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媒体尤其纸媒在这网络时代,面对激烈挑战,也纠结质量与流量两难选择。
互联网、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尤其网红,不只是夹攻传统媒体,更是降维打击地攻城略地。
传统媒体面对的困境,不只是阅听受众流失导致销量减少,采访的报道转眼间就让别人“不问自取”,还有以下3点,冲击更大:
一,报道来源的转变:
以往媒体记者是采访现场第一手消息,如今人手一机都可以现场直播,甚至媒体还要从社媒的八卦找材料来报道。
二,媒体从业员流失:
这些年来报业多少都面对青黄不接,断层的问题;如何留住人,如何吸引新人,都是挑战。即使招聘新人,有多少人应征是问题,更大问题是可能要降低入职门槛,才能请到人手。
三,资源有限的困境:
随着广告市场分薄,媒体收入减少,政治和企业也较过去更容易趁虚而入。媒体在节流时,也要开源,只是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和肘掣太多,往往进退维谷。
因此,即使传统媒体明白内容是王,都清楚报道质量和公信力才是根本,仍然无法抗拒对流量追求的诱惑。
更别说,上述几项冲击和挑战,都让传统媒体越来越像网媒;尤其是完全电子化的传统媒体,更是以耸动吸睛和拚蹭流量为目标。
流量意味广告收入
因为,飙高的点击率和触及率,对相关从业人员而言,不但是肯定更是满满成就感,也是达到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证明。
况且,流量意味着广告收入。
然而,对传统媒体机构而言,现实是数字广告收入仍无法取代纸本广告收入,而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样的流量不尽然都能化为收入,也无法保证收入。
对传统媒体而言,拚销量拼流量增收入,是求生存的第一步,这无可厚非。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传统媒体更需要认清自己生存的本质。
或许,可读读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不要试图一炮而红,不要试图去讨好所有人,不要做与价值观违背的事,不要只依赖线上的推送,不要盲从潮流,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用底线与任何集团交换,不要迷信一时的喧嚣。
“在这个看上去已失控的世界里,你若坚守最坚硬、最专业的那部分,其余,都可能自我实现。”
吴晓波说的,是自媒体的。然而今时今日,不也可以作为在网络丛林里,传统媒体找出路的参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