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反思505:誰主宰國家的命運?

《星洲日报》2014-05-06 09:15

很多人指行動黨流年不利,武吉牛汝莪國會議員卡巴星及安順國會議員謝昂憑先後逝世、武吉阿瑟區州議員黃和聯病重,但流年不利的恐怕不只是行動黨,還包括國家。

不錯,在伊斯蘭刑事法課題的衝擊下,行動黨將面對艱辛的補選、華裔信心的考驗。行動黨在505大選取得有史以來最佳成績,高處不勝寒,若處理不當,可能從高峰跌下。不過,武吉牛汝莪及安順補選也將激化政治氛圍,讓伊刑法問題更難以處理,最終傷害到國家和人民。

武吉牛汝莪的華裔選民佔74.50%,若由卡巴星的三兒子蘭卡巴星披甲上陣,再加上行動黨的基本票,還是可以保住這個議席。然而,安順是混合選區,華裔選民佔41.93%,假如流失華裔票,民聯內部問題再挫低馬來票(行動黨和伊斯蘭黨關係出現裂痕,伊黨可能不會全力助選),所以民政黨絕對有機會一雪前恥。

這兩個補選將可以清楚看出伊刑法對華裔選民的影響層面,因此巫統不會放過這個測試的機會。而其他國陣成員黨也看到補選能夠進一步分化和打擊政敵,所以政黨領袖對處理伊刑法議題,有更多的政治考量,也可能分不清緩急輕重。

在國家面對諸多問題的時刻,還夾雜伊刑法和補選,加劇泛政治化現象,所以你怎能說是只有行動黨流年不利?

其實,伊刑法課題講到明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雖然伊黨由始至終沒有放棄伊斯蘭國目標,過去也積極推動落實伊刑法,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沒有獲得前首相馬哈迪的支持,就只能擱下。

現在巫統的態度從反對變成沒有拒絕,首相署部長加米基爾日前宣佈,中央政府與丹州政府聯合成立技術委員會,探討伊刑法的技術問題和協調工作。巫統控制88個國會議席,沒有巫統的支持,伊黨絕對沒有戲唱;既然一個巴掌變成兩個巴掌,伊刑法的落實就變得不再是空中樓閣。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一些國陣成員黨還說,巫統還未對伊刑法表明立場。巫統在4月25日舉行最高理事會會議,會後納吉說,巫統最高理事會支持他發表的“中央政府不曾拒絕伊刑法”的言論。27日,副首相慕尤丁特地前往伊黨長老協商理事會主席聶阿茲在哥打峇魯的住家,2人閉門會談近半小時;聶阿茲在29日指出,爭取在丹州落實伊刑法取得正面的進展,好消息陸續傳來,令他心情愉快。

連開明的巫青團團長凱里也表示,巫青團針對伊刑法的立場及觀點,與巫統的觀點沒有差別。

這就是巫統的立場,如果連首相署部長都無法代表政府,被選為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大馬伊斯蘭發展局(JAKIM)還無法說明政府涉入的程度,不知道還要怎樣的證據?

伊刑法課題已經進入探討落實的階段,巫統可能採取拖延策略,但是政府的配合態度,將讓保守的聲音成為主流,政治壓力非常可能造成“假戲真做”,所以非穆斯林及東馬政黨必須聯合起來加以遏止,而不是繼續沉溺於口水戰、互相推卸責任,若動搖了世俗國體制,全部都是歷史的罪人。

505已一週年,政治人物還是熱衷於政治遊戲,不理會新聞自由排名創新低等國家問題,這將加劇國家的困境。修補因為MH370事件受創的國家形象遠比伊刑法重要,何時才能看到政府成立聯合委員會緊急處理,這證明政治人物的視野窄小。

反思505,最重要的是去政治化,不要再任由國家被政治人物牽著鼻子走,人民應該站起來告訴他們:我們的命運由我們主宰。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武吉牛汝莪補選】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丹州欲落實伊刑法】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後505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星洲日报》2014-05-06 07:26

國家陷入多事之秋,如果不是媒體上出現反思505的文章和報導,很多人也許都忘了,第十三屆大選舉行至今,轉眼已經一週年了。

505大選是場驚心動魄的過程,民聯贏了多數票,國陣卻贏了多數議席。跟著,民聯在全國各地發動了一連串的示威活動,抗議“選舉不公”。隨後發生的各種抗議活動,此起彼落,示威抗議變成了一種常態,朝野之間的政治對峙,更是有增無減。

改變,本是505大選的主軸,人民通過了選票,強化了反對黨的勢力,也宣示一個人民力量時代的到來。但驀然回首,我們是感慨嘆息如昔,還是看到了改變,看到了希望和未來?

回看過去一年來這個國家已發生的種種事件,我們會不禁感慨萬千:“阿拉”字眼爭議引發的扣押馬來文聖經風波、改教導致父母離異引發孩子撫養權的爭執、伊斯蘭黨欲在國會提呈丹州落實伊斯蘭刑事法的爭議,以及檳州首長更換官車、雪州大幅提昇州議員薪酬和加影補選所引發的爭論等等,無一不挑起了激烈的爭辯,也考驗了人民的理智和容忍度。

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這一連串鬧得沸沸揚揚的爭議聲中,我們是讓真理愈辯愈明瞭,還是愈辯愈胡塗了?

很遺憾的是,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情況是,涉及爭辯的各方,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依附著自己所支持的一方人雲亦雲,不是堅持“非黑即白”的二元論述,就是以“陰謀論”互套對方,結果造成很多事件的是非曲直,不是根據是非觀念來作出論斷,而是沿著黨派的界線來劃分,同時把所有的錯誤和責任都推卸給對方。

蘇祿恐怖分子入侵沙巴、馬航MH370客機失蹤及仙本那度假村遊客遭綁架案,是過去一年來最震撼國人的三大事件,蘇祿恐怖分子入侵和仙本那遊客被綁這兩事件都暴露了我國在海防線上的重大弱點,馬航MH370客機失蹤案則揭發了國家在保安、危機處理及應變能力方面的種種紕漏。我國的國際形象已因這連串過失而蒙受難以彌補的傷害和損失,但誰應為這些嚴重的人為疏漏負責?為甚麼沒有任何官員為這一連串的失誤而引咎辭職?

大選過後最令升斗小民憂慮的切身問題,是百物騰漲帶來的生活壓力,政府一方面批准水電費調漲,一方面減少津貼,並計劃在明年4月實施消費稅,其所帶來的衝擊和連鎖反應,乃是立竿見影的,老百姓再怎樣安於天命,也難免心生不滿。如何增加人民的收入,如何建立更大的社會安全網,以減少這一波通膨給底層人民造成的壓力,是政府未來必須正視並努力一個方面。

(星洲日報/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