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今大马》 2013年6月15日 上午10点32分
玲珑集团前执行主席哈林沙辖声诉自己被迫出售玲珑股权,而起诉政府三造追讨18亿令吉,引起关注。马大经济系教授哥美兹(Edmund Terence Gomez)质疑,哈林没有直接起诉前首相马哈迪与前财政部长达因,是为自己保留了东山再起的后路。
哥美兹在《当今财经》撰文指出,玲珑集团事件历史和哈林的诉讼,证明了马哈迪和达因当年间接控制哈林沙辖为首的土著企业家,以向土著显示要如何发展本地公司。
他认为,这起诉讼也显示,尽管巫统领袖颁发公司股权给这些土著企业家,但却不一定会尊重后者的拥有权。
“玲珑集团的国有化也揭露,发生纠纷后,巫统领袖可以利用政府机构来让商家放弃资产,而这将会破坏大众的信心,并大量浪费政府资源。”
认为马哈迪仍有影响力
“在这情况下,哈林沙辖诉讼案有趣之处是,它没有提到马哈迪(左图)和达因的名字,只提到公共机构,以及(马哈迪和达因)所委派来解决马友乃德与玲珑股票买卖争议的人。”
“哈林没有点名马哈迪的达因,暗示他准备接受妥协,让他可以因此重新拿回那些遭不公夺走的公司,或者是获得足够的个人赔偿,让他可以自行东山再起,成为一个大企业巨头。”
“这也暗示,哈林认为,马哈迪仍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决定他与国库控股的官司走向。”
告三造强迫卖玲珑股权
哈林沙辖4月入禀法庭,起诉时任政府特别经济顾问诺莫哈末耶谷、大马政府和国库控股,强迫他出售玲珑集团股权。
他声称,他被指示不得行使“认沽期权”(put option),相反地,必须将股权出售给国库控股。
他说,本身在股权交易在2001年执行后,至今仍未获得相应的13亿令吉和土地交换,以及以4亿6500万令吉收购其16%玲珑股权。
批评马哈迪选择性恩庇
哥美兹批评,马哈迪和达因(右图)才是过去利用“赌场资本主义”(casino capitalism)的政治商业方式,意图大量制造土著资本家与企业的推手。
他说,马哈迪曾为他选择性恩庇特定人士的做法辩护,声称制造马来资本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政府特许经营权交给最有能力者来制造财富。
“这是另一种政商联系的开始,它的特质是巫统和精英生意人的亲密关系。这种政治商业定义了马哈迪的首相任期,并成为构成未来巫统所主导的政府的特征。”
哥美兹指出,马哈迪高度依赖达因,以协助制造大量闻名国际的马来大企业,两人都着迷在股票市场,认为大马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是快速制造国内资本家的途径。
赌场资本主义97年瓦解
哥美兹(左图)形容,这种制造企业的方式是“赌场资本主义”,而这也反映在玲珑集团的发展。
“这种赌场资本主义一度受欢迎,甚至获得赞颂,很多人因而致富,直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他说,这场金融风暴不但曝露了这类企业的成长方式有问题,更显示政治与商业捆绑在一起,虽然表面上是为了重新分配财富及培养土著资本家,但其实不可行。
案件若没上庭就很不幸
因此,哥美兹认为,若此案没被带上庭审讯,那将非常不幸,因为人们其实可以通过此案学习一些教训。
“第一个关键教训是,发展一个企业的反面教材。第二个教训是表面上用来扶持土著大企业的选择性恩庇做法所引致的庞大公共成本,而这个作法也让商业代理人代表巫统掌控企业资产。”
“第三个教训是,需要终结定义国阵政府的政治与商业联系。”
赛莫达与玲珑如出一辙
他指出,一群拥有良好政治联系的生意人,仍掌握政府的私营化合约,其中一人,即土著富豪赛莫达(右图),就因政府所颁发特许经营合约受惠,让他能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大企业。
他点出,赛莫达的企业成长模式,就与哈林所管理的玲珑集团如出一辙。
“哈林的十数亿令吉诉讼案,引起人们关注这些事情,并象征若我们没有从历史汲取教训,那事情可以出大错。”
“同时,若再次发生同样的企业危机,一个像国库控股这样的官联公司,可能无法拯救那些拥有过度政治联系,足以毁灭大马经济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