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国内 2013-03-09 18:41
聶阿茲(右一)准備為2頭“伊斯蘭黨醒獅"點睛。(圖:星洲日報)
(吉兰丹•哥打峇鲁9日讯)吉兰丹州务大臣拿督聂阿兹昨晚正式宣布,首府哥打峇鲁市内的哥本苏丹路成为州内有史以来第一个“唐人街",希望藉此稳住州内华人选票,迎接大选!
大臣此举似乎也有意冲淡去年发生的理发和男背女等罚款风波的冲击,避免州内盘底最大的华人选票仓即哥打峇鲁受到影响。
州政府在2周前宣布“唐人街"消息後,昨晚也第一次由大臣念出该区正名:“Haji Cheng Ho Kota Bharu ChinaTown",意即“哥打峇鲁哈芝郑和唐人街"。
郑和为中国明代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七下西洋时,曾经在吉兰丹上岸,被聂阿兹形容为华人和穆斯林的和谐典范。
伊党理念没种族歧视
聂阿兹出席由丹州地方政府、旅游及文化委员会主席拿督达基尤丁,联合哥打拉玛州议员拿督陈升顿服务中心举办的“哥本苏丹唐人街牌楼推展庆典"时,重申伊斯兰党丹州政府20多年前推出的“与伊斯兰共同发展"的政策理念,实施以来,不曾有过种族歧视。
地方政府昨晚关闭哥本苏丹路举行上述庆典,并以一连串的华、巫、印、泰文化大汇演,吸引上万市民捧场。
反对民族主义分子
大臣强调,在伊斯兰教义里,歧视其它种族是不被允许的,相反的会突出多元民族的多元性,这种社会形态,就像菜肴丰富的一餐,令人开胃,也像花团锦簇,自然有花香。
不过,他也极度不赞成那些高喊民族主义口号的人,因为这些举动只会造成分裂。
“华人的特色是很会经商,华人甚至主宰了商界,这是值得其他种族学习的。"
他也说,伊斯兰教义不强迫他人改信伊斯兰,而在丹州,华人早在11世纪就踏足此地,尤其是沿河地带有不少华人聚落,而华人与当地巫裔及泰裔生活在一起,接受了当地生活文化,这是丹州没有种族隔阂的主要因素。
丹513没发生流血事件
所谓的“cina kampung"和“cina kelantan"文化,他认为恰好是这种和谐氛围的写照,而且,当513流血事件爆发时,当时的丹大臣拿督阿斯里马上召集所有村长,一再交待不能让丹州发生种族冲突,以确保丹州华人不受到伤害。
结果,513时期,吉兰丹不流一滴血。
聂阿兹说,他上任时第一次到外国访问并没有去麦加,而是去了中国,这也是後来他主张在州内兴建中国风设计的“北京清真寺"。
全国首两头伊党醒狮亮相
全国首两头“伊斯兰党醒狮"正式曝光!
这两头由吉兰丹威扬文化体育会龙狮团推出的“Singa PAS",在狮背有伊党的党徽,狮身雪白绒毛里闪著发亮绿色晶片,引起瞩目。
聂阿兹和陈升顿为双狮点睛後,为唐人街牌楼的设计图主持推介。
另外,丹州政府也表扬丹州华社3名有功人士,即吉兰丹中华大会堂会长兼华总副会长黄保俊、吉兰丹中华总商会会长吴智儒,以及陈升顿服务中心前任主席李海洲。
【大事件:谁主布城?】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