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社论:正視華教大會提案

《星洲日报》2012-03-26 09:15

董總號召的“325華教救亡運動――華小師資嚴重短缺抗議大會”昨日如期舉行,逾萬名來自全國各地關心華教的人士到場支持,證明華人愛護、捍衛華教的情操一直保持高亢,與25年前在吉隆坡天后宮舉辦的類似大會一樣。

抗議大會亦獲得朝野政黨的支持,眾多朝野領袖及國州議員出席;魏家祥則以教育部副部長身份出席大會。星期日的大會氣氛平和,一切順利,然而當魏家祥現身時,卻被一小撮出席者喝倒采,有一民眾甚至揮拳險些擊中魏家祥,成了大會的一個污點。通過集會或者其他和平方式表達意見是公民的憲賦權利,我們應該以文明的態度展現公民意識,絕對不允許以暴力解決問題,或暴力對待與我們持相反意見,或者被認為無法協助我們有效解決問題的人士,何況魏家祥是教育部副部長,他現身大會是職責所在,主辦當局和出席者應該捉緊機會向他陳情華教所面對的困境,而不是節外生枝;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件,徒讓大會意義和焦點被模糊,也會讓有心人士趁機大作文章,更不利於華教爭取應有的權益。

有人形容325大會是堵塞了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喊口號無助解決問題,其實不然。事實上,政府之前若早有政治意願解決問題,華社也不必勞師動眾,通過這種方式向政府提出訴求。

在325大會舉行前夕,教育部針對解決華小師資不足問題,宣佈了8大短期和長期措施,顯示政府聽到了華社的心聲,大會的舉行的確讓政府感受到了的壓力,說抗議大會無效,是不確實且不願面對現實的推搪說詞。

但是教育部宣佈的所謂長短期措施也不過是應急之舉,8大措施中有5項是立即生效的短期措施,包括授權校長聘請臨教;立即調走約百名不具華文資格的教師;小學低年年級國英文教師須具雙語資格,高年級則由專修國英語教師執教,以及調走約20名不具華文資格的社會研究教師。這些問題是教育部官員安排不當,或者刻意刁難所導致,現在提出無疑是糾正官員所犯下的錯誤,除了糾正,政府仍須確保能夠立竿見影,馬上調走不具華文資格教師,並把從華小調走的具有華文資格的教師調回華小服務。以避免有“小拿破崙”從中作梗。

325抗議大會的主旨,就是要為華小師資尋求長遠而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大會通過4項提案要求政府從根源著手解決華小師資問題,包括為不是主修國英文,但卻在華小教導國英文至少3年,而且具有華文資格的教師,舉辦在職特別培訓課程,以讓他們同時也具有教導國英文專業資格;恢復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華小師資培訓制度,設立師訓課程華小組和制訂妥善方案,來培訓華小所需要的師資,必須把具備大馬教育文憑(SPM)華文優等的資格列為申請條件,以符合華小以華語華文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需求。這些都是政府必須制度化推行的長期措施。

其實華教面對的問題何止師資短缺,華小在國家獨立後,就被納入成為政府學校。惟50多年來,華小問題完全沒有獲得政府的正視。師資短缺、撥款不足、建校遷校困難重重等等老問題,迄今都沒有解決。所以,呼吁政府檢討教育法令,實施多元化教育政策,確保各源流學校地位平等,享有公平合理對待,保障各源流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是4項提案中最重要的一項,這也是華教走出困境的最大關鍵。希望政府聆聽華社的心聲,並在教育機制和行政措施方面著手,一勞永逸解除華小困境,消除華社隱憂。

【熱點新聞:325華教救亡大會】

(星洲日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