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巫统大会老调重弹

《星洲日報》2013-12-07 09:57

大马在2013年贪污印象指数(CPI)排名53、在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排名52,以及东海岸发生大水灾,这些事情都落在巫统大会期间,也不能说和巫统没有关系。

众所周知,政府的政策源自巫统,巫统领导人也主导政府行政,各重要领域的改革要看巫统的立场与态度。

譬如,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在2010年的巫统大会上宣布,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考生必须考获历史科目及格,才能够取得SPM文凭;推行和废除英文教数理政策,也是巫统领袖的决定。

如果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各种国际排名将无法跃进,水灾等老问题也会周而复始,但令人失望的是,这次巫统大会又是老调重弹(强调援助土著),没有新的思维,以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为甚么政府花了那么多的资源肃贪,只进步一个名次?为何学生的阅读、科学能力退步,还远远不如越南?为何拨出那么多款项推行防洪工程,水灾却一年比一年严重?

人们希望听到巫统领袖和代表针对这些课题,提出看法,如何提升国家和年轻一代的竞争力?怎样改进行政效率?不要只满足於逐年下滑的中等水平。

虽然纳吉的主席演词没有太多篇幅放在土著经济议程,不过这却是慕尤丁和凯里的演词焦点,特别是近年来表现开明的凯里,指责非土著企业歧视土著专业人士。此外,一些代表在辩论时,提出种族性主张,比如大山脚区部主席幕沙建议以一个马来族取代一个马来西亚理念。

生意人是最务实的,不理政治,任何肤色的专业人士只要有能力,就一定会获得重用。马来族群是国内最大的市场,如果马来专才能够协助公司开拓马来市场,私人公司岂会排斥,伤害自己的利益?

在全球化时代,还强调肤色和种族固打是落伍的思维,政府和政党人士应该以绩效为先,不分种族扶贫、接纳人才;若干预私人界聘请员工的政策,是开倒车之举。

公共和私人领域都应该奉行绩效,如果华裔公务员马来文差、没有能力,怎能要求升级?全面提高教育素质,才是解决人才短缺的方案。

巫统应该研究为甚么新经济政策推行43年,强化土著经济的议程仍然未达标,是执行问题,还是价值观问题?如果不找出问题的症结,继续在这个课题上兜兜转转,将使国家忽略其他重大的课题。

没有人反对扶助落後的同胞,但方法必须正确。现在政府正致力改善财务状况,不能奏效的扶持计划,可能提高财政赤字。

政党也不应把援助土著的课题和提高人民竞争力的议题分割开来,年轻人缺乏竞争力是因为受到娇宠;坐惯轮椅的青年,如何和外国青年竞跑?

纳吉提出了巫统转型的5个方案,包括强化马来人和土著的经济地位、强化党的干训以及设定巫统的关键绩效指标,这些更多是放眼下一届全国大选。

巫统作为国阵的主干,不应只是关注小范围的课题,应扩大视野,也关心国家的管理。

譬如,凯里身为内阁成员,不应只是批评国能太过注重盈利,他应该提出如何降低财政赤字,以免政府为了加速削减津贴,打击到中低收入者。

凯里针对内阁批准调涨电费15%,在内阁外抨击国能,让人觉得搔不到痒处,就好像巫统是政府成员,如果土著议程不达标,就应该自我检讨,不能把政府相关公司拖下水。

现在距离2020年只有6年的时间,若政党人士继续零和游戏,国家将迷失方向。

执政党应有更崇高的理念,正如南非一代伟人曼德拉毕生反种族主义,得到世人的敬仰;种族主义是国家团结的障碍,是时候将之埋葬。

(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