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网》2023年04月27日

(北京28日讯)在中国涉外收付中,人民币所占比重在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元,本币跨境结算正逐步成为主流,这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密不可分。
彭博根据外汇局公布的数据计算,3月份人民币在跨境收付中的比重达到48%以上,而当月美元比重不足47%。
历史来看,人民币与美元合计在中国涉外收付的占比,自2018年以来都在九成以上并逐步攀升。
这一数据覆盖了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在内的经常账户结算,以及跨境直接投资及证券投资等在内的资本账户资金流动。
据彭博行业研究的报告指出,人民币使用量上升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自然结果,包括外资流入中国债券市场、陆港股市互联互通等的影响。
中国国务院周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完善外汇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近期沙地、伊拉克、巴西等国提高在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也料有助提振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
人币全球占比没提速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陈兴动说,受国际金融制裁、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及中美关系趋紧等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去美元化的兴趣上升,中国似乎也有意趁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人民币使用量尚未明显提速。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人民币3月份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占比接近2.3%,排名在过去一年中稳居第五;美元同期占比逾41.7%,较去年的月度平均水平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