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些曾投身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鬥爭,目前仍在世但已垂垂老矣的馬來亞共產黨成員以及左翼政治工作者,或許還會記得林建才,而當今大多數人包括朝野政黨領袖相信對林建才毫無印象,更遑論認識他。
創建民盟爭取國家獨立
無論如何,若提起林建才是來自赫赫有名且富有的林清淵家族,想必會觸動不少檳城人,已故林清淵生前是法律界名人,不論當執業律師或被任命為首位華裔法庭推事,他總是優先維護窮人和弱者的權益,可說是家喻戶曉,而他的其中兩名兒女也是著名執業律師即林建才胞弟林建壽和胞妹林碧顏;前者曾是左派勞工黨和社陣主要領導人,當選過國會議員和州議員,他在檳州於1967年11月24日因抗議馬幣貶值而爆發總罷市後一度遭內部安全法令短暫扣留,直至勞工黨遭東姑阿都拉曼的聯盟政權封禁後,他經過一段日子才突從“左變右”地投效馬華,並出任檳州馬華主席,而林碧顏也曾加入勞工黨但在1959年大選敗選後淡出政壇,她因為華社“族魂”林連玉被褫奪公民權一案及霹靂女馬共李明被控擁有手槍和手榴彈出庭辯護而成為名噪一時的人權律師,她也成為我國首位女性出任駐聯合國首席代表,並出使歐盟多國,她是我國極少數受封丹斯里的女性。
與其父一樣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的林建才於1945年12月21日與John Eber、伍天旺、何亞林、林豐美等(大多數是受英文教育的專業人士)共同創建一個簡稱為民盟的本地多元種族政黨,他們當中不乏馬共黨員,因此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把民盟定性為馬共外圍組織,但林建才據知未被確定為馬共黨員。
民盟的組建旨在反對英國殖民者對馬來亞和新加坡的統治,主張爭取自治乃至國家獨立;民盟在這方面曾於1947年參與由泛馬政治行動委員會與馬來人聯合陣線所聯合制訂的馬來亞新憲法草案,它被形容為必將在馬來亞政治史上寫下光輝一頁的憲法草案,可說是殖民統治時代有望走向民主自治的一個信號。
隨着英國殖民統治者於1948年6月16日頒佈緊急狀態,而馬共也於同年6月20日展開武裝鬥爭,民盟不幸在濃烈的白色恐怖氣氛下被迫自動解散,據知林建才之後一度前往中國,並在北京廣播電台擔任英語新聞廣播員。
回國後與政治“絕緣”
據知在上世紀60年代,林建才不知在何種情況下回到我國後從此與政治“絕緣”,彷彿在人間“蒸發”,但有人獲悉自於2000年退休後,他一度把時間用於編輯電子雜誌The Penang File,專談有關檳城歷史、食物和文化的課題,偶爾也會評論政治,且曾為新加坡著名前政治扣留者傅樹介和陳仁貴等人所撰寫的《華惹時代風雲》一書寫序。
也有未經過證實的消息透露,馬共在《合艾和平協議》後結束長達41年的武裝鬥爭後,林建才曾前往泰南勿洞和平村,恍如隔世般與倖存的“老戰友”久別重逢話當年。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媒體人劉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