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人民开刀 官企却大赚/南洋社论

政府同意再拨出52亿令吉补贴,今年7月1日起至12月31日的大马半岛家用和非家用电费几乎不变。

天然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聂纳兹米说,政府是鉴于燃料平均价格下降而决定下调电费,几乎所有家用和非家用低压电力消费者,都不会受到电率调整影响,而使用非家用高压和中压电力者,电费也是下调。

此外,政府也同意将工业和中压(MV)及高压(HV)非住宅用户的附加费,从现有的每千瓦时20仙降至17仙,有关用户每月电费将减少28至35%。

近几个月来,市场一直在传电费将调涨,引发工商业界的不安,许多工商业组织纷纷表达意见,认为电费的调涨将影响百姓生计,同时也打击工商业界,更会令有意前来我国投资的企业却步。

迫不及待转嫁成本

完善的基础建设,是政府改善人民百姓生活素质的建设,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振兴经济的重要设施。这些基础建设,应该是以服务民众为重点,而不是让官联企业通过垄断,将上涨的成本压力抛给老百姓承担,企业本身却每年赚取数以亿元盈利。

今年2月间,国家能源发布2022财年末季净利报告,按年跌7.83%,赚8亿910万令吉,但公司末季营业额按年增长3.1%,至129亿1510万令吉。

总结国能的全年业绩表现,这家公司的营业额扩张5.71%至508.68亿令吉;虽然净利萎缩5.42%至34.63亿令吉,但仍是股市里一家赚取巨额盈利的企业。

东西方国家经历长期验证,肯定了基础设施对投资的扩展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和正面的关系,美国自20世纪后期出现经济放缓,就与基础建设扩张不足有着重要关系。

中国则是正面发展的最好例子,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中国大力发展基础建设,道路、铁路、海港、水电供应和电讯设备的巨额投入,为投资和经济增长制造了利好条件,这也是中国的除贫奇迹和经济腾飞的一大推动力量。

马来西亚多家公用事业领域的大企业,每年都以赚取巨额盈利为目标,一旦出现原材料价格增长的因素,即刻转嫁到消费人身上,无论任何时候,承受生活压力的除了贫苦老百姓之外,还是这些生活在处境尴尬的贫苦百姓。

公共事业应惠民生

其实,从经济或民生角度来看,优惠的公共建设和服务,是政府为人民和投资者提供的良好和实惠服务,绝不是利用公共事业和服务来赚取人民百姓的血汗钱。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和普罗大众,在过去3年的疫情期间蒙受巨大冲击,许多大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的生计都处在挣扎求存的境地。

像电费和大道过路费调涨问题,政府出手将补贴“吃下来”,虽然暂时能纾缓百姓身上的一点压力,长远而言,调涨的压力并没有解除。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政府有必要寻找更妥善的方案,有效解决小老百姓生活的压力,同时也不会给工商业及投资家带来沉重负担,更不应该让企业垄断公用事业,动辄拿人民百姓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