691

1929

3200

1958

24670

1985

12711

1930

2555

1959

25313

1986

11000

1931

6279

1960

26052

1987

9000

1932

5600

1961

27541

1988

8546

1934

5800

1962

32492

1989

7615

1935

7700

1963

33008

1991

4742

1936

11500

1964

34281

1993

1234

1937

12250

1965

33734

2004

811

1938

15570

1966

32243

2005

852

1939

17756

1967

32916

2006

916

1941

22738

1968

32081

2007

930

1942

56000

1969

30607

2008

968

1943

55138

1970

29356

2009

955

1945

45435

1971

28803

2010

931

1946

42123

1972

28505

2011

910

1947

38579

1973

29943

2012

921

数据来源: 1920—1921年党员数据来自: Willie Thompson,The Good Old Cause : British Communism,1920-1991,Pluto Press,1998,p.218; 1922—1943年党员数据来自: Henry Pelling,The British Communist Party : a Historical Profile,Macmillan Company,1958,pp.192 – 193; 1945—1993年党员数据来自: Martin J. Bull and Paul Heywood ( ed.) ,West European Communist Parties after the Revolutions of 1989,St. Martins Press,1994,pp. 149 – 150; 2004—2012年党员数据源自: http: / /en.wikipedia.org /wiki /Communist_Party_of_Britain。

图1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变化图

第一阶段(1920—1945年):由缓慢增长到发展高峰,英共组织发展的黄金时期。与许多其他欧洲共产主义政党一样,英共也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不久建立起来的。1920年7月31日,由社会党、社会主义工党中的共产主义统一小组及南威尔士共产主义协会等组织的152名代表在伦敦召开会议,建立了英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五年中,党员人数保持在3000—5000人。[3]自1926—1936年,党员人数有所波动,上下波动最大幅度达到8000多人。到1938年时,党员人数发展到了15570人。二战期间,党员人数增速较快。在1945年大选中,甚至有两名党员进入下议院。这一时期,在世界共产党蓬勃发展的潮流中,英共也处于组织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阶段(1945—1991年):从初步衰落到最终分裂,英共遭受重创。二战后,重新掌权的工党政府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反苏反共。1948年3月,工党政府开展文官“纯洁运动”,共产党员被清除出政府机构。[4]英共与工党、工会的统一战线逐渐遭到破坏。在这种背景下,英共遭受一系列打击。1950年,党员人数减少至38853人。1956年,受“苏共二十大”、“匈牙利事件”和“波兹南事件”等的影响,英共党内思想发生了混乱,党员纷纷退党,损失了大约1/5的党员。

1968—1988年间发生的三次分裂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均对英共造成重大打击,英国国内各种反共力量通过媒体制造解散共产党的舆论。1990年1月,尼娜·坦普尔当选为英共总书记后,英共抛弃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并于1991年召开的英共43大上改旗易帜,更名为“民主左翼”。至此,以CPGB为主体的英共,由于CPGB的改旗易帜而面临重大抉择。

第三阶段(1991年至今):组织规模保持稳定的较低水平。CPGB的改旗易帜,为英国共产党(CPB)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该党吸纳了“共产主义工会分子”(前《晨星报》支持者)和“共产主义联络处”(前亲苏派的剩余者)等团体的成员,成为英共的衣钵继承者。[5]此后,英共不断进行政策调整,目前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许多老党员的去世,剩下的党员多数比较年轻,人数不到1000人,组织规模在较低水平上保持着相对稳定。[6]

  二、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

英共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是坎坷的,影响英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英共的自身建设、理论政策以及国际重大历史事件促使英共党员人数上升,组织规模得以扩大。

早期英共党员人数的持续上涨,主要归因于其在自身建设、理论政策以及实践活动方面的努力。英共早在三大上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共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平等的共产主义共和国”[7];与此同时,英共创办了《共产主义评论》,加强理论建设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四大和五大上,英共将原来的中央执委会改成党代会来统一选举最有能力的领导机构,从而解决党的组织问题。二战期间,英共又不断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参加。

