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擱置歷史,向前看

《星洲日报》06/18/2012 – 09:10

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14日指出,60年代達致的“不增加獨中”共識,沒有必要重新檢討,16日卻宣佈,內閣已原則上同意在關丹建獨中。這次急轉彎對華社是好消息,也暫時解除了馬華的窘境。

但是,所謂的“獨中共識”反映了國家教育政策的僵化,症結在於思維;即使當年有共識,然而時代不斷進步,為何還受歷史所牽絆?

政策不改變是大家的隱憂,不管是馬哈迪時期提出的先進國宏願,還是納吉的轉型計劃,調整的只是枝節,政策照舊。 世界已經走向多元,政府已經承認820所中國大學,為何還奉行單元的教育政策?

若不改變政策,日後恐怕還會再衍生風波,比如慕尤丁就強調,新的關丹獨中必須符合國家教育政策。

這種施政上的弱點,導致華社必須長年累月的爭取,削弱國陣及華基執政黨的威信,也形同一種內耗;以關丹增建獨中為例,馬華領袖團團轉、內閣慎重討論,這些時間和精力若用在其他事務上,國家會更進步。

人們也會質疑,若不是大選即將到來,爭取會有結果嗎?

其次是處理事情缺乏圓融的手段。中年和老一輩華人普遍上有“歷史創傷”,回顧歷史也是喚醒他們不愉快的回憶。 政府在1960年8月發佈《拉曼達立報告書》,建議華文中學改制,否則不予津貼,華社堅決反對。

1961年8月,教總主席林連玉的公民權被政府褫奪;10月,國會通過《1961年教育法令》。1962年,54所華文中學接受改制,16所不接受政府津貼,不接受改制的華文中學變成“華文獨立中學”。

這就是獨中的由來,也是一個屈辱,今天重提60年代的共識,其實是“自揭瘡疤”,對國陣並沒有好處。 到底50年前的共識是甚麼?沒有白紙黑字,恐怕難以還原事情的真相。

慕尤丁透露,為了確保獨中不會被政府關閉,所以才有“獨中可維持現狀,但是數目不能增加”的共識;基於這項共識,政府在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時才廢除1961年教育法令第21(2)條文。

然而,馬華元老曾永森卻指出,馬華當年向政府爭取“華小和獨中維持現狀”的意思是不關閉、不減少華校,沒有談到不能增建。

這些共識或契約涉及幕後的操作,完全是單向、不民主及不透明,因此應該全部廢棄,這樣才能移動停滯的步伐、向前看。

要爭取華裔、中間及城市選票,政策和思維一定要改,國陣不能再蒙混過關,這是獨中課題帶來的教訓。

2012年5月要闻精选/林瑞源‧擱置歷史,向前看.txt · 上一次变更: 2012/06/18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