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乡资讯网》分类:老友通讯
![]() |
在晋汉省友誼俱乐部新任主席潘瑞汉和部分理事的带领下,俱乐部会员和部分家属共48人,于6月1日向砂印边界小市镇打必录地区进发,向毕达友〔陸达雅〕前部队队员和友族同胞祝贺节日快乐。
作者:黎方
6月1日达雅节〔Hari Gawai〕,在晋汉省友誼俱乐部新任主席潘瑞汉和部分理事的带领下,俱乐部会员和部分家属共48人,分乘十一辆汽车,于清早八时向边界小市镇打必录地区进发,向毕达友〔陸达雅〕前部队队员和友族同胞祝贺节日快乐。
达雅节前几天,有友人提议去边界向友族老友拜年,马上有热烈反应,沒兩下子,就有20多人报名。主办者一时有点犹豫,因毕达友族住所是乡间小屋,不是长屋,众多访客根本挤不进屋子;再来多年未访,虽有一两位自告奋勇要当尖兵带路,但必竟要探索前进,时间紧迫,无法更好策划,所以不大敢声扬,但最后闻风争着来参加者竟有11辆车。车辆负责人有:郑金利、陈文艺、林亚美、温馥镁、蔡高仁、邱恒山、郑水森、叶润新等。
所以主办者有预先交代:1,自备飲食午餐;2,当作是一次郊游;3,按照车队秩序前进,听从指挥。
一路天气晴朗,近边界的柏油小路起伏迂迴,11辆紧随的车队也很壮观。路过小桥下的涧水清彻见底,溪旁的鹅卵奇石很诱人。路旁或远处高山上有不少的胡椒園。
进入甘榜路,难处出现了,路不熟又正值改道修路,一片黄泥地,又沒看到路牌,不过大家都很有纪律性,有错照跟。近中午11时,才到Kpg.Mapu 文伯的家,这是典型的甘榜屋,一间捱着一间,小路只容下一辆车通过。 50年前,文伯是印尼边界的华裔客家人,他支持并后来参于我们北加的争取独立的斗争,属于北加游击队第4中队的队员。他中年参军,在当年我们极缺乏民族干部和森林生活技能的情况下,他做出难能可贵的贡献。下山后,他娶友族為妻,落户砂拉越边界的打必录,务农為生,辛勤劳动持家,重视子女教育。在他家客厅墻壁上,掛着儿子大学毕业的个人照。他太太口操客话,她忙者淘米煮饭,邀请我们留下来吃饭;媳妇说她在沙巴教书,特赶回来过节,女儿也受相当教育,她们对我们这批不速之客,热情健谈。文伯现己九十多多高龄了,看来身体健康还好,还认得多年未谋面的老战友。潘瑞汉老友代表大家送文伯一个紅包,拍了几张团体照就告别,希望他多保重,有个幸福的晚年。
![]() |
我们步行不远到达阿浩 Ah How 家,他在教堂祈祷后赶回来。他也是印尼边区的达雅族,他参加我们的部队后,进入砂拉越,属于北加游击队第三中队。下山后,曾在古晋做建筑工人,后也在打必录成家落户。他现年才六十多岁,见到相识的老战友,高兴地拥抱起来。大家盘坐在他客厅上,吃着竹筒饭、烧肉…. ;喝着米酒。他太太热情地拿着米酒到处敬酒,敬到站在屋外庭院的到访者,因屋子容不下这大批突然到访的华族友人。同甘榜的友族同胞看到我们,也互相握手道贺。
![]() |
接着向打必录新市镇和打必录边界关卡前进,因联络不好,最后只有7辆车由邓子章老友带领再去拜访另一甘榜的两位友族老友。他们也都是印尼边界居民,后参加我们北加游击队第三中队。他们是亚兵 Japin 和兰梅 Lammoi ,可惜我车因脱队沒迂见。稍远地方还有两位友族老友,因时间关系,在下午三时左右,大家只好打道回府,希望在下一次相見。
此次匆忙筹划,有许多不周之处;但似乎序中有乱,乱中有序,都赖于各辆车都有手机可联络,还有大家都有互相体谅包容之心。过后大家多表示,今后要多向甘榜友族来往拜访,有老友帶孩子、孙子一道拜访,这对促进民族间的瞭解、情谊也是个很好的开始。
注:打必录是砂拉越和西加印尼边界的边陲小镇,它拥有第一个边界关卡站,砂拉越方旅客从此公路进入印尼的坤甸、三口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前战友也有许多从此边界地帶的山路越界到印尼。是当年英军边防重驻地,当地的华裔居民都被迫迁到外地。现建有新的店屋巴刹。每日从古晋到印尼坤甸的客商车辆和公共巴士车络绎不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