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政党政治决定国家命运

《星洲日报》2013-09-17 09:14

虽然民众热烈庆祝马来西亚成立50周年,但是在政党政治水平不升反降的情况下,将拖慢国家前进的步伐;灿烂的烟火掩不住背後的苍白。

因为害怕失去权位,在505大选过後,政党不思改革,反而掉头、紧紧抱住基本盘。国家缺乏大无畏、不计个人得失,勇敢推动国家和政党改革的政治领袖,这是国家进一步退两步的症结。

在大选之前,一个马来西亚口号、经济转型喊到震天价响。大选後,种族政治成了主导者,“国民和解”的主张退下舞台,加剧了种族两极化。

从几个方面可以说明政党政治已经走入死胡同:

第一,扭曲民主投票的意义。在民主精神下,选民投选任何政党是不可质疑的权利。选民的政治趋向应从大局来衡量与探讨,不应被秋後算帐。

去年美国总统选举,奥巴马流失白人选票,有80%的非白人选民支持奥巴马,包括93%的非裔美国人,但奥巴马没有实施区分支持者的政策。

为了答谢选民支持,而推出以种族为基调的政策,将让政党彻底走向民粹,党选後要再让政府掉转方向,非常困难。

若政党不了解民主政治,民主将变成被操弄的工具。

第二,党政难分。虽然在505大选,国阵赢得的议席减少,但巫统的国席却由79席增至88席,这使政党更容易指挥政府。

政府在推行任何政策前,理应先收集民意,在内阁详细研究,但政党的决策却成为政府政策,其他政府成员或国阵成员党无法参与,这很容易出现盲点。这正是国家政治未来5年的隐忧。

第三,经济方向未定。在大选之前,政府知道必须让经济转型,在维持固打制的同时,也采用绩效制,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但是在推出强化土著经济政策後,经济转型的议程有可能排在土著议程之後。

在这之前,经济转型计划已经成功吸引一些外资,在新经济政策精神重现後,也昭示新经济模式的终结。

如果大选前不断强调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为何现在不再坚持?

第四,扶弱政策立场摇摆。马哈迪当政时期,就批评土著过於依赖政府,他提出了“拐杖文化”的政治名词,并不时在巫统大会上重申“拐杖非永久存在”的论点。

但巫统忘记了马哈迪的教诲,强化土著经济政策有可能沦为另类的拐杖。巫统必须制定一个时间表,决定何时停止以种族为主的扶持政策,以加速民族的自立。

针对马来亚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跌至167的问题,巫统部长说,政府要优先照顾成绩和各方面表现落後的40%大学生。保护表现落後者,还是提携成绩卓越者,这是政府必须做出的抉择。

第五,巫统转型面对障碍。巫统作为国阵主干,应贯彻多元种族观念,但这次巫统党选却背道而驰。

党内鹰派势力的上升,以致开明领袖避其锐气。若巫统就此定型,就不可能在下届大选之前转型。

第六,拥抱基本盘,加剧政治风险。若巫统彻底走向单元路线,将无法挽回非马来票。除非土著票不分裂,否则巫统可能在来届大选失去政权。

拥抱基本盘也加剧国民猜疑,不利於国民融合,因此预料种族情绪将高涨。

历史已经证明单元路线是错误的,但为了私利,即使知道错误,也硬著头皮。

目前的局面,对民联是一个契机,可以开拓更多票源,抗衡保守势力,让巫统不敢走得更右。如果民联领袖也追随,就看不到国家政治的未来。

总而言之,政党政治决定国家命运,不幸的是,也决定你我的命运。

( 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

登入为: admin
2013年9月要闻精选/林瑞源:政党政治决定国家命运.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9/17 03:32 通过 admin