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件后,印度是中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华山穹剑   2023-06-25

1.

随着瓦格纳退兵、普里戈任“流亡”白俄罗斯,这场震惊世界的“雇佣军哗变”终于告一段落了。

相对于瓦格纳士兵“哗变”,美印走近对中国在战略上的影响要大得多。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印走近到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

莫迪此次访美,可谓风光无两。

美国总统拜登夫妇亲自在白宫门口迎接他,并为他举行只有极少数领导人才能享受的盛大国宴。

莫迪还获邀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

就是在此次演讲中,莫迪喊出了那句豪言壮语:“我第一次作为总理访问美国时,印度是世界上第十大经济体。今天,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很快,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台下,传来一阵阵还算热烈的掌声。

但镜头扫到共和党人身上,他们却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表情。

3.

不管美国媒体怎么批评莫迪“不民主”,不管美国共和党人怎么对莫迪洋洋得意的演讲不以为然,但是,过去几年,美印关系迅速走近,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美国CNN在相关报道中直接点出,莫迪访美,美印靠近,中国是那个未经邀请却无处不在的“幽灵”。

美国政府为什么一反常态,把本来遭到制裁的莫迪当成了白宫的“座上宾”?

4.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莫迪这个人,以及他与西方交恶的原因。

2001年,莫迪出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随后,当地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信徒之间的暴力冲突。

当时,美西方很多人指责身为印度教信徒的莫迪,在煽动暴力事件扮演了重要角色。

正因如此,2002年,美国对莫迪实施了制裁。

暴力事件让莫迪的邦内阁不得不宣布辞职,当地重新进行选举。

但是,莫迪身上强烈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让他不仅没有因为暴力事件受挫,反而再次赢得选举,继续在当地执政。

此后,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展现了极强治理能力。他让当地基础设施迅速改善,经济持续腾飞,成为印度经济中的一颗闪耀的“新星”。

2014年,莫迪作为印度人民党领导人参加印度大选。

他强势的性格、强烈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在古吉拉特邦任职期间取得的耀眼政绩,让他最终脱颖而出,成功当选。

出任印度总理后,莫迪再次展现出铁腕统治的风格,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异己,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并强势回击不断批评他的西方媒体。

凡此种种举措,让莫迪在印度国内拥有很高的人气,同时也让莫迪跟西方媒体之间关系紧张。

5.

印度一直自视为一个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世界性大国,对美国远远没有到“言听计从”的那一步。

印度还一直跟俄罗斯保持不错的关系,这都让莫迪出任印度总理后,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在相当长一段内显得不温不火。

6.

但是,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出于遏制和打压中国的需要,美国转而费尽心思拉拢印度。

加上中印出现边境冲突,印度遭到打击,这也给了印度向美国靠拢的动力。

过去几年,印度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还拉拢印度组建了所谓的QUAD四方安全对话机制。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出于跟俄罗斯之间的长期传统友好关系,并没有追随美西方制裁俄罗斯。不仅如此,印度还趁机大量从俄罗斯进口廉价原油,提炼后再将石化产品出口到因制裁原因不能直接从俄罗斯进口相关产品的欧洲等国家,大大地赚了一笔。

为了拉拢印度,美国连这也都忍了。

7.

对于中国网民来说,大家最关心的依然是:“美国拉拢印度,到底隐藏着什么针对中国的目的?”

美国拉拢印度,至少会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

第一,美国充分利用了印度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占不到便宜而产生的担忧和不满情绪,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给印度“打气”,以此恶心和制衡中国。在莫迪访美期间,美国宣布,将向印度提供先进的无人机,用于监视中印边境,就是摸准了印度人的这种心理;

第二,美国充分利用了印度要大力发展经济的渴望,正在努力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从中国撤出。美国此举意图在打击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降低美西方对中国的依赖,并将印度扶植成一个中国在经济上不得不面对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第三,美国充分利用了印度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心态,提出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大的角色,包括支持印度担任改革后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会等,同样精准命中了印度的渴求。很明显,美国希望,随着印度的崛起,美国可以削弱中国在国际关系和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一段时间以来,美印还反复吹嘘两国作为全球“民主国家领袖”的角色,以此强化中美博弈中美国编造的“民主对抗威权”的虚假叙事,在给美印两国自己脸上“贴金”的同时,企图污蔑和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8.

从美国的角度来讲,华盛顿的“谋士们”正在力图重演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和解、共同对付苏联的那一幕。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拉拢的对象从中国变成了印度,他们打击的对象从苏联变成了中国。

从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美印走近,正在制造出继“中美欧战略大三角”和“中美俄战略大三角”之后的第三个“全球地缘政治战略大三角”。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全球地缘政治的新变化?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千万不要低估印度!”

今天,印度跟中国人口差不多,但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左右。

此时此刻,无论用哪一个指标来衡量,中国都全面、大幅领先印度。

但是,我们搞战略研究,千万不能用静态的眼光看问题,更不能带着盲目自大的情绪去看问题。

我对印度的判断是:“印度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

根据中国经济腾飞的经验,一个大国,GDP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工业化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具有某种内在扩张、发展的动力。只要不发生太大意外,其崛起的大方向将不会逆转。

中国如此,印度也是如此。

9.

关键是,我们应如何面对一个正在崛起的印度?我们如何在“中美印战略大三角”中占据主动?

这两个问题相互交织,我们如何对待印度,恰恰会决定“中美印战略大三角”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我个人的建议是,我们对印度,“口头上尽量尊重,行动上尽量防范。”

印度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国家,也有一种强烈的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抱负和渴望。长期以来,印度落后于中国,让印度很多人对中国产生了很深的“瑜亮情结”,对中国抱有各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中国网民对印度的各种嘲讽、蔑视,又反过来大大刺激他们的自尊心。

从某种程度来说,对于印度这种自尊和自卑交织的复杂国民心态,我们自己也经历过。印度作为一个人口总量和国土面积都很大的国家,作为一个在近现代同样被殖民主义伤害的国家,他们想实现民族振兴、想完成现代化,本无可厚非。

我们尊重印度、不刺激印度的民族自尊心,不是为了讨好印度,而是要在中美印三方博弈中,努力不让这些情绪,刺激印度朝着美国组建的反华阵营越走越远。

对于印度想发展经济、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我们可以表示理解和尊重,但是,具体到行动上,我们应该非常谨慎,灵活应对。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了,印度正在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追求现代化,但是,印度的崛起,必将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带来一定的冲击。

正因如此,中国对印度的投资一定要慎重。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去帮助印度全方位改善基础设施,去帮印度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不能帮印度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能力。

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压印度,更不是为了遏制印度,而是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去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来挖自己的墙角,中国同样不可以。

10。

短期内,在美俄因为俄乌冲突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跟美国走得太近的印度,必将引起俄罗斯的不满,这是我们可以用来敲打和制衡印度的一个杠杆。

从长期看,我们在面对印度时,也要有充足的信心。

印度固然在发展,中国同样在发展。

只要我们能够在科技和产业竞争力上持续大幅领先印度,我们就根本不必在意印度的发展。

相反,印度蓬勃发展的经济,还可以让它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商品出口市场。

从地缘上来说,中国相对于印度,占据着地理上的高位。印度要想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占到便宜,也很不容易。

至于说美印靠拢,这对美国来说完全是鼠目寸光的短视行为。

印度现阶段的确需要美国,但印度的目标永远都是追求成为一个自主性全球大国,印度绝对不甘心成为美国的一个附庸。

印度加速崛起,到最后很可能不会取代中国的地位,反而有可能加速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相对衰落,让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早日到来。

这就是美国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