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琼润:从关中事件看独中教育实质

《星洲日报》2012-08-28 08:45

万众期待的关丹中华中学,在520大集会後不久获得批准开办。由於批文内容,究竟是何种类型华校,引起华社的猜疑和争论。沸沸扬扬的论点,把问题主要焦点转移,越来越失控。这里笔者想从教育观点来讨论此问题。

笔者在董总义务服务的30多年期间,从未听说过董总反对独中学生应付两种或多种考试。教育工作者一向都赞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办学。我国的独中,办学方式“百花齐放",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母语教育为本,承传优良中华文化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基於国情及国际需要,在课程编排上,都采用“三语并重"的做法,华,巫,英占了周总节数的三分一强。其他的科目,都以最有效的母语教。考试以统考为主,其他考试为辅的办学方针。

1973年,董教总发布了“华文独中建议书",确立独中的6年学制。随著知识,科技与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2005年,董教总推出独中“教育改革纲领",更具体及全面地确立独中6年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倡“全人教育"理念,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成人成才",掌握信息科技与东西方文明精华,奠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这样的华文独中实质上是实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这也符合欧美学校,把应试制改成注重培训中学生“核心技能"(包括生活及学习技能)的教育。

为了要灌输“成人成才"理念,独中在每周40多节的正课安排,费尽心机,下午时间,进行额外的辅导与辅助等的课程与活动。为了要应付统考,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大,如果还要应付多一种考试,那里有时间去体现“全人教育"理念。我们不否认,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应付一种以上的考试无问题,但这类学生在独中,到底占了多少百分比?

如果一间独中,硬性规定学生必需参加政府考试及统考,在课程的安排上,有必要将政府考试的课程安置在正课内。师资也得聘请能充份掌握马来文的老师来教课,这类老师不一定能胜任教独中课程,反之亦然。这将增加办学经费。能充份掌握双语教学的老师毕竟是难求。每周的正课节数有限,安排政府考试,统考两种科目,煞费周章。“成才"与“成人"教育很难兼顾。

华文独中可贵之处,在於董事部拥有办学自主权,不受外来势力的干扰与约束。假如关丹中华中学董事部能坚持拥有办学自主权,沿著华文独中的办学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办学,推行“成人成才"理想,相信董总一定会给予全面支持与协助。华社人士也会热烈响应。

【热点新闻:关丹独中批文争议】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丘琼润: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课程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