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盟與國陣從去年1119大選後的聯合執政,走到今年812的聯合參選;首相華裔政治秘書曾敏凱認為,當前兩大陣營的磨合程度已蠻不錯,並在很多方面有所配合,但這個模式能否走得長久,最終仍取決於彼此能不能通過這個合作的模式,讓大家能夠更好地生存及壯大。
曾敏凱說,希盟與國陣目前剛開始合作,並沒有太直接衝突,也比較少競爭關係。
他補充,這次行動黨把相對安全的杜順大讓給巫統出戰,彷彿有些損失,但為了大局需要採取這樣的策略,票箱開出來的成績若是不好,內部肯定是會有聲音,但成績是好的話,大家就會比較傾向於用這個模式。
「(未來繼續)用這個模式的話,最大的犧牲就是馬華,他們已經不能回來了。你把現在的巫統及行動黨加起來,大概位置就是以前的國陣。」
曾敏凱是在接受《東方日報》專訪時,如此表示。
他說,華裔在政治上已去到另一個層次,已經很少對政黨依賴或認同感,即便是行動黨,也不見得有很多華裔黨員,但支持者多,而馬華的確有有黨員,但完成了的歷史任務,無法再有太多的寄望。
他指出,國陣在某個程度來說也代表著相對多元,只是國陣的多元方程式與希盟不一樣,因此過去希盟與國陣競爭是「誰更多元」,但現在的國盟則完全不代表多元,因此現在才是開始相對多元與單元的競爭。
「不見得我們(團結政府)是好,但是他們(國盟)的模式很清楚的。在這種情況下,願意支持我們的馬來人大概是接受(相對多元)這一套。」
談及如果在6州選舉中,國陣基層或支持者沒有把票投給希盟,團結政府的合作模式是否能走下去,曾敏凱則認為,若是這樣的話,到時胥視最後的成績結果。
他說,如今的情況是巫統流失基本盤,使到很多選區的變數很大,其中一個因素是巫統還有多少底牌,即便在同一個州屬,巫統可能在一些選區已沒有勢力,特別是伊黨勢力強的地方,此消彼長下,巫統有可能已是空殼,但在另一些地方則保有勢力。
據曾敏凱的分析,團結政府在森美蘭的合作,看起來是可以一起好,但在雪蘭莪州,實則三角戰看起來彷彿對希盟更好,但大家要統一陣線,因此在雪州也採取單挑對國盟的方式。
「(6州選舉)之後,不排除出現一個情況,那就是有些地方,我們(希盟與國陣)做朋友,達成一對一(國盟),但另一些地方則三角戰(希盟、國陣對國盟)都不一定的。」
他說,所有的合作未必一定要「一對一」,實際上有花樣可以嘗試。
不過,他稱,若這次的6州選舉能夠全面結合的話,那麼雪州相信可以贏得很漂亮,但這次的合作屬於巫統賺到紅利,不過巫統維持到一定的議席的話,那就可以阻擋到土團黨,使到國盟又少一個議席,阻擋到綠潮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