英共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也是颇有成效的。早期英共就与工党左翼及其劳工运动建立了统一战线。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与英共相对应的文化观念与民族文化就是同盟军,建立统一战线增强了其战斗性,对组织规模扩大的作用不能忽视。这一政策指导着英共进行积极的实践活动。二战前,英共积极参与并领导工人罢工运动。例如,1921—1922年,英共领导工人进行削减工资运动。在1926年震撼人心的大罢工运动中,英共的表现十分突出,为党赢得了声誉,党员人数激增至10730人。同时,英共还开展反帝、反种族歧视以及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在1928年4月,英共召开第一次失业者全国代表会议,明确制定与失业作斗争的政策。

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英共的组织发展提供了机遇。二战前,英共党员人数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其在西班牙内战中的积极行为。[8]在西班牙内战期间(1936—1939年),英共参与支持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运动,除积极募集资金、捐送物品外,还进行医疗救助,组织大量志愿者参加国际纵队。在两年半的战斗中,共有526人牺牲,其中一半为英共党员。英共中央的报告称这场可歌可泣的斗争是“英共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9]。英共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表现,为其组织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战爆发后,英共执行“两条路线作战”的方针,即在国内反对执行绥靖主义的政策,在国际上反对法西斯主义,并号召英国人民积极参战。1941年7月,英共发表《人民战胜法西斯主义》的宣言,声称支持政府反对希特勒的一切战争措施。英共本身所表现的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吸引着人们加入。因此,党的威信有很大提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从1939年开始,英共党员人数增速明显。

另一方面,组织分裂、党的建设方面的失误以及众多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英共党员人数自二战后开始持续下降,最终萎缩为不到1000人的小党。

第一,组织分裂是导致英共党员人数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1968—1988年间发生的三次分裂严重削弱了英共的实力。第一次分裂发生于1968年4月,中苏论战导致英共内部出现意见分歧。英共执委会委员瑞格·伯奇因反对英共的亲苏反华政策而另建“英国共产党(马列)”;第二次分裂发生于1977年,英共党内因“布拉格之春”和苏军入侵捷克事件而产生分歧,锡德·弗伦奇另立“新英国共产党(NCPB)”;第三次分裂发生于1988年。由于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使英共党内矛盾再次激化,并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以《今日马克思主义》主编马丁·雅克为首的“多数派”和以《晨星报》主编托尼·蔡特为首的“少数派”。1988年4月,全国执委会委员希克斯在伦敦召集少数派成立“英国共产党(CPB)”。“像马克思主义政治组织中的许多分裂一样,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分裂也如同幽灵间的战争”[10],三次分裂最终致使英共党员人数只剩下8546人,此后,英共再也无力恢复昔日的辉煌。

第二,党内民主建设上的失误导致英共党员人数减少。长期以来,英共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党员干部采取开除或撤职的措施,而且,英共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实际上以完全不民主的方式进行工作,极少受到反对”[11],这样的方式损坏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效力,只能导致党员的损失。正如拉斐尔·塞缪尔所嘲讽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党内得到了严格实行,它不仅被用来开除个别的持不同政见者,而且,在伦敦和兰开夏还被用来解散整个区的党组织。”[12]

第三,英共党员人数减少还与众多国内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英国实行的简单多数选举制度以及两党制,均有利于两大主流政党,而对于像英共这样的组织规模较小、竞选资金募集困难、选举手段有限的众多小党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二战以后,英共长期被排斥在议会之外,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与此同时,两大政党的挤压,也大大缩小了英共的生存选择空间。例如,工党主张实行缓和、妥协和改良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劳工,致使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即有工党就已经足够了,英共没有必要存在了。[13]再如,1979年大选之后,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这“并不仅仅是将选举钟摆摆向了保守党,而是发生了真正的变化”[14]。撒切尔夫人任职期间,推行“去工业化”改革,使得工人阶级的群众基础变小,阶级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从而对英共造成沉重打击。[15]

