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3-12-17 08:54
“贪”又再一次入选马来西亚十大候选年度汉字,由此可见人们对贪污现象之“印象深刻”,事实上,贪污毒瘤已经危害经济体质,难以革除。
专责肃贪及实施廉政的首相署部长刘胜权在上个月中宣布新的肃贪策略,即逐步推行各部门机构的廉正改革计划,有关部门必须公布所有采购项目,以杜绝贪污滥权风气;同时,政府将在明年3月向国会提呈提升反贪污委员会地位的建议。
这项宣布没有引起民众的关注,因为大家都知道反贪工作不是耍一些花招,须在本质上解决问题。
全球金融廉正机构(GFI)日前公布的报告估计,大马在2011年出现1千738亿4千万令吉的非法资金外流,在全球排名第四。这样的报告不会让民间感到意外,只有官方不予承认。
这不是第一次我国排在前列,2009年大马的黑钱外流数额是1千500亿令吉,全球第四;2010年是1千963亿5千900万令吉,全球第二。
和以往一样,刘胜权的解释是只有20%或大约347亿6千万令吉涉及外劳非法汇款、犯罪及贪污行径,80%黑钱外流与贸易行为有关,包括贸易错误报价或转让定价。
这样的说法出现了几个疑问:第一,为何连续3年黑钱外流排在前列,政府不采取行动遏止贸易欺诈行径?须知,少报或虚报贸易,及通过第三方国家出口,会让国家损失大笔关税,政府单位毫不紧张,反映责任感低落。
其次,难道只有大马才出现此贸易虚报报价,其他国家都没有这种问题?以人口而言,大马黑钱外流排在俄罗斯、中国及印度之後,显示事情并不简单,因为这3国都是贪污严重的国家。
第三,既然有人通过非法途径汇款,为何不检控相关人士?根据报导,一名丹斯里大亨涉嫌通过钱币兑换商非法汇款到海外,被国家银行罚款接近2亿令吉,而逃过牢狱之灾;罚款2亿,意味非法汇款的款额是天文数字,国家银行如此“宽宏大量”,其他人也就有恃无恐。
政治人物非法汇款是不是都获得宽容?比如森美兰大臣莫哈未山通过钱币兑换商汇出1千万令吉到国外。
如此惊人的非法资金外流若没有受到遏止,长久下去,国家经济将日渐衰弱,就好像人体流失血液一样。
国家有可观的油钱收益,但是外流的资金却是天文数字,除了1千738亿令吉的黑钱外流外,外劳汇款在过去3年也翻倍,2009年是100亿令吉,2012年增至200亿令吉,这对国家经济是一大威胁。
只有遏止贪污才能保证国家成为高收入国,而这需要实质的行动。对於肃贪,有太多虚招了,譬如制定反贪的关键积效指标(KPI)、成立监督委员会监督5亿以上的工程及设立各种廉正委员会,但正如马哈迪所说的现在的贪污更加严重。
如果政府继续自我开脱、不面对现实,以为推行廉正改革计划、增加反贪污委员会人力等等,就可以改善贪污的排名,是在自欺欺人。
数度展延的新廉航终站地面龟裂、沙登医院天花板多次坍塌,残酷的告诉大家国家情况不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国家需要的是对症下药的实际行动,比如改善政府财务状况,应该从减少开销和遏止舞弊下手,一味削减津贴,只会让“行政开销”变成恐龙,而人民的消费能力则日益萎缩。
肃贪不是玩花样,政治领袖几时才懂?
(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