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会大翻车!印度日本彼此分担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月光      2025-04-18

4月13日,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在一片吐槽声中拉开了帷幕。

事前人们就知道日本人拉胯,但没想到会这么拉胯,很多网友说,骂早了,骂早了。

槽点太多,从世博会选址到吉祥物,处处被人诟病。

不过,日本网友骂归骂,心里还是有所期待的,万一主办方在憋大招呢。

可是到了开幕式那一天……还是翻车了。

本届世博会,日本人提出了一个创新口号:“不排队的世博会”。

然而到了开幕当天,14.1万入场观众(目前官方统计是11万),出现大排长龙的场景,说好的不排队呢?

天公也不作美,现场下起了大雨。

更离谱的是,日本方面居然没有雨天预案。广场内缺乏遮风避雨的设施,游客们只能撑起雨伞,狼狈不堪在滂沱大雨排队,没有穿雨鞋的人,鞋子就泡汤了。

很多日本网友吐槽自己是被“不排队的世博会”口号给骗来的。

到了现场就只能忍着,毕竟再花一个多小时步行到停车处,不划算。

来都来了,就当是对日本人的忍耐力考验吧。

各入口平均排队时长大约一个半小时,一位大阪府枚方市的48岁大叔对记者抱怨称,“我连厕所都去不了,只能忍住。”

“不排队的世博会”这个亮点,就这样破灭了。

日本人提出这口号信心是什么?

扫码入场,快速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简化检票程序。

然而,从上午9点半至下午2点半,长达5个小时,现场都处于“网络瘫痪”状态。

日本政府花这么多钱请某网络科技公司负责“快速通关”,最关键时刻却派不上用场,这钱不就扔水里了吗?

忍受了凄风冷雨的游客们终于进入了主展馆–大屋顶“RING”。

结果,雨伞还不能收起来,因为屋顶漏水了。

游客们只好在步道回廊内雨中漫步,你就说浪漫不浪漫吧。

主办方承认大屋顶“RING”漏水,正在进行调查和修补,并强调修补不会耗费巨额费用。

大屋顶“RING”耗资344亿日元(约人民币17.6亿元),是本届世博会最大亮点,结果却经不起一场大雨。

还有,大屋顶“RING”的底部护岸,出现了明显的海水侵蚀问题,有的地方已经塌方,靠临时补救措施撑着。

而世博会结束日期是10月13日,“RING”到时还能完整地“活着”吗?

很多游客们进场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但耗费2亿日元打造的豪厕,居然有多个不能使用。

日本人还把厕所设计得犹如迷宫,能找到并不容易。

有不少游客就因无法及时如厕而当场拉在裤子里,极其尴尬。

儿童厕所是这样的,费了这么多钱,就不能弄个隔板?这可是世博会。

厕所里的自动感应灯也是频繁故障,忽亮忽灭,尴尬又恐怖。

难道日本人一边坐马桶,一边还要高喊“啊呜”?

然后是吃的问题,吃饭排队时间比进场还要久。到寿司店吃午餐,等排到时,可能是晚餐了。

美食广场“大阪暖帘巡礼~美食与庆典博览”,约1000个位置。

有一半座位,不管你吃不吃,坐下就得付费,一席50分钟550日元(约人民币28元),哪怕你坐在那里等餐,都得算钱。

带轮行李箱,必须寄存,寄存费为1万日元(约人民币511元)

日本网友痛骂:大阪真是想钱想疯了,拼命从游客身上捞钱!