此外,英国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文化,也对英共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奉行新教的英国,共产主义简直就是一种异端邪说。与此同时,大不列颠民族向来是推崇实用和妥协精神的,渐进的、务实的文化氛围,致使人们比较重视传统,反对激进思想。“英国人们从来没有革命的情绪。政党的历史的所有荒谬之处就在于这个方面,它是一个在非革命环境下偏偏要进行革命的政党。这其实就是缺乏紧迫感,今天的共产主义运动一点儿也没有这样的紧迫感。”[16]

第四,英共党员人数减少还由于受到众多国际因素的影响。共产国际常常将一系列政策强加于各国共产党。二战前,共产国际奉行“阶级对抗阶级”的左倾路线,在英共党内产生激烈争论;1939年,英共提出“两条路线作战”方针,而共产国际的指示却导致英共陷于党内斗争,埋下了组织分裂的祸根。1943年6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英共则继续受到苏共的牵制。就像亨利·佩林所说的:“党员人数的变化明显地依靠于苏联在国内军事和外交领域的行为,而不是与英国本身的社会现实直接相关。”[17]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动荡、分化始终在影响着英共的发展,加剧了其衰退的进程。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波匈事件均在英共党内激起了千层浪,党内知识分子与英共中央就如何处理与苏共的统一战线问题产生了巨大分歧,最终导致大批党员退党。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战直至中苏交恶、苏军入侵捷克、中苏边界冲突,70年代苏军入侵阿富汗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损害了英共党员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形象,致使部分党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1989年前后的苏东剧变,致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直接加速了英共(CPGB)走向终结的进程。

此外,全球化也是导致共产党影响力出现持续衰退的重要诱因。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所营造的整个欧洲的政治文化氛围使得西方选民表现出政治冷淡的情绪,极大地削弱了英共的阶级基础。另外,新兴的中间阶层往往支持新社会运动,主要是以环境运动为主,“不仅一批英共党员和原来支持英共的选民投奔,而且英共在社会民主党化时,也表现出来浓厚的绿党化倾向”[18]。

  三、英共选举业绩与党员人数变化的相关性

政党组织规模是研究政党合法性的一个重要变量,政党在大选中所获选票的多寡代表了政党受民众认同的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党的相对影响。自英共成立至今,英国共举行了24次大选,英共参加了全部大选,但整体的选举业绩不佳,得票率从未超过0.5%。英共参加大选所得票数经历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过程:1922年,英共获得3万多张选票;1945年,获得97945张选票;到19世纪80年代后期,只有1万多张选票,而在最近的2010年大选中,获得947张选票(见表2)。

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的变化与大选票数起伏变化相似(见图2),当党员人数多时,大选所得票数也较多;当党员人数减少时,大选所得票数也相应减少。尤其是在二战后,两者变化趋势的吻合度较高,甚至在1974年后,党员人数和大选所得票数的折线几乎平行。而在2005年之后,两者更是重合在一起。

表2 党员人数变化与历届大选所得选票数和得票率一览表

年份

党员人数()

选票数()

得票率(%)

