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文字讲述真实故事 世界华文媒体代表 走进新疆

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内的挂毯,中心印有一朵大石榴花,周边有56朵小石榴花围绕着,表示中国56个民族手拉手。
新疆伊斯兰经学院。
新疆伊斯兰经学院的学生正在学习。
阿巴斯·麦麦提(左)介绍艾提尕尔清真寺情况。

18日综合电)中国宣传部部长王建表示,他期待华文媒体多走进大美,“走一走、看一看”,用镜头和文字讲述真实的故事。

《中国报》受邀参加“港澳台暨东南亚华文新媒体走进‘一带一路’核心区采访团”,本报特派国际新闻组组员曾伟亿参加。

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建新14日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出席随团分享会活动,他期待华文媒体多走进大美,拥抱大美,感悟大美,用镜头和文字讲述真实的故事。

 

中国新疆宣传部部长王建新出席随团活动发表讲话。

 

本次采访活动由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中新社共同主办,来自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以及菲律宾、缅甸、印尼、柬埔寨等国家的华文媒体代表参与活动。在7天的行程中深入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等地开展采访工作。

王建新指,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这个核心区举办华文新媒体采访活动,可谓正当其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交流互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希望中外媒体人多到,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和记录大美,向国际社会讲好丝路沿线民心相通的故事。

另外,中新社社长陈陆军表示,感谢采访团同仁连日来不畏艰辛,用视频、图片和文字,把“一带一路”倡议中发展新局面作全方位报道。该社将继续联同华文媒体,做好新闻资讯服务、采访资源分享、传播平台共建的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积极作用。

走进伊斯兰教经学院
清真寺承载信仰传承

采访团在期间,亦有前往伊斯兰经学院,了解该院教学活动开展、宗教人才培养等情况。

该院宗教科老师乃比·萨吾提介绍称,该院成立于1987年,2017年新校区投入使用,建筑面积5万平方公尺,目前在校生250人。经学院课程设置涵盖宗教历史类、宪法法律类、文化历史类,旨在培养新一代宗教教职人员。

乃比·萨吾指,政府对伊斯兰宗教信仰提供诸多扶持政策,除建设规模宏大、设施完善的经学院外,还对就读学生提供多种资助。例如学生每月能享受600元人民币(约388令吉)伙食津贴,每年获得1万元(约6472令吉)中国内地游学资助,并且对于南疆四州入读学生免除住宿费,只象征性收取1500元(约971令吉)学费。

挂毯象征56民族手拉手

采访团还走进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该寺伊玛目阿巴斯·麦麦提介绍,该寺始建于1442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天达数千人到这里礼拜,在一年一度“古尔邦”节(哈芝节),来自各地穆斯林前来,参加礼拜人数可达数万人以上。

 

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外观。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维吾尔自治区最大、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建筑之一。它坐落在中国西部的古城喀什,是伊斯兰教徒的重要宗教场所,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建筑。

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伊斯兰、中亚和伊斯兰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外观和结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清真寺的大型中庭,中庭面积广阔,可容纳数千名信徒进行礼拜。清真寺的主要建筑有三个圆顶,其中最大的圆顶高约20公尺,非常壮观。

在礼拜殿内,阿巴斯·麦麦提重点介绍一幅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赠送的挂毯,其正中心印有一朵大石榴花,周边有56朵小石榴花围绕着,表示中国56个民族手拉手。每三朵石榴花为一簇,寓意着三个“离不开”,即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当地政府十分支持伊斯兰教务活动开展、宗教团体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更好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此外,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也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前来欣赏其壮观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清真寺周围的古城喀什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维吾尔文化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