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报道】环球时报评选出2023年十大新闻

来源:环球时报    2023-12-29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2023年,全球经济缓慢恢复,国际局势仍处在动荡变革之中。俄乌冲突尚未结束,巴以冲突又陡然升级。与此同时,日本不顾反对声浪执意推行核污染水排海,极端天气肆虐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全球经济与粮食安全……不过,我们也在今年看到一些新希望和新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过辉煌的十年,金砖国家迎来历史性扩员,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潜力受到世界瞩目。在科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监管协作加速推进。在国际关系方面,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历史性协议,让世界见证了和平与对话的力量;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让国际社会对两个大国的未来关系和对世界的共同贡献抱有更高期待。在体育领域,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以及亚洲的团结与友谊。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在挑战与机遇中前行,我们共同见证了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和人类的困惑与探索。《环球时报》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新闻将带您一同回顾不平凡的2023年。(按时间顺序排列)

1

中国促沙伊达成历史性协议

中东地区多国迎来“和解潮”

3月10日,中国、沙特、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随后,中东地区掀起“和解潮”,无论是阿拉伯国家之间,还是伊朗、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高层访问进入频繁期,国家关系明显好转。

3月10日,中国、沙特、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沙伊之间的敌对被外界视为中东版“冷战”,并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安全格局。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取得重大成功,国际社会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欢迎,并为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的角色“点赞”。中国的善意和诚意,得到了相关各方的信任;中方的解决思路也得到各方认可,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多家外媒评论称,中国成功斡旋彰显了中国的智慧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标志着中东地区开启新的时代。

2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引多方抗议

中方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6月1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进行试运行。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正式启动第一轮核污染水排海。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表示,将从当日开始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目前,日本已完成共计3轮核污染水排海,累计排放量超过2.3万吨。东京电力公司称,第四轮排海将于2024年2月下旬开始。

6月12日,韩国渔民在国会前举行集会,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今年6月,《环球时报》面向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等11个国家发起民意调查,在1.1万余位受访者中,近九成受访者对核污染水排海表示担忧、恐惧和愤怒,超九成受访者支持本国采取措施干预日方排海。日方强推核污染水排海,无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当赌注。在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可对日本无限期追责。中方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日方应当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全面配合建立有日本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实质性参与、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防止核污染水排海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

“瓦格纳事件”震动莫斯科

俄乌冲突未出现明显转机

6月23日,在俄乌冲突中表现抢眼的俄罗斯私营军事集团瓦格纳组织发起“正义游行”,其一支部队一度逼近莫斯科200公里处。6月24日,俄总统普京向全体民众、军人和强力部门发表全国讲话,誓言将用“强硬”行动保卫国家免受威胁。后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调解下,瓦格纳组织成员停止在俄境内的行进,此次兵变不到24小时便迅速结束。8月23日,一架由莫斯科飞往圣彼得堡的私人飞机在俄西部特维尔州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瓦格纳组织创始人普里戈任。

6月24日深夜,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市部分民众与准备撤离俄南部军区总部所在区域的瓦格纳人员交流。

2月24日,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方的有关基本立场主张。11月22日,普京在莫斯科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视频峰会时表示,必须考虑如何结束俄乌冲突“这场悲剧”。目前,多家俄媒认为,由于各方谈判立场存在巨大分歧,战事可能以长期阵地战形式僵持下去,明年俄或将维持当前军事行动强度,逐渐消耗乌力量。而随着巴以冲突爆发,西方对乌军事支持已逐渐减少或推迟。俄乌冲突如何结束尚不可知,其对世界的深刻影响仍在持续。

12月8日,普京宣布将参加2024年总统选举。此前一天俄方确定将于2024年3月17日举行总统选举。

4

联合国警告“全球沸腾时代到来”

极端天气危及世界经济粮食安全

“全球变暖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时代到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27日这样说道。今年,极端天气导致世界多国遭遇“致命袭击”。倾盆大雨淹没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部分地区,引发洪水、泥石流和电力中断。欧洲多国连续多日出现历史性高温。8月,持续多日的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大火给当地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9月10日,飓风袭击利比亚导致滔天洪灾,该国东部历史名城德尔纳的两座大坝垮塌,附近大片地区被完全摧毁,导致上万人死亡和失踪。

12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COP28上发言。

极端天气正在打击全球经济,气候危机也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世界气象组织警告,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国际上一些主要的粮食产区出现灾害天气,导致粮食减产,粮价大幅上升。7月13日,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宣布该国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7月20日,印度颁布大米出口相关禁令。