对于老年人,大阪世博会更是极不友好。

日本为了体现“无现金”先进理念,强制游客消费必须电子支付。

很多老人揣着现金干瞪眼,吃也吃不了,纪念品也买不了。

讽刺的是,强制要求电子支付的日本世博会,它的网络服务却是时有时无。

还有一起带着黑色幽默色彩的悲伤事件,68岁的和歌山县知事岸本修平在4月15日没了。

世博会开幕时,他去冒雨抬神轿,回来就病倒了。、

14日送进重症监护室 (ICU)抢救,15日因医治无效死亡。

有日本网友猜测,他也可能是因世博会场沼气泄漏而中毒,加上年纪大了抵抗力不行,所以,献祭了。

日本这也太下血本了,大阪府知事在瑟瑟发抖。

大阪世博会槽点还有很多,严重缺乏人文关怀,主打一个没人性。

不过,幸好有神奇的印度人来救场,与日本人彼此分担。

开幕前两天,印度馆连脚手架都还没拆,现场犹如工地。不是犹如,就是工地。

NHK女记者去印度馆探访,一名印度负责人笑着表示:问题不大,请别担心!一定能赶上世博会开幕日!

“明天,最迟后天,一定可以!因为工人们24小时都在工作,没问题的!”

印度人就是这自信,他还手舞足蹈,竖起大拇指。看到日本女人就这么兴奋吗?

开幕式那天的印度馆,只是在门口挂上了装饰布,掩人耳目。

馆内电线还裸露在墙外,里面还堆着建筑材料,说是24小时赶工,又见不到一个装修工人……

日本媒体经常将镜头对准印度馆。

感谢,感谢,感谢兄弟吸引火力。

日本人给印度馆做了张公告:“准备中”…

这是印度的“制造能力”。

印度跟没有完工的越南、智利、尼泊尔、文莱还不一样。

因为这四国本来就不想参加,像阿根廷、墨西哥和俄罗斯之前就直接宣布退出了,这里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日本为了尽量留住参展国,提出过解决方案:由日本负责建馆,建好后租借给相应国家,有25个国家接受这一方案。

但有的国家觉得这样比较丢脸,就干脆不来了。

大国都是自己建的,日本方面只是负责提供协助和便利。

印度偏偏是“高不成,低不就”。

它觉得自己理所应当是大国,所以拒绝了的租借方案。

印度人就吹牛皮,说自己没问题,吹得日本人都信了。

结果,印度人在大阪摆了个烂摊子。

日本人每次委婉地催促,印度人都是信心爆棚,“你怀疑我的能力?”

现在好了,印度人在大阪拉了坨粑粑山。

只是没想到,摆烂的印度居然还有意外效果–帮日本人分散火力。

在世博会撑场面的是中国馆。

中国馆占地约3500平方米,是世博会最大自建馆之一。

要文化有文化,要科技有科技;要历史有历史,要未来有未来。

施工水平更是世界一流。项目大部分主体建筑材料由国内采购和加工制作,再海运至大阪,现场装配式组装。

单是一幅”天文图“就震撼了很多日本人。

中国馆是最热门场馆之一。由于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中国馆下午不到三点就闭馆了。

闭馆后,到了五点左右再重新开放,因为这时人流量会少很多,接待压力也减轻了很多。

美国馆,也给日本人撑了场面,还有法国馆和德国馆也不错。

但美国馆跟中国馆相比,还是差了一些历史和文化底蕴。

当中国馆在世博会成为一颗璀璨明珠的时候,日本人感到惊艳。

然而,对中国馆阴阳怪气的,却是国内平台某些人。

这股酸劲都溢出屏幕了。难道他们不是中国人,见不得中国好?总是在为日本喜而喜,为日本忧而忧。

这病得治,治不好就得忧一辈子。

世博会五年一届,向来都是大国暗中较劲的场合。

从当年英国和德国别苗头,到美苏争霸,皆是如此。

大国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建馆?因为这是在向全球展现实力,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

像印度那样手高手低,纯属是来丢人现眼的。

日本作为东道主,虽然努力准备了好几年,但事实证明它真不行了。

为了追求所谓“创新效果”,连最基本的人性化都顾不上。什么工匠精神,什么XX仙人,滤镜简直碎了一地!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或许这就是国运使然。

当然, 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小瞧了印度。

时间还长着呢,开幕式赶不上,闭幕式还怕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