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华:是看不清,还是视而不见?

《星洲日报》06/22/2012 – 09:05

坊间有这样的说法:巫统内部有鹰派和鸽派之争。何谓鹰派?何谓鸽派?这里就不必多言了。但如果我把前首相敦马哈迪列为鹰派,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举手举脚赞同吧?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也许是巫统部长中,最敢顶撞敦马的人。他曾不客气的批评敦马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事实上,除了在当首相那些年里有所收敛外,敦马在言行上,确实予人如此印象。

敦马是永远也不甘寂寞的,“契约”与“共识”之争沸沸扬扬,众声喧哗中,又岂会少了他的声音?

敦马不认同独中,也不赞同增加独中,更不会同意承认统考文凭。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看来,设立更多华文独中及承认统考文凭,只会为国民团结制造更多障碍。

他甚至也不认同除了国文教育之外的所有其他源流的教育。按照他的说法,国父东姑一开始就错了;国父当年不该在国语的使用课题上让步,允许各语文源流学校的设立,以致年轻一代不要与他族相处,并成为人民团结的障碍。

但敦马仍不得不向“政治现实”低头,所以在他的任期内,虽然英校被消灭了,但华校和淡小还是“侥幸”地存活了下来。

敦马大权在握了22年,如果他今天仍有所遗憾的话,或许就是他念兹在兹的“最终目标”,始终无法实现。

回溯历史,国家当年独立的时候,是基於特殊国情的需要,而允许华校、英校、马来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都保存下来。

从历史的角度看,那是当年各族领袖经过无数次艰辛的谈判与协商之後,所达致的“共识”,以维系各族之间的和谐,也因此保证了各族之间的共处共荣。

其实,独立之後,政府并没有放弃对教育统合目标(如曾为国家教育设下的“最终”全面马来语化的“目标”、指示独中改制、把英校改为国民学校等);但一次又一次面对民间的强烈反对,因此政府最终不得不接受须让多元教育共存的现实。

敦马说,其他移民要在这个国家成为国民的一分子,就须接受原来的文化和语言,这正好可以解释,为何在他掌权的漫漫22年里,华教的发展举步艰难。这也说明,敦马的思维,仍停留在上世纪民族意识高涨的旧时代。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思维,即只相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不认同被同化者就是“非我族类”,是“国民团结的障碍”。

“排他性”思维的结果是甚么?不必把视线拉得太远,看看邻国印尼上世纪经历过的悲惨遭遇,答案不就一目了然了吗?敦马是看不清,还是视而不见?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2012年5月要闻精选/林明华:是看不清,还是视而不见?.txt · 上一次变更: 2012/06/22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