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遙不可及的經濟轉型

《星洲日报》2012-02-10 09:09

聯昌集團首席執行員納西爾日前指出,因為大選,經濟轉型步伐已放緩;其實不只是放緩,轉型計劃的宗旨和原則也已被遺忘。

2010年5月,首相署部長兼表現管理及履行單位首席執行員依德利斯在“合理化津貼實驗室開放日”上表示,2009年國家債務飆至3千620億令吉,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4%,若不逐年減少巨額津貼,到2019年,國債將高達1萬1千580億令吉;屆時,國家極可能步上希臘的後塵宣告破產。

經濟轉型的目標是每年取得6%的經濟成長及逐年減少津貼(5年內節省1千零30億令吉),但是政府的津貼和援助在這幾個月不只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中。譬如,國際白糖價格飆漲,政府自1月起提高白糖津貼,從每公斤的20仙增至54仙。

此外,政府也派發各種援助金和補貼,500令吉“一馬援助金”、100令吉學生津貼及200令吉購書券分別耗費26億令吉、5億3千萬令吉及2億6千萬令吉;“一馬商店”津貼4千萬令吉、雜貨店轉型計劃也耗資4千萬令吉。

不能說政府沒有合理化津貼的打算,比如之前就調低漁民的柴油津貼,但是決心不足,不一會又恢復派錢做法。

最近政府也把一些資源放在房屋計劃,包括“一個馬來西亞房屋計劃“、“人民房屋計劃”及“我的第一間房屋計劃”;尤其是後者,每戶家庭獲得2萬令吉的津貼及100%銀行貸款;僱員公積金局撥出15億令吉參與的“人民組屋計劃”,合格者也可獲得100%貸款。

經濟轉型的重點在於創新、結構性改革,如果把資源放在大型工程及非生產性的房屋計劃,如何擴展新增值領域和項目?資源用在建設上,必定縮減人力資源的培訓及研發所需的資金。

目前國內有許多正在進行中的房屋計劃,政府插上一腳,肯定增加房屋供應量。房屋價格已經被有錢的20%人炒高,一些人手上有幾間房屋,一旦泡沫破裂,將重挫國家經濟。這樣的經濟模式是泡沫化經濟,在重複上世紀90年代的錯誤。

經濟轉型方案也不談膚色,只看能力,這才能提昇國家競爭力,可是普騰賣給私人企業――多元資源工業,只因為它是馬來企業,就繼續享有國家的補貼。

“一個大馬人民信托基金”也設種族配額,土著50%、華裔30%、印裔15%及其他族群5%,幾時才能不分土著、非土著?

國家債務因為大派錢而增加、經濟還走在老路上,經濟轉型也遙遙無期了。

(星洲日報/一心不亂‧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