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6日讯)华总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认为,政府或政治人物呼吁华人多生育的同时,也必须提升华人对这个国家的归属和幸福感,包括了让华裔子弟在申请国立大专方面,享有更公平合理的机会和待遇!
他说,如果华裔或非土著学生因种族固打或诸多不公平升学制度阻力,而无法享有合理的接受政府提供高待教育机会的话,另一个被加剧现象是国家将无法留着人才或人才外流。
他认为,不论是缺乏升学机会或是人才外流,这两大现实现象的存在,相信也是华人少生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长的吴添泉今天发表文告认为,政府或教育部有必要全面检视、研究和纠正现有的国立大学招生制度、标准、学额和收费等多项问题,从政府提供的大专教育领域机会来探讨“为什么华人少生育”。
“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子女受教育可说是“几十年的重担”,从学前启蒙教育直到申请进入大学,都是沉重的金钱与精神负担。”
他说,华人最重视教育,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尤其是一般中低收入家长,也宁愿抱着“重质不重量”,依据本身经济情况的心态来生育和教养子女。
他说,不只是华人,即使是对任何族群来说,如果下一代无法在这个国家享有政府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合理机会,成为一群“失去或没有大学生资格而影响未来就业谋生前途下一代”的话,又如何被鼓励多生育呢?
他强调,马来西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都拥有完成高等教育的合理机会和对待,受培训成为拥有高知识、并成为有素质的社会栋梁或是国家未来接班人。
他说,今天学生要申请进入国立大学,包括了以大马教育文凭(SPM)进入大学预科班、还有中六班、大学先修班的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受承认的文凭课程(Diploma)、以及高教部大学中心单位线上系统(UPU)和不同大学本身的直接招生(SATU)通道自行申请等,而直接招生是属于完全自费和非政府补贴制度。
“其他的升学机会便是没有获得政府津贴而须自付学费的私立大专院校,以及就读A水平课程(主要是有意到海外升学者的选项),对一般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肯定是‘望尘莫及’或在能力范围以外的途径。”
他说,尤其是在申请国立大学方面,对非土著生而言,可说是充满了诸多来自种族和机制上的阻碍和不合理对待,这些都是多年来不容否认的事实。
他说,表面上,我国升学机会可说是比比皆是,但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要争取进入获得政府津贴、享有可负担学费的国立大学,却又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吴添泉也建议政府成立一个专门和独立委员会,委任更多学者和专业人士,教育团体和高等教育界权威专家等,通过集思广益,以国家教育的专业角度来研究和探讨现有的大学招生、录取、学费以及课程纲要等,从中拟定更佳、更公平、更合理的积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