气候行动刻不容缓。11月30日至12月13日(原定12日闭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COP28延期闭幕当日,近200个缔约方代表同意了气候变化领域的“阿联酋共识”,该“历史性”协议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这关键的10年加快行动,以便在2050年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

5

成都大运会吸引全球目光

杭州亚运尽显“亚洲一家亲”

7月28日至8月8日,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大运会开幕。本次成都大运会是继2001年和2011年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大运会,也是中国西部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中国体育代表团最终获得103枚金牌、178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长森超表示,成都大运会将是未来大运会的“模板和示范”。

9月23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9月23日至10月8日、10月22日至10月28日,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先后成功举办。习近平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在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枚金牌、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十一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在杭州亚残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14枚金牌、521枚奖牌,第四次名列亚残运会金牌榜、奖牌榜首位,均为历史最好成绩。有专家表示,本届亚运会充分彰显中国开放包容的态度,以体育精神凝聚亚洲共识,为亚洲的区域发展重振信心。

6

金砖国家迎来历史性扩员

“全球南方”唱响发展强音

8月22日至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金砖国家有广泛共识和共同目标,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合作初衷、共同愿望不会变。24日,金砖峰会召开特别记者会,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这次扩员是历史性的,体现了金砖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决心,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这次扩员也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将给金砖合作机制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壮大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会上宣布,金砖新成员资格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

此外,南非还邀请60多位非洲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出席“金砖—非洲”会议和“金砖+”对话会。有分析认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扩员等一系列积极进展,为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带来重要契机。有专家表示,“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增速普遍高于西方国家,这标志着世界经济重心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7

巴以冲突陡然升级

国际社会加紧斡旋

10月7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并进入以色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随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多轮空袭,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称以军将出动全部军事力量摧毁哈马斯。新一轮巴以冲突截至12月27日,已致加沙地带超过2.1万人死亡。

10月18日,巴以冲突持续,以色列空袭加沙城。

冲突爆发后,国际社会加紧斡旋。在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11月15日,安理会通过第2712号决议,呼吁在整个加沙地带实施紧急“人道主义暂停”、建立人道主义走廊。这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首次通过有关决议。11月24日,以色列和哈马斯开始实施为期7天的临时停火。有分析称,目前双方诉求差距大,新一轮停火谈判恐将非常艰难。与此同时,巴以冲突影响持续外溢,欧美多国在如何看待此问题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也门胡塞武装12月在红海及相关海域连续袭击“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导致国际航运部分受阻。巴以冲突升级不仅加剧了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也影响着全球战略格局。

8

“一带一路”十年成绩弥足珍贵

高峰论坛展现中国全球影响力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18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谈及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全面回顾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系统总结了重要成功经验,郑重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擘画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此次演讲不仅令与会国家领导人和代表产生共鸣,还引发全球舆论广泛关注。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

1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举行中外记者会时表示,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这次高峰论坛也说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冷战对抗、脱钩断链逆历史潮流、没有出路。本次高峰论坛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这一“万人盛会”再次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

9

人工智能技术取得新突破

全球监管协作加速向前进

“‘AI换脸’以假乱真,哪些风险不容忽视?”2023年,人工智能(AI)技术迎来新的突破,也引发如何对其进行监管的热议。

11月17日至21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人事动荡震惊硅谷,暴露了谁能控制AI未来的权力斗争。

与此同时,全球AI监管协作也在加速推进。10月,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11月1日,英国主办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来自28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科技公司签署了“世界首创”的旨在应对AI潜在风险的协议《布莱切利宣言》。

11月1日,在英国举行的人工智能安全峰会期间,与会者们合影。

这些举措标志着世界各国开始联合起来管理AI的发展。不过要看到这些努力的成果,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10

中美双边关系“止跌企稳”

“旧金山会晤”达多项共识

过去一年,中美关系云谲波诡。从年初美国国会众议院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到2月炒作“无人飞艇事件”,再到4月时任众议长麦卡锡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在洛杉矶里根图书馆执意会见“过境”窜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美方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言行,背离两国元首共识,打断了中美对话进程,导致中美关系在低谷徘徊。6月以来,中美双方正向互动趋势不断增强,政府高层互动增加,启动一系列对话机制,激活地方、民间、人文等多领域交流合作,双边关系出现止跌企稳的势头。

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双边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形成“旧金山愿景”,为实现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指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此次会晤不但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新起点,还将为经历动荡的世界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