1922

5116

30684

0.2

1923

34258

0.2

1924

4000

51176

0.2

1929

3200

47554

0.2

1931

6279

69692

0.3

1935

7700

27177

0.1

1945

4543

97945

0.4

1950

38853

91765

0.3

1951

21640

0.08

1955

32681

33144

0.1

1959

25313

30896

0.1

1964

34281

46442

0.2

1966

32243

62092

0.2

1970

29356

37970

0.1

1974.2

32743

0.1

1974.10

28378

17426

0.1

1979

20599

16858

0.1

1983

15691

11606

0.0

1987

9000

6078

0.0

1992

603

0.0

1997

639

0.0

2001

1003

0.0

2005

852

1124

0.0

2010

931

947

0.0

数据来源: http: / /enwikipedia.org /wiki /United _Kingdom_general_election。

图2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变化和大选所得票数关系图

由于近百年来英共的大选得票率始终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将得票率作为控制变量,对研究英共党员人数的变化和选票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两者相关性系数r为0.546,而显著性检验结果的p值为0.023。[19]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得知,英共在二战后党员人数及大选票数的变化趋势相对战前更加一致。因此,通过SPSS软件的操作检验,得出了二战后英共党员人数的变化与大选票数相关性系数为0.857,这表明二战后时期,两者显著相关。

  四、结语

一定规模党员人数的存在,是政党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而政党组织规模的大小则是衡量政党组织力量和合法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英国这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的党员人数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其政治功能的发挥。

纵观英国共产党从CPGB到CPB至今近100年间党员人数变化的历史,不难发现,与英国国内主流政党以及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家族中的大党相比,英共的组织规模相对较小,组织力量也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相对薄弱。组织分裂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核心原因之一,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进行深刻总结的。如今的英共,仍然处于“选票减少、基层组织萎缩和经费不足等”困难局面中,[20]很难“实行大规模的群众动员”,政党功能也面临丧失的危险。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英共毕竟是英国国内众多政党中的一员,是英国近百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40余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中的一员,与其他政党一起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英共还是拥有160多年历史的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近百年来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和战争已经显示出它所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要性”[21]。英共历史小组召集人格雷厄姆·史蒂文森认为,当前英共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它与大众工会组织的紧密联系,这使得英共在国际上受到尊敬。[22]

总之,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折射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发展现状的一个侧面,作为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中的一员,英共下一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注释:

[1]本文中的英国共产党是指1920—1991年间的大不列颠共产党(CPGB),及其后宣称继承英共衣钵的不列颠共产党(CPB)。

[2]如向文华在《西欧国家共产党的边缘化:数据分析》中记录了英共1945—1993年间的党员人数;商文斌在《战后英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衰退成因研究》中提供了1945—1987年党员人数及1945—1974年间大选所得选票的变化情况。

[3] Andrew Thorpe,“The Membership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Great Britain,1920 – 1945”, in The HistoricalJournal,2000,43( 3) ,p. 780.

[4]李世安《艾德礼政府和1951 年英国大选》,载于《史学集刊》2002 年第4 期。

[5]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History Section,from http: / /www. marxists. org /history /international /comintern /sections /britain /history.

[6][22]来自笔者与英共历史小组召集人格雷厄姆·史蒂

文森( Graham Stevenson) 2013 年6 月1 日电子邮件中的内容。

[7] James Klugman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Great Britain : Formative and Early Years 1919 -1924 ( Vol. 1) ,London,1968,p.39.

[8] 徐源《统一战线是英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吗?》,载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 年第2 期。

[9]帅能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第207 页。

[10][12][16][英]拉斐尔·塞缪尔《英国共产主义的失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年版第161 页,第162 页,第42 页。

[11]参见[美]戴维·奥尔布赖特《西欧共产主义和政治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317 页。

[13]Keith Laybourn,Marxism in Britain Dissent,Decline and Re-emergence 1945 – 2000,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6,p. 12.

[14]Francis Beckett,Enemy Within :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Communist Party,London: John Murray,1995,p. 158.

[15]江意《年轻人不交党费不入党》,载于《世界博览》2012 年第17 期。

[17]Henry Pelling, The British Communist Party : A Historical Profile,The Macmillan Company,1958.

[18]商文斌《战后英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衰退成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143—144 页。

[19]r越接近于1 代表相关性越大,p 值越接近于0 且小于0. 05 即为显著。

[20]王长勇《在困境中探索发展道路的西欧共产党》,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 年第3 期。

[21]Short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1985 – :Dissolution, Re-establishment, Renewal, see http: / /www.communist-party. org. uk.

    原标题《近百年来英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责任编辑: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