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2-05-08 09:09
法國變天,左派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當選總統,希臘執政聯盟的兩大黨也在國會選舉中蒙受重挫,這讓大馬執政黨領袖惴惴不安。
擔憂來自兩方面,一、法希選舉結果,或導致歐洲債務危機惡化,衝擊國家經濟,不利選舉。亞股大跌,正反映恐慌的情緒。
其次是激發反對黨鬥志,民聯有權勢外國朋友增加了。
面對428集會的衝擊,大選是否會在7月19日的齋戒月來臨之前舉行?我想巫統領袖心中也七上八下、舉棋不定。
儘管根據評估428集會未動搖國陣的支持率,《經濟學人》也認為428集會的政治衝擊比709集會小,但是6、7月大選,民眾仍然對428暴力行徑印象深刻,難免會有情緒票;此外,巫統也希望雪州議會選舉和全國大選同步舉行。
但是,若大選拖至9月,又擔心歐元區生變,恐夜長夢多。
對於如何應對與化解“後428政治效應”,可看出巫統黨內保守人士正致力爭取話語權,採取強硬行動逐漸成了主調。
3位前全國總警長韓聶夫、拉欣諾及慕沙哈山認同首相納吉的說法,指有特定組織策劃攻佔獨立廣場、意圖推翻政府;這非常罕見,然而前首相敦馬哈迪的談話,更能反映他們對轉型計劃的擔憂。
馬哈迪擔心,政府廢除內安法令,並強調不會因政治理念不同而扣留反對黨人士,將讓馬共死灰復燃;若恐怖分子成立政黨,執法單位也將束手無策。
內安法令等過時法律是舊政治人物捍衛權位,甚至是民族特權的工具,納吉的改革開放,看似壯大反對勢力,讓他們坐立不安。
其實,轉型計劃符合世界民主趨勢,只是改革的步伐不快、有太多牽絆,以致和公民社會的期望有一段距離;這不是改革計劃的錯,而是體制內的沉痾問題。
馬哈迪的談話似是而非,他指前馬共領袖陳平可能重返大馬,成立政黨並贏得選舉,國內已沒有內安法令可對付馬共。
陳平已經88歲,健康不好,也不獲准回國,如何組織政黨?而且是否批准前馬共成立政黨,權力還在內政部手中,挑戰社團法令並不容易。
馬哈迪試圖用恐怖分子攻擊軍警、搶奪武器等事件的“恐懼感”,來拉攏“志同道合者”。
馬哈迪藉與公務員會面的場合,發表暗喻的談話,這會不會成為轉型計劃停頓或變調的轉捩點?
如果巫統立場轉向強硬,最高興的是反對黨,因為巫統採取防衛策略、鞏固基本盤,就會前功盡棄,失掉中間選民。
大馬政治一波三折,好戲還在後頭!
(星洲日報/一心不亂‧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