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裕:须缓慢推进 去美元化对大马有利

(吉隆坡11日讯)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去美元化的过程已经开始,对大马的经济有正面影响,不过过程必须缓慢推进。

李兴裕今日在大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推介美元/离岸人民币的货币期货的座谈会上指出,去美元化的过程已经开始,不过,因为我国没有办法承受迅速去美元化的后果,因此必须缓慢进行。

“自从金融风暴后,新兴国家开始质疑以美元为基础的贸易与国家财务是否是健康的。很多国家,都已在采取行动减少对美元作为参考货币、交易货币的过度依赖。”

他指出,中国与俄罗斯已经开始使用自家货币的双向协议,印度也在向周边国家拓展自身货币的使用。

“中国还是需要多做一些,人民币的资本账户仍受到限制,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要有3个条件,即作为结算单位,作为交换中介,以及作储存价值,要想达到这三点,人民币必须有足够的流通。”

他也指出,以美元作为贸易货币的占比已经下降,从峰值的72%,下降至约53%,而人民币的占比则在上升,达3.7%。不过,加元、纽西兰元、澳元的占比也同样上升。

“不过,我不认为会马上动摇到美元,因为美元的任何动荡都会影响甚广,包括资本流动、利率政策等。”

他表示,如果去美化太激进,资本将会从美国流出,债券利率将会下滑,美国的经济将会衰退,届时全球也会受到影响。

“一旦多国货币逃离美国,那么汇率波动将更剧烈。”

货币政策独立

同时,他也表示,一些国家想要积极去美元化,是为了重新取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一些国家和美元关系密切,导致被美国的政策牵制,美国一旦升息就得跟着升息,无法拥有政策独立。虽然大马并未被美元牵制,但也扶持了相应的代价,资本外流导致令吉走弱,国家银行就要决定,要振兴经济还是要扶持令吉。”

早前,首相安华表示,在贸易中使用当地货币受到中国和东盟国家例如印尼和泰国的欢迎。

安华说,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中,有25%使用令吉,以令吉和人民币计算的贸易额达392亿令吉,而总额为1570亿令吉。

截至8月,我国与印尼的贸易总额中的16.7%使用了令吉和印尼盾,总计107亿令吉,而与泰国的贸易总额中的19.6%使用了林吉和泰铢,总额为82亿令吉。

因此,李兴裕表示,这些数字将表明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希望资产和投资多元化,更愿意直接使用当地双边货币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