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含糖饮料税收的提案被视为马来西亚抗击慢性疾病的重要举措,但专家指出,仅靠糖税难以带来根本性改变,还需在政策层面迈出更大步伐,推动系统性改革。
马来西亚私人执业医生联合会主席G·山姆甘纳坦博士(Dr G Shanmuganathan)表示,糖税等小规模措施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不能忽视系统性改革的重要性。他强调,营养教育才是最关键的环节,必须采取现代化手段,开展更具针对性和科学依据的宣传活动。
食品标签难懂
山姆甘纳坦说:“目前的食品标签法规虽然初衷良好,但实际效果有限。标签内容过于技术化,侧重于合规,而忽略了信息的清晰度和可读性。重新设计标签,让营养信息更为直观和易懂势在必行。”
他指出,糖分并非导致糖尿病的唯一原因,主食如米饭和面包等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同样会引发血糖水平升高。
他说:“这一认知的缺失,暴露出全面营养教育的迫切需求。卫生部门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专家合作,推动基于科学证据的宣传活动。”
系统改革应对慢性病
糖税于2019年开始实施,对每100毫升含糖量超过5克的预包装饮料征收每升0.40令吉的消费税。2023年,税率提升至每升0.50令吉,2025年计划进一步提高至每升0.90令吉。
山姆甘纳坦指出,慢性疾病对医疗资源的消耗巨大,亟需通过“宏观层面的干预”进行系统性改革。他建议设立卫生皇家委员会,通过全面政策调整,推动医疗体系改革。
“只有将预防性健康措施和科学化宣传纳入政策优先级,我们才能在应对非传染性疾病(NCDs)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保障国家公共健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马来亚大学医学院梅凤明(音译)博士表示,卫生部门不应仅针对含糖饮料,还需对高热量、高脂肪、高钠等超加工食品采取更多措施。
梅凤明说:“可以对这些食品征收额外税收,所得税款用于补贴健康食品,如水果、蔬菜和高纤维食品。此外,还需加大力度推动食品行业调整配方,降低食品中的糖分、盐